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携带 Rht10的显性矮源“矮变 1号”杂交转育成衍生矮源“渝矮 2号”。对包括矮变 1号及渝矮 2号在内的一组国内外显、隐性矮源在杂交一代株高的表现进行了研究 ,发现由于核遗传背景的改变 ,渝矮 2号的致矮能力较矮变 1号大为减弱 ,而与由携带 Rht3的显性矮源“大姆指矮”衍生而来的“矮苏 3”相当。指出无论 Rht3或 Rht10都适宜在杂交小麦育种中利用。并以此对显性矮源在自然界的发现、研究与利用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79—1163”是湖南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用“湘矮早九号”与“温选10号”杂交,经7代选育,于1979年育成的一个迟熟早籼品种。1980年至1982年参加湖南省一年预备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比“湘矮早九号”缩短1—3天,增产0.6—5.98%,居第一名。1983年至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比“广陆矮4号”长3—4天,平  相似文献   

3.
水稻矮秆小粒突变体潇湘矮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潇湘矮是在杂交籼稻组合93d72//湘/晚籼1号//桂朝2号/鉴7-4后代分离群体中发现的水稻矮秆小粒新突变体,株高55 cm左右,千粒重11 g左右,每穗总粒数198粒,结实正常,苗期对外源赤霉素(GA3)敏感,抽穗期不敏感。遗传分析表明,潇湘矮的矮生性由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其中1对为已知的半矮秆基因sd-1,另1对为未知的sd-t4。sd-t4单独存在时植株表现为半矮秆小粒,与sd-1共同存在时植株表现为矮秆小粒。  相似文献   

4.
农林10号的基因现已成功地结合到很多半矮秆品种中。第一个这样的品种是1961年推广的半矮品种格恩斯,O.E.Vogel育成。然而,形成农林10号半矮系统的遗传基础,直到最近才弄清楚。  相似文献   

5.
农林系统的起源,已知来自下列杂交:Fultz×Paruma(1917) Fultz-Paruma×Turkey Red (1924)=Norin 农林衍生物的矮性,可在许多半矮型品种中找到。Tarakanov等人(1970)认为农林10号实质上在小麦育种历史上打开了新的一章。它是国际上公认的新半矮型品种(如Gaines、Pitc 62、Lerma Rojo 64、Sonora 64、Inia 66等)的一个祖先(Reitz,1970)其矮性是由2个不完全隐性基因(Sd1、Sd2)所引起的(Allan,1970)。育种工作者在认识了矮型生长的固有优点以后,又找到了更好的矮源,这就是他们所要求的冬型品种大姆指矮(C.I.13563)通过单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哈尔科夫20是乌克兰?.尤里耶夫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科学研究所从种间杂交〔(特里季库姆牧草×玛尔基兹)_3×米隆诺夫808〕_3进而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培育而成的,从1988年起作为契尔诺维茨省区域化品种.新品种属于草原生态类群,是lutescens的变种.穗子无芒,园锥形,白色.穗长中等(9.5-11cm)、小穗密度中等(每10cm有18-20个小穗).顶部芒状附属物长1.5-4  相似文献   

7.
将携带Rht10的显性矮源“矮变1号”杂交转育成衍生矮源“渝矮2号”。对包括矮变1号及渝矮2号在内的一组国内外显,隐性矮源在杂交一代株高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核遗传背景的改变,渝矮2号的致矮能力较矮变1号大为减弱,而与由携带Rht3的显性矮源“大姆指矮”衍生而来的“矮苏3”相当。  相似文献   

8.
1972年用早籼品种革命1号作母本与千红1—1M_3(早籼品种早丰收因除草剂诱发突变株的后代)杂交,经多代选育出中熟早籼千红15—8和千红15—10两个姊妹系。同年又用二九南1号和千红1—1M_3杂交选育出中熟早籼千红13—5。粗蛋白质含量,千红15—8为12.81%,千红15—10为12.86%,千红13—5为12.62%,分别比同一丘种植的广陆矮4号高4.06%、4.11%和3.87%。1974年用早熟早籼二九青与郴州粟远缘杂交,经多代选育出  相似文献   

9.
优质青稞新品种甘青3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青3号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以肚里黄为母本,浙多1号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良青稞新品系.1993至1994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1995至1998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1999至2001年参加甘南州青稞区域试验,2003至2005年参加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开始多点生产示范.2006年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甘青3号,是甘南州农科所育成的又一个优良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黔康一号是由贵州省农科院小麦资源室和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共同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 ,其组合为 (矮粒多 /黑麦 ) F6//大山洞 5号 ///贵鉴 792 ,1 979年杂交 ,1 989年品比 ,2 0 0 1年 4月由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适应性强 ,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川西高原 (海拔 2 80 0~ 340 0 m)地区春播 ,表现高产稳产 ,目前在我县已推广 2 0 0 0 hm2左右 ,增产粮食 5 742 t,是我县近年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春小麦品种。1 特征特性1 .1 基本特征特性春性 ,中偏晚熟 ,在甘孜州春播生育期 1 5 8d,比对照 (康麦四号 )长 1 4d。幼苗叶色深绿、…  相似文献   

11.
七优6号(原名76优2674和浙杂2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1990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杂交粳稻组合,并被列为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之一。1989年在■州、台州等杂交籼稻地区种植近万亩,1990年已扩大到宁波、绍兴、杭州等新区种植。 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 七优6号由不育系76—27A和恢复系2674配组育成。76—27( 74—109//秋收 1号/矮育粳)A是台州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生育期适中、矮秆、抗病、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2674(喜峰A/C57//矮粳23)是本所育成的中秆、花粉量大、恢复力强、…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新株型谷子品种公矮2号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矮2号株高108 cm左右,穗直立或半直立,叶上直下披,抗倒耐密;是引用优良夏谷矮秆基因与春谷杂交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新株型超高产谷子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1选育经过 海杂棉1号是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配制而成的高产、稳产、早熟、多抗优质棉花品种.1982年用陆地棉品种洞庭1号作母本,海岛棉品种8763依作父本,配制陆海杂交组合.1984年用洞庭1号与其F2回交.1985年用陆地棉大桃品系8518与其F3回交.  相似文献   

14.
汕优21     
汕优21是浙江省杭州市种子公司用珍汕97A与26715配组的一个杂交早稻组合。1987年12月经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汕优21一般亩产400~450kg,高的可超500kg,比广陆矮4号增产10%左右。1985年杭州市杂交早稻区试,亩平429.3kg,比对广陆矮4号原种增产6,08%。1987年继续参加市杂交早稻区试,亩平379.5kg,比广陆矮4号增产9.2%,达显著标准。1985年全市7个大区对比试验点合计面积5.44亩,平均亩产470.3kg,比广陆矮4号增产9.9%…  相似文献   

15.
河农 32 6是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八五”期间选育的特早熟、高产、多抗、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于 1 997年 2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编号为“冀审麦 970 0 4”号 ,并准于在适宜地区大面积繁殖推广。至 1 998年秋季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 67.1 3万 hm2以上。于 1 999年 4月获河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6月获河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 1月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选育概况1 988年以矮丰 3号 /偃大 72 - 62 9//农大 1 39/阿夫乐尔 ///矮 8系的杂交后代 84( 2 52 )为母本 ,矮丰 3号 /偃大 72 - 62 9//农大 1 39/阿夫乐尔 ///…  相似文献   

16.
淮稻5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武育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是大丰市水稻当家品种,占水稻总面积85%以上,但该品种易感黑条矮缩病,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研究直播稻黑条矮缩病的化学防治策略及技术,掌握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新种质陇矮l号矮秆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了解春小麦新创种质陇矮1号的矮秆性遗传规律,2000~2001年对“陇矮1号”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陇矮1号”分别与三个高秆亲本“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的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陇矮1号”与“老芒麦”、“和尚头”和“高原602”的F2代株高分离表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2对或2对以上隐性基因控制。此外,超亲分离表明“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l和BC2株高分离结果进行x^2测验,BCl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而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为1:3。因此,推断“陇矮1号”的矮秆特性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几个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的光能利用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998年早、晚季 ,在广州测算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931 1、粤杂 1 2 2和常规优质高产品种粤香占和高产品种特三矮 2号的光能利用率。结果显示 :早季稻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 0 .996 %±0 .0 5 9% ,晚季稻为 0 .843%± 0 .0 2 9% ;早季以培矮 6 4S/E32光能利用率最高 ,达 1 .0 6 2 % ,晚季以培矮 6 4S/931 1最高 ,为 0 .877%。  相似文献   

19.
登记号码;二条大麦农林11号(旧系统名:九州二条7号,1984年命名)。杂交组合:(南系B4718×新田二条1号)F_3—2×新田二条1号(1978年杂交)。南系B4718:(药系51×木石港—3)F_1×药系51。命名意义:希望在西日本啤酒大麦产地广泛地普及推广。目前福冈县作为奖励品种推广。特性概要:播性程度Ⅰ级,拔节较早,抽穗期同甘木二条,但成熟期比其早2~3天。株高比甘木二条略矮,株型紧凑,长相好。穗短、着粒密、穗形呈风向标型。穗数较多,耐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余红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两优余红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晚籼品种余红 1号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培矮 64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综合抗性好等特点 ,1997年 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