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咬尾症发生的诱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现象频繁发生,损伤的猪尾部通常发生类肿胀、尾巴变短或者脱落,导致患病猪发育不良,猪群生长发育减缓,甚至死亡。当日粮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或者饲料配制不合理、生活环境单调、环境卫生条件差、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方式不合理、猪患有疥癣和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时,均可诱发猪咬尾症。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科学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仔猪断尾等措施加以预防。探讨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全面提升生猪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由于没有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专靠某些“专家”的误导主要使用大剂量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破坏猪群的免疫力、药物预防特别是喘气病预防程序不合理及没有保温或者密度过大是当前造成猪群高热病暴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1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1.1饲养密度或猪群过大每头猪饲养面积不到1m2,它们相互接触和冲突机率大,活动受到限制,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另外,猪有群序行为,对猪进行分群后,起初会相互撕咬,然后按体质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就难以建立位次,造成相互咬斗频繁。1.2应激因素如天气异常变化,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光照过强,猪受到各种惊吓等。1.3饲料营养不平衡使用非全价性饲料或饲料中的营养比例不当,特别是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钙、磷和食盐的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1.4非自繁自养的猪群居,有异味也发…  相似文献   

4.
猪咬癖症是指猪群相互啃咬为特征的一种恶癖。随着农村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发生咬癖现象较为多见,特别是50千克以下猪群发生较为严重。(一)发生原因1.猪群密度过大,或公母同栏、大小同栏,为争饲粮和饮水位置而引起相互间的打斗;或小公猪的攻击性爬跨、猪只以大欺小引起的争斗。猪只最易受伤出血的部位是耳和尾,加上猪有嗜血癖,一旦有1头猪某一部位出血,将会引起其他猪的啃咬,并发展成相互间咬耳咬尾。2.舍内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使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以及舍内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将诱发猪之间相互争斗。3.矿物质…  相似文献   

5.
猪的保育阶段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断奶应激对猪来说是最大的应激。由于断奶和环境的变化,保育猪的免疫机能有所降低。因此,保育这一关过不好,对猪的整个生长肥育过程都有影响。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是保育阶段易暴发传染病,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是虽然没有发生传染病,但猪群的均匀度差,残次率高,  相似文献   

6.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引起的仔猪严重腹泻性疾病,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2021年10月上海某猪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为20%~30%,猪群之前进行过疫苗免疫。粪便样本经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PEDV检测为阳性,TGEV和RV检测均为阴性。经全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序列属于GⅡ-c亚群,S基因序列属于GⅡ-b亚群,与目前的经典疫苗株CV777和变异株AJ1102相比,CV777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Ⅰ-b群,AJ1102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Ⅱ-b亚群,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因型的PEDV已在上海地区流行,而传统疫苗株无法提供好的免疫效果,提示新的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的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对于预防PEDV感染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 ,多头猪群居在一起 ,相互咬斗现象时有发生 ,一般以 2 0~ 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 ,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厉害。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 ,食欲不佳 ,影响增重 ,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还会引起死亡。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饲养密度过大或猪群过大 每头猪饲养面积不到 1m2 ,它们相互接触和冲突的机率大 ,活动受到限制 ,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另外 ,猪有群序行为 ,对猪进行分群后 ,起初会相互撕咬 ,然后按体质的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 ,就难以建立位次…  相似文献   

8.
猪气喘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发生于猪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当猪饲养管理不当,或者猪只的抵抗力下降,都有可能发生本病。其中哺乳猪和仔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猪群发生该病在治愈后,当抵抗力下降时很容易复发,给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9.
1猪咬尾行为的原因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病是生猪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经常发生流行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也是造成猪群大范围死亡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病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能够短时间内向着整个群体传播蔓延,危及整个猪群的健康生长发育.不同年龄的猪群感染大肠杆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年龄越小的猪群,尤其是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感染大...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原因分析猪脐疝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发病原因,脐孔发育不全以及腹壁发育存在缺陷属于先天性的发病原因,但当前集约化的猪场较为注重猪群的选种问题,因而先天性脐疝的发病原因几率较低。而后天的发病原因则包括接产员断脐时用力过大导致牵扯脐带,使得脐孔发生破裂;接产员并未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消毒,以致脐孔发生破损;仔猪咬断脐带,导致发生感染等均属于后天的发病原因。2临床症状发生猪脐疝的病猪,其脐孔周围会出现半圆  相似文献   

12.
在猪群生长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常常免疫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和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如果猪群在接种疫苗后机体免疫器官在抗原的刺激下没有产生免疫应答或者延迟出现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效果或者引起免疫失败,这种现象就说明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综合征。免疫抑制不仅指对正常生理代谢反应发生抑制,而且还包括对致病抗原的免疫抑制。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综合征后,就会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时刻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状况,由此可见防控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综合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猪气喘病又被称为猪支原体肺炎或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属于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死亡率不高,但养殖环境较差或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时,会引起继发性感染,进而导致死亡率提高。猪群大量出现该病时处理不当,会给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故而,需要加强对该病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特点各年龄猪均可感染,但以2~5月龄,体重在30~60kg的猪多发;病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4-5月份和9-11月份发生;此外,饲养环境突变、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气候骤变及长途运输等都可诱发。初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  相似文献   

16.
在畜牧养殖方面,山东省属于养殖大省,尤其在生猪养殖业也是重要省份.近几年在养猪生产中虽然猪群已经接种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但是免疫效果较差,猪群发生圆环病毒病的几率还是很高,给山东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引起的,猪群有的能够直接感染本病毒,有的在饲养环境恶劣、营养不良等情况下,体质变差...  相似文献   

17.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所有的猪群都属于易感动物,尤其是哺乳期的仔猪最敏感,发病后往往表现采食量减少、严重腹泻、脱水等典型症状,如果饲养管理得当、防控措施及时,仔猪发病后的传播速度缓慢,并且死亡率一般较低.本病的流行特点和病症与传染性胃肠炎很难区别,如果查找不到发病原因,或者错误诊断,就会给猪群带来...  相似文献   

18.
在集约化规模饲养条件下,猪群过于集中,饲养密度过大,圈舍相对密闭,光照和空气流动较差,疾病一旦发生,常迅速波及猪群,大批猪发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将疫病发生的可能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正>气温多变时,猪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其黏膜功能失调,防御能力下降,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此时,猪极易发生呼吸道综合征。该病多发于生长育肥猪,发病率为25%~60%,日龄越小的病猪死亡率越高。该病多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混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大,转群、运输等均可促使  相似文献   

20.
姚秉懿 《养猪》2004,(2):25-25
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劣质酒精糟蛋白粉的糖醛味过浓,油类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