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的幼穗、分蘖和茎、叶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过程。小麦拔节后(3月15日之后)不能再用除草剂。认真浇好拔节孕穗水并追施化肥,是当前需要大力推广的一项增产措施。拔节孕穗期浇水是防治和减轻小麦春季冻害的最有效、最简便的办法。春季冻害常年发生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中旬,此时浇水可以提高土壤和小麦株间空气温度,是预防、减轻春季冻害必须实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琳 《科学种养》2015,(1):16-17
<正>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全国小麦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30万亩左右。由于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少雨且气候多变,有些年份小麦易遭受早春冻害或低温冷害。早春冻害发生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发生几率较小,一般危害较轻;低温冷害发生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发生次数较多,危害较大。但2013年4月7~21日,我县连续出现4次0℃以下低温,致使部分处于孕穗期的小麦遭受冻害,受害面积、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控旺促壮、增强抗逆性、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并有利于优质、早熟等多重效果。1.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亩喷0.15%~0.3%矮壮  相似文献   

4.
淮北油菜晚霜冻害及其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油菜晚霜冻害及其预防补救措施*周建传黄开忠韩逢春纪兆泉胡明大(江苏省灌南县农业局223500)(灌南县气象局)(百禄镇农技站)灌南县地处淮北,1993~1995年连续三年油菜遭受春季晚霜冻害,为研究晚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从1993年春...  相似文献   

5.
正1小麦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寒潮是指24小时内温度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寒潮冻害程度受3个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最低温度,二是低温持续时间,三是冷暖骤变。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冻害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  相似文献   

6.
不同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在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于拔节前期和拔节后期,分别设置-1℃、-3℃、-5℃、-7℃、-9℃温度梯度,低温处理4 h后,测定小麦光合特性和叶绿素SPAD值,并在收获后测量小麦植株性状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于拔节前期和后期,随温度的降低,小麦光合速率A,胞间CO2浓度Ci,叶片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H2O逐渐降低。但于拔节前期,-7℃处理较CK显著降低,且各低温梯度于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而于拔节后期,-5℃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于各低温梯度于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在小麦拔节前期,温度低于-9℃时,SPAD值明显降低,而在拔节后期,温度低于-5℃时,SPAD开始显著降低;低温发生时间推迟,小蘖穗高降低,穗长缩短,粒数和千粒重则降低,而株高和单株成穗数增加。随温度的降低,小蘖穗高、株高降低和穗粒数显著降低。在发生低温冻害后,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19种园林绿化树木1年生播种苗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测山西中部园林绿化树种播种苗的越冬特性,进而为苗木培育提供实用参考依据,对19种山西中部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的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越冬受冻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五角枫、侧柏、洋白蜡、丝棉木、栾树、山皂荚、暴马丁香和水蜡的1年生播种苗可以在该地区安全越冬,不受冻害影响或受冻害影响很小,适于在该地播种育苗。(2)青桐和木槿的播种苗受冻害影响最重,即使在保护条件下,越冬后苗木保存率仍然很低,不适于在该地区播种育苗。(3)红瑞木、合欢、枫杨、复叶槭、悬铃木、紫荆、香椿、紫薇和梓树苗木越冬时,受不同程度冻害影响,需要继续进行第2~3年的越冬观察。(4)在运用冻害指数时,适当加权第4级冻害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和比较不同树种苗木的受冻害状况。此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树种的播种苗培育提供实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0年冬季陕南柑橘受冻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南柑橘产业,在对2010年冬季陕南柑橘越冬冻害灾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年柑橘越冬期冻害形成的气候背景;结合柑橘越冬期冻害指标及低温过程中的有害积寒,分析并验证了陕南柑橘越冬期冻害等级指标,提出了用低温过程中有害积寒划分陕南柑橘越冬冻害等级的相关指标;通过对安康、汉中2市12个柑橘种植县(区)2010年冬季及历史极端最低气温和低温过程有害积寒的分析,探讨了陕南柑橘越冬期冻害西部重于东部的原因,其分析结果与调查实情基本相符;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柑橘越冬期冻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丰产小麦的叶色在返青、拔节、孕穗阶段显现“青、黄、青”节奏变化。返青阶段叶片正常显“青”,植株体内有适当高的氮素水平,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成长大穗;拔节阶段正常显“黄”,叶、鞘、茎生长协调,有利于茎节发育及壮秆形成;孕穗阶段叶色转“青”,有利物质运转,籽粒灌浆顺利,不实小穗减少,增粒、增重。在壮苗基础上重施腊肥,合理掌握春期追肥,控制叶片正常显青、落黄,有利形成壮秆、大穗,增粒增重、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10.
低温冻害是陕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蔬菜越冬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本研究明确了陕北和关中地区不同冻害级别指标,以县为单元提出了分析、计算设施蔬菜越冬期月尺度平均冻害频次及风险( )定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共68个县(区)冬季各月份多年平均冻害风险时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轻度冻害频次高于中度、重度,各地1、12、2月份各等级冻害出现频次依次减少,关中局地在12、2月未出现过重度冻害。陕北12、1月份0.6≤ ≤0.7,2月份0.5≤ ≤0.7;关中12、2月份0.1≤ ≤0.6,1月份0.2≤ ≤0.7。对各月冻害风险年份进行了分析,指出冻害风险不同年份间差异大,振幅变化明显。根据上述特征与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分冬季温室持续加温区、简易加温区、遇低温临时加温区这3个区域确定出了陕西设施蔬菜加温界限。该研究可提高温室防冻害能力,积极意义在于对设施蔬菜冻害风险管理对策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水分运筹对豫北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豫北地区冬小麦合理的水分运筹模式,以‘周麦18’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全生育期不浇水(CK)、越冬水(W1)、越冬水+拔节水(W2)和拔节水(W3)4种水分运筹方式,研究了水分运筹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较高,蒸腾作用和胞间CO2浓度较低。从产量因素来看,W3处理下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均较高,最终产量(10183.4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在豫北地区,足墒播种的基础上,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有利于提高籽粒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以来的几年,河南省气温明显偏高,连续出现暖冬年份。就其偏暖类型而言,一是秋冬连暖,二是冬春连暖。由于气温连续偏高,引起大面积麦田旺长,甚至小麦提前拔节,导致冻害发生,特别是播期早、春性强的小麦品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为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年型各生育期(阶段)有限补灌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年型(正常和干旱)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灌水处理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水分经济效率均表现为冬前灌水>春季灌水>后期灌水;各生育时期灌水处理的平均产量和灌溉水水分经济效率均表现为冬水>孕穗水>拔节水>扬花水>返青水>起身水>灌浆水>对照(不补灌),水分利用效率为冬水>孕穗水>扬花水>返青水>起身水>拔节水>灌浆水>对照(不补灌)。降雨正常年型各生育阶段灌水处理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干旱年型,而干旱年型灌溉水水分经济效率却高于正常年型。此项研究同时明确了各生育期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动态。该项研究为发展半旱地农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边行效应在套播麦种繁育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超  王立抗 《种子》2002,(1):73-73,89
本研究通过对冬小麦鲁麦15号调查分析,明确了小麦边行优势的形成具有时间积累效应:(1)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边行产量优化形成的贡献呈现不均衡性,其大小为拔节-挑旗(31.2%)>挑旗-开化(22.3%)>灌浆-成熟(19.4%)>起身-拔节(11.2%);(2)小麦边行优势形成对产量构成的时间效应:拔节-挑旗为主要增穗期,挑旗-开花为重要增粒期,开花-成熟为增加粒重期;(3)套播麦种繁育田合理地开发利用小麦边行优势,达到了麦种和套种作物整体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资料(1990~2007年)和玉米产量资料,以及与之毗邻的西峰基准站气象资料,分析了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土壤水分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贮水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贮水量最低值出现在8月中旬;耗水量的变化呈直线;贮水量与玉米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时段在拔节到抽雄阶段,拔节~抽雄0~50cm土壤贮水量每增加10mm,产量增加180-210kg/h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防冻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小麦半冬性、偏春性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黄淮海麦区每年都有几万公顷以上的麦田出现冬春旺长。旺长麦田极易受到冻害威胁,造成大幅度减产。影响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冻害,其中尤以3~4月出现的早春冻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果园实测气温的库尔勒香梨树越冬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香梨园越冬冻害发生的气温要素,为库尔勒香梨种植的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通过近4年对库尔勒地区上户镇果园的香梨树越冬休眠期间冻害调查和温度监测,对极端低温、低温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度,该地的香梨树发生了中等强度的越冬休眠期冻害,果园实测的极端低温达到-28.1℃,极端低温日(1月10日)-24℃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达到9.5 h。2011—2012年冬季,果园实测极端低温为-26.3℃,但极端低温日-24℃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仅为3.0 h,未能造成香梨树明显冻害。分析近4年库尔勒地区上户镇的香梨冻害情况,冬季无或仅微量降雪,果园低温强度大、出现频率高易引发果树冻害,果园实测气温低于香梨树冻害临界温度时未必会发生冻害,关键在于果园出现冻害天气时冻害温度的持续时长,而持续时长以冻害温度连续出现的天数计量并不可靠。此外,低温在冬季出现的时期也对香梨树冻害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佩  谢小萍  姚薇  高苹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210-216
利用江苏省35 个气象台站1960—2010 年的冬季积温资料和9 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资料,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江苏省冬季积温的时空分规律、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及冬季积温对冬小麦各主要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1)淮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初、淮河以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的冬季积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从主要发育期特征来看,淮河以南地区播种—拔节期及以后各发育期长度较淮北地区更短;冬小麦播种—拔节期长度的各地差距最大,播种—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和成熟期长度的差别逐渐缩小,且淮河以南地区各站点播种—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和成熟期长度的差距较淮北地区小;(3)从主要发育期长度的年际变化趋势来看,近30 年来,播种—拔节期长度明显缩短,拔节—成熟期长度则显著延长,且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开花—乳熟期长度随时间也明显延长;(4)随着冬季积温的增加,播种—越冬、拔节—成熟、开花—乳熟期长度显著延长,越冬—拔节、播种—拔节期的长度与冬季积温线性负相关。分析冬季积温对冬小麦各发育期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其发育期变化的规律提供依据,对更好地指导冬小麦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在各生育期内影响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因子,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应用辽宁省西部地区1981—2010年30年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主要发育期资料和相应台站气象因子观测资料,结合玉米单产历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玉米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西6个地区30年气象产量的变化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影响6个测站玉米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波动表现的极具区域性;(2)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变化构成影响的主要发育阶段为拔节-抽雄期,该阶段内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辽西6个地区拔节-抽雄期最高气温大于30~ 31℃及降水量小于10 mm出现日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返青,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拔节,西南麦区小麦已进入拔节后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控旺促壮、防冻防倒,抗旱保墒、肥水管理,调节群体合理发展,夺取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