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就必须把猪群的饲养管理提到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1选择优良品种,提高酮体瘦肉率在抓好管理优良品种母猪时,每窝断乳仔猪可增加1~2头,增重提高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2.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日土 《畜禽业》2010,(7):36-37
<正>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就必须把猪群的饲养管理提到重要的位置,只要这样才能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8,(12)
现阶段,养猪行业得到了极大发展,逐渐呈现规模化的趋势,在养殖过程中必须积极加大养殖技术管理力度,养殖保育猪有利于促进养殖场的良好发展和养殖户经济效益水平的显著提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规模化养猪场的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以期实现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我市规模化养猪场发展迅速,规模化猪场养猪数量大幅度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种类和流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搞好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对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汕头养猪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猪价的下滑、猪病的蔓延、环保成本的增加以及管理不当,许多猪场经济效益下降。如何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猪人与畜牧工作者急需考虑的问题。文章就汕头市规模化养猪场如何把握市场机遇,在技术措施层面来提升经济效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0,(4)
仔猪保育是规模化养猪场一大重要养殖技术。为提升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以及育肥率,需要采用正确有效的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有效贯彻科学化保育猪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养猪场经济收益,降低相关损失有重大意义。通过加强规模化养猪场保育舍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可有效提高保育猪饲养管理效率,确保断奶仔猪成活率与育肥率进一步上升,促进规模化养猪场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后洁  杜维军 《畜禽业》2012,(7):43-44
<正>现代养猪生产中,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是促进养猪业发展的原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除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降低投入成本外,重要的是降低猪的死亡率。养殖过程中,仔猪阶段死亡率最高,严重地影响了养猪场的效益。在市场行情和成本投入相同的前提下,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尤为重要。实践表明,死胎、弱仔、冻死、压死和仔猪传染病等是影响仔猪成活率,造成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是每个养猪场、户非常关心的问题。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农村规模化养猪发展较快,但一些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繁殖障碍疾病,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猪群繁殖是规模化养猪场的重要生产环节,其生产性能直接影响到猪场的整体效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偏重于疾病与管理因素对猪群繁殖的影响,而对非疾病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9.
何海健 《畜禽业》2000,(12):56-56
经济效益是养猪专业户的最终目标,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各专业养猪场的规模、结构和稳定发展。养猪的经济效益同猪的品种、饲料价格、管理水平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是分不开的,如何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仁和养猪户参考。 1? 向品种要效益   品种的好坏决定了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一般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可比本地猪种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10%~12%。据调查本地品种在一般粗放饲养条件下需10个月左右出栏,而引进的优良品种4~6个月就可出栏,可缩短饲养周期5个月左右,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以,选择瘦肉型品种,积极推广优良猪种和杂交组合,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当前最优良的杂交组合为杜长本、杜大本、杜大长和大皮本。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9)
正近年来,我州的规模养猪场户的猪的呼吸道疾病十分突出,据调查有90%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存在着这个问题。该病发病率通常在20%~50%,病死率5%~30%,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而在猪的呼吸道疾病中,气喘病已成为危害德宏州养猪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1猪气喘病该病是猪支原体肺炎或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的俗称,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德宏州个县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据FAO统计,1998年,中国占世界猪存栏头数的50.90%,占亚洲猪存栏头数的84.2%。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当前国内外养猪生产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已人农村副业地位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支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迅速发展。这些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优质猪肉产品的同时,也在向环境中排放各种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猪的烘便、污水和排放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及不良气味等,一般一个年产万头猪的养猪场,年排污量至少3万吨,如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成为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检患病的传染源,对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严重影响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规模化生产是当今养猪业发展的大趋势。在高密度、自动化、专业化、机械化的饲养管理环境下,猪只疫病的防制工作也应有新的观点和措施。1重视环境养猪场环境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宋夕勤  郭苓 《畜禽业》2010,(7):44-44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许多养猪大户遇到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或迟迟不发情,不能及时配种,造成养猪经济效益降低。造成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多为饲养管理不善和疾病引起。结合对规模化养猪场、养猪大户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规模化养猪场(厂)不断增多。但是,由于部分养猪场(厂)缺乏全面、系统的猪病防治技术,致使这些场(厂)猪的各种疾病发病率高、生产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差。为此,笔者将15年来在猪场(厂)做疫病防制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养猪同行参考。1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1.1严格的隔离饲养猪场生产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杜绝非生产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洗澡、换上已消毒过的衣、帽、鞋方能进入。养猪人员所需肉食品最好能由本场供应,尽量减少从场外购买猪肉,严禁场区养狗、猫及其…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5):37-38
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后备母猪、怀孕母猪、泌乳母猪各阶段所需要营养供给及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全面分析,控制养殖场母猪疾病的发生,从而使养猪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3)
猪口蹄疫属于重大动物疫病和国家强制免疫病种,严重威胁养猪生产发展。一旦发生,可能给养猪场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分析影响猪口蹄疫防控效果的原因,研究制定防控对策,对于降低养猪损失、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广三元杂交猪,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我们于2001年上半年在商洛市良种猪场进行了“杜长大”与“长土”杂种猪的育肥试验,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龚绍荣 《畜禽业》2011,(5):15-16
<正>近年来,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养殖技术及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生产指标日益改善。但是,猪群疫病仍然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疫病控制亦日益成为很多养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讨论了规模养猪场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消毒是规模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饲养管理者常常陷入误区,如:未发生疫病可不进行消毒;已经消过毒的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等。因此,探索规范、科学的消毒规程十分必要,经过3个月的试验表明,从出生重、断奶重、育成末重明显提高,哺乳期、育成期头平治疗药费明显下降,而哺乳期、育成期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经生物统计分析,差异非常显著,经济效益明显。证明了规范的消毒是提高规模化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7)
<正>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人们提供大量猪肉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但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高密度的饲养环境、饲养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促使生猪正常生理应答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麻痹,部分猪群沦为亚健康、不健康猪群。因此必须强化规模养猪场兽医卫生防疫技术,促使规模养猪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猪兽医卫生防疫技术。1生猪生活环境的选择(1)生猪养殖场选址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