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持续发展的思想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已被世界各国接受,“越采越好,越采越多,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我国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持续发展林业折方向和目标。林业机械化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研究、探讨持续发展林业中林业机械化方向是林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林业持续发展政策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提出了林业持续发展政策设计应遵循的6项原则:充分性、协同性、经济性、稳定性、可靠性和互补性;阐述了为实现林业持续发展应采取的若干对策,包括:为林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确定林业持续发展的最大社会福利函数、设计林业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项政策。  相似文献   

3.
论述“三高”林业与持续林业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高”林业即“高产、优质、高效”林业,是我国“三高”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阶段性的林业发展模式;持续林业是在世界“持续发展”总原则的基础上,针对林业的性质、作用而提出的,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总原则和总目标。“三高”林业是持续林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三高”林业是实现持续林业的手段,持续林业是“三高”林业发展的目的。要在持续林业总原则的指导下发展“三高”林业。  相似文献   

4.
何小洋  蔡春梅 《绿色科技》2013,(12):133-134
指出了确保我国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我国生态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对于生态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林业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分析了保证我国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持续发展与我国林业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持续发展与林业持续发展的一些颇具影响的定义与观点。论证了我国林业走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提出了开展林业持续发展试验研究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资金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多方筹集林业资金,增加林业投入,是保证林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作者介绍了湖南省林业投入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业企业的整合发展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论述了林业企业整合建设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在分析林业企业经营现状及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在呆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林业企业整合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方式,以期对我国林业企业建设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陕西林业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林业的社会职能、社会地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林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也与林业引进和实施外资项目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方法而产生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密不可分。林业外资项目引进与实施的过程,引发了林业的持续发展与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持续发展是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发展是主攻目标,持续是基本要求。发展必须是持续的,持续也必须是发展的。效益高稳、用地养地、综合持续、因地制宜是持续发展中值得重视的几项原则。当前,林业持续发展探索工作需要采取的对策:一是列为重点课题进行协作攻关;二是建立指标监控体系;三是建设“标准森林”网络;四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湖南绥宁林业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明,陈卫军本文论述了林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架,即林业生态持续发展、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功能持续发展。根据绥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林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重点论述了抚育间伐在林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新西兰保护和利用天然林的基本政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政府十分重视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政府行为进行调控,另一方面有限度地发展集约经营人工(商品)林,满足国内木材需求,逐步实现对天然林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加拿大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的方法和制度、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政策、林业信息化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借鉴国外森林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寻求国际合作,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信息化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森林经营方案这个平台,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不断提高科学经营森林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针与目标。利用森林经营方案这条纽带,可以有效地衔接森林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扎实做好森林分类区划、立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林业数表编制与检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基础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促进我国各级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介绍葡萄牙森林资源、林业政策法规、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林产品贸易、林业科研教育现状, 分析其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林业发展的3点建议:1)在完善分类经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划分出适当区域和适当比例的森林作为多功能森林, 并且按照相应的经营管理体系对公益林、商品林和多功能林进行管理; 2)为了降低林产品对外依存度, 维护木材安全, 大力发展用材林特别是珍贵用材林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3)大力培育林农合作组织, 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生存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中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个维度分析我国林药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从林药植物物种数量递减、生存环境恶化以及野生近源物种减少3个方面探讨了林药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药用植物栽培保护园、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林药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实现林药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就世界各种林业经营理论、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其21世纪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静宁县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对该县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措施。研究表明,20年来,静宁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进行了快速发展,森林资源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林业后备资源进一步发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每公顷蓄积量较低。建议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强化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增森林资源总量,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关于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依托自身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中以黑龙江国有林区为例,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天然林保护背景下利用森林空间和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举措。研究表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未能很好地兼顾到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经营效益低下、人才短缺,致使企业缺乏活力,亟需通过产业发展扶持和保障政策破解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鉴于此,文中进一步提出国有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持续发掘天然林资源禀赋优势的多重价值、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利共生路径、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1)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的思想认识;2)持续完善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3)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企业经营发展活力;4)不断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林业是环境再生产的主导产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强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经济运行体制和变革、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以及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林业发展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要求政府建立起活当的协调机制,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一是要明显特定区域对林业的需求结构和自然基础;二是建立相应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和森林目标;三是构筑起配套的技术体系;四是完美政策保障体系。中国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英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状,以及与之配套的资源监测体系,列举了主要监测指标及相关重要调查因子,并归纳总结了英国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与监测体系中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借鉴和引进国外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的先进经验、技术和方法,尽快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以加快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