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淦荪同志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五十余年,倾注了全心全意与全力,创制了许多令人信服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对于发展盆景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胡一民 《花木盆景》2000,(1A):69-70
中国盆景发展史中有关元代的盆景技艺是一个研究断层。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著述的盆景专著,对元代的盆景技艺几乎都没有深究.仅提及元代高僧韫上人的“些子景”而已.其根据是蒙族入主中原,崇尚武功.不重视文化艺术的原因所致。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经对比分析.得出了与上述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历时近百年的元代,在花卉盆景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国盆景发展史,盆景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它的盛衰与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全国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 苏州、广州、杭州、温州、扬州、成都、上海等城市先后建立了盆景  相似文献   

4.
贺冬岭,河南开封人,1945年生。河南省盆景艺术大师,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委员、河南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开封市盆景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盛冬生 《花木盆景》2000,(1A):66-66
盆景是富有生命的艺术品.它又属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之奇葩.而且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艺术形式早已存在.它在东方文化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它为由人作.但又有它不可违背的自然属性.随季节的变化而生长休眠。它虽观赏艺术.但也有它的艺术规范。为活的艺术品。下面我谈点在盆景制作中有关“有法与无法”和“气韵生动”二点粗浅见解和体会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旻 《花木盆景》2008,(5):14-17
为展示中国盆景的艺术魅力,为盆景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搭建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联结友谊的平台,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提高和发展,2008年4月30日至5月5日,中国盆景大观园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中华杯”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暨盆景交易会。  相似文献   

7.
品味盆景     
人生是道,生活是悟道。 盆景赋予一定鲜活的生命慨念,形成劳动和生活艺术联系的桥梁,那么,道并非空谈,道是一种体悟,是一种生存状态,于己之言,体验盆景创作是追寻一种心灵快感,或许,这便是痴迷此道之源吧。  相似文献   

8.
《花木盆景》2007,(10):20-20
为弘扬盆景和赏石艺术,增进国际友谊,扩大学术交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在印尼的麦培满先生的倡导下,印尼盆景协会决定成立国际性的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大会决定命名为“亚洲太平洋会议”,两年举行一次。亚太盆石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盆景、赏石并展的会议。  相似文献   

9.
陈锦昌 《花卉》2008,(10):17-17
盆景作品有艺术魅力,题名也是内容的重要表达手段,还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一件盆景作品的完成,应该怎样为它取个好名字呢?大致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5月1日,由常州市花卉盆景协会、常州市观赏石协会、常州市园林学会、常州市职工盆景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常州2009(春季)盆景奇石展,在金坛尧塘公路花园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2007,(5):4-4
盆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盆景是以树、石等为主要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和精细的养护管理,同时运用美学法则,借鉴画理,融以诗情,在小小的盆盎中再现大自然古树名木、秀山丽水的一种活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刘少红 《花木盆景》2014,(7):F0002-F0002
5月28日至6月8日,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盆景精品展在北京市北海公园阐福寺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冶金工业协会理事长翁宇庆,国际盆景协会(BCl)理事长汤姆斯,原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主席胡运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长甘伟林、顾问傅珊仪、秘书长陈秋幽,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石安海,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郑冠宇等国内外盆景界知名人士出席。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园林局和武汉花卉盆景奇石协会于2013年10月28日在汉口解放公园内中华名塔园隆重举办了2013年汉派盆景展览。市花卉盆景奇石协会刘善壁理事长,贾振涛、周启新副理事长、市园林局段建国副局长以及市园林局公园处、解放公园相关领导参加了盆景展览开幕式,还为新建的“汉派盆景展示基地”和“解放公园盆景园”揭牌剪彩,这标志着武汉市盆景艺术爱好者从此有了展示自己才艺的固定化园地。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绿化意识日益增强,花卉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门店开业、老人祝寿、结婚庆典、会堂布景,人们都喜欢摆上绿意葱茏的花木盆景,以美化环境,烘托气氛,中高档花木盆景已成为人们的首选。湖南省沅江市花木场培育的大叶榕、非洲茉莉盆景很受消费者青睐,每天出售和租赁的数量多达100盆以上,  相似文献   

15.
4月30日至5月5日,河南省郑州市花卉盆景协会、荥阳市人民政府和郑州市农业局联合在郑州荥阳植物园联合举办了“郑州第七届中国花博会盆景选拔展览暨荥阳首届盆景展览”,展出不同风格、造型的盆景300余盆。  相似文献   

16.
苏定 《花木盆景》2007,(10):71-71
本刊讯 9月22目,山东·烟台首届盆景奇石根艺精品博览会在黄海游乐城盛大开幕。本次盛会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莱山区人民政府、山东黄海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市盆景艺术协会、市根艺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17.
胡乐国 《花木盆景》2007,(12):64-67
养护管理是树木盆景造型的继续,它在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使得作品逐渐完善。树木总是要持续生长,原已完成的造型,总还是要随它的生长而变形。短者当年,长者一二年,又要对其进行整形、改作。这就是树木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是永远也完成不好的艺术创作的道理所在。盆景创作的艺术魅力和趣味性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陈文朝 《花木盆景》2007,(10):18-19
中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与树木盆景相比,山石盆景(俗称山水盆景)的发展较为缓慢,制作技艺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盆景展示活动频繁,但仍以树木盆景居多,山石盆景所占份额较少。作为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石盆景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所喜爱,因此,发展山石盆景艺术、研究山石盆景制作技艺就成为当前我们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迫切任务。数年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