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染色体组型的鉴定,对花生属花生区组内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二倍体种A染色体组之间的亲缘关系比A、B染色体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近.在A染色体组间,又以A.stenosperma与A.cardenasii之间的关系最近;在A、B染色体组间,以A.villosa与A.batizocoi之间的关系最远。(2)栽培种的亚种内的关系比亚种间的关系近;四倍体野生种A.monricola与密枝亚种的关系比它与疏枝亚种的关系近.  相似文献   

2.
不同预处理对花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花生根尖为材料,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5,1.0,1.5 ,2.0g/L)、8-羟基喹啉(0,2,4,6,8,10mmol/L)和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1~3h,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剂对花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剂对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预处理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花生根尖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均不相同.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时间2.5 h效果最好,获得了分散均匀的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  相似文献   

3.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白沙1016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豆型花生白沙1016是重要的花生种质资源.利用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5S和45SrDNA作探针对白沙1016根尖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两探针在白沙1016的12条染色体上能产生杂交信号,其中1对染色体长臂与短臂、2对染色体短臂、3对染色体长臂具有杂交信号.综合DAPI+染色带纹和染色体长度、臂比、面积等特征,可以将白沙1016大部分染色体区分开,为白沙1016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染色体遗传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
开展花生种间杂交与杂种遗传研究对于探明种间亲缘关系、创制新种质和培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白沙1016(2n=4X=40,AABB)与二倍体野生种A.macedoi(2n=2X=20)进行种间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种间杂种F_1植株,进而对F_1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观察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分析。结果显示,杂种F_1有30条染色体,其中既有来自母本白沙1016的染色质,又有来自父本A.macedoi的染色质;A.macedoi染色体经DAPI染色显示出明亮着丝粒带且包含一对"小染色体";白沙1016的A染色体组也显示出A.macedoi基因组标记探针的杂交信号;F_1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6 III+8.27 II+11.6 I,减数分裂I期后、末期表现为不均等分裂。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新的种间杂种F_1材料,所涉及的A.macedoi可能为A染色体组物种;A.macedoi染色体与花生A染色体组发生交换产生补偿性易位的几率比较大;减数分裂后、末期染色体的不均等分裂和非四分体形成,是杂种F_1表现高度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花生属拟直立型组(Section Erectoides)三个种(系)间多种—代及其双二倍体的形态特征、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形式及育性.结果表明,该组的染色体组已出现分化和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是导致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还简单地讨论了该组优良种(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包括着花生栽培种在内的花生属同一区系中野生二倍体种的细胞学研究表明,除一个种外,其染色体组型具有9对大染色体和1 对小染色体(‘A’)的特征。例外的一个种A.ba tizocoi具有更为一致的染色体组型。相同染色体组型二倍体种的种间杂种,具有中等的至高的花粉染色率,但在包含着A.batizocoi的杂交组合中,其杂种的花粉染色率为0,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也很不规则。这种不育的杂种,通过染色体组加倍,很可能产生可育的、稳定的双二倍体。有人提议,栽培种花生可能起源于这样一种不育的种间杂种,而从形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角度来看,截至目前所搜集到的类型,最可能的染色体组的供体种是A.cardenasii和A.batizocoi。  相似文献   

7.
花生属花生区组野生种Arachis stenosperma核型为2n=20=18m+2Sm(2SAT)对标本以N一带技术处理,全部染色体显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8.
花生属野生种的核型分析及其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花生属六个区组的九个种,结果表明:除A.correntina和A.rigonii两个种没有随体外,其它二倍体种都有1—2对随体。除了A.batizocoi和A.villosulicarpa没有明显小的染色体外,其它种都有一对明显小的染色体。花生区组中具有“A”染色体组的三个种和缘脉区组的一个种的染色体全部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它种有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A.glabrata的染色体数为40,其核型不及栽培种对称,有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没有“B”染色体。A.batizocoi与花生区组中的其它二倍体的核型差异较大,遗传距离也大,说明其进化程度高。五个区组二倍体种的进化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花生区组(具“A”染色体组的二倍体种→A.batizocoi)→缘脉区组→三籽粒区组→直立区组→围脉区组。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花生细胞遗传工程是北卡罗来纳州整个育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的目标是有关花生性状遗传、变异以及发展种群方面的基本问题。花生细胞遗传工程的具体目标是:(1)获得和保存花生各个种的种质。(2)细胞遗传学和植物学特性。(3)研究将野生花生种中的理想基因转移到花生栽培种中去。(4)开发和鉴定40条染色体种间杂交种群。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若干领域如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细胞遗传学和植物育种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花生细胞学实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一种主要油料作物,但在细胞学研究上,由于花生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很小(1.8—3μm),其染色体制片过程中常出现难以染色、分散困难、不易分辨等问  相似文献   

11.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国外从三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到五十年代初才获得了与栽培种杂交的不育三倍体杂种,到七十年代不少国家重视了这项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种间杂种材料。 国内从近几年开始研究,我们先后对花生种间杂交亲和性及花生种间三倍体杂种染色体加倍技术等进行了报导,同时也获得一些杂种材料和连续与栽培种回交的子代材料,现正在选育中。 花生种间杂交,由于双亲的染色体倍性不同,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2n=30)杂种尽管经过人工加倍处理后,F_1代杂种成为可育的异源六倍体(2n=60),  相似文献   

12.
Ⅰ绪言据报导,花生(Arachis)在细胞学上的困难是所得结果往往染色体染色不良并且分散不好,因而不易区分。其染色体小,在有丝分裂中期仅为1.8—3微米。这是这个属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缺乏报导资料的原因之一,虽然它包括着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的花生.我们曾经常研究细胞学技术并且得到染色体着色适度而又与细胞质背景成明显反差的标木。本文的目的在于概述我们的技术,这一方法对于其他在细胞学上有困难的植物也同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种子蛋白质电泳谱带分析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确定物种的遗传同源性及解决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已成为一项实用技术。在花生属的花生区组中,各个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已从形态学、植物地理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作过许多探索。这些研究主要揭示了大多数二倍体种都有一个共同的A染色体组,而A.atizocoi则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即B染色体组。A、B染色体组都是同源的,并共同构成四倍体栽培种A.hypogaea。染色体的组型分析以及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专论细胞遗传学研究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10个栽培品种和一个二倍体野生种A.Chacoenoe(Pl276235)杂交产生了三倍体的种间杂种。杂种表现了不同的交叉频率,这证明不同的花生品种的染色体配对能力是不同的,同时也揭示出克服杂交不亲合性并使之成功的可能性。为了进行普通细胞学研究并详细地鉴别外加系和替换系,对花生粗线期20条染色体进行了鉴别,并作了首次的叙述与分类。发现A—染色体是一个相当小的完全异染色质的染色体。 为了填补某些种的种子败育我们知识上的缺口,对根茎区系一些种的胚胎学进行了研究,这些种受精作用进行迟缓和不完全受精。种子败育大概是由于胚乳发育停止和内种皮细胞发育增生等原因所致。种间三倍体杂交呈现了不能受精的无配子生殖所具有的那种胚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花生育种工作,实行专业研究与群选群育相结合,正在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起来。除了进行常规育种外还相继采用了辐射育种、多倍体、单倍体等方法。这样以来,花生的染色体数目便引起了育种工作者的注意。从我们看到的国内外资料,花生染色体数有2n=20和2n=40的两种不同说法,其染色体数目的差异与类型与果实大小有直接关系。为了验证花生染色体竟究是多  相似文献   

16.
1982—1984年我们对野生种、栽培种及其杂交种的不同染色体倍性的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花生的叶片气孔性状作了初步观察。目的在于观察不同染色体倍性的花生叶片气孔性状的差异,探讨利用气孔性状作为鉴别不同染色体倍性花生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超家族酶,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作为配体或结合蛋白,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解除外界毒素作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花生GSTs基因家族的结构特性,本论文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对花生GS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全基因组中一共有163个GSTs基因,其中A组基因中含有76个,B组基因中含有87个。基因结构和发育进化树将花生GST基因分为6类:Tau、Theta、Lamda、EF1Bγ、Phi和DHAR,花生GST家族基因结构进化相对保守,但各基因的内含子数量及长度有较大差异,其中EK5R9的外显子数最多,达19个;而K7JNV的内含子最长,约18 kb。MEME分析发现,花生GST家族基因中存在9个保守域,各基因中的保守结构域为6~8个不等。染色体定位显示,花生GSTs家族基因在花生A、B染色体组上呈不均匀分布,在A02、A03、A07、A09、B02、B03、B05、B08和B09号染色体上存在1~2个基因簇。表达分析发现,只有80个花生GST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差异,其中6个的组织表达有极显著差异。本研究为GSTs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花生抗逆性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花生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含油量高等特点,若能把这些有利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上来,对花生生产将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种(2n=20),与栽培种杂交只能得到不育的三倍体杂种。所以要研究利用花生野生资源,首先要解决花生染色体的加倍技术。这个问题国外已有研究和报导,国内则未见有报导。我们于1981—1982年开展了此项研究,获得了六倍体的种间杂种和同源四倍体的野生种。  相似文献   

19.
花生属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包括2n=20和2n=40两种信性水平。根据花生属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形态、核型分析和减数分裂行为等方面研究结果,综述二倍体和四倍体物种的细胞遗传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AGO蛋白(Argonaute protein)是RNA诱导沉默复合体的关键组分,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花 生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AGO抗病基因提供了条件。利用AGO蛋白的保守域在花生基因组数 据库与NCBI中进行同源比对,鉴定得到花生AGO 基因家族所有成员。我们基于生物信息学对AGO蛋白家族的进 化关系、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结构域、不同组织中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 共鉴定得到51个花生AGO 基因,包括12个A.duranensis 基因,12个A.ipaensis 基因以及27个栽培种花生AGO 基因。 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花生染色体上,且A.duranensis 与A.ipaensis 基因组上有10对成 员存在较为明显的同源关系。表达模式分析表明AdAGO2、AiAGO4、AdAGO3、AiAGO7、AdAGO8、AiAGO8 基因在花生 22个组织中整体表达量偏高;而花生茎尖(Shoot Tip)与雄蕊(Stamens)中AGO 基因家族呈现较高表达量。本研究结 果为揭示AGO蛋白功能和发掘花生的抗逆育种靶向基因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