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抗性及毒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从禽霍乱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决定因素的研究进展甚微。很久以前就已知道了荚膜是导致禽霍乱的毒力因素 ,但其他因素 (象血清抵抗力在毒力方面似乎也很重要 )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巴氏杆菌菌株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如大肠杆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等 )已被证实其血清抵抗力与对动物的毒力有关。本研究对 87个巴氏杆菌野外分离株和 9个参考毒株在鸡、火鸡、鸭和猪血清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 ,并筛选出血清敏感株和血清抵抗株接种 18周龄蛋鸡。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及相关种类对鸡、火鸡、鸭和猪血清的抵抗… 相似文献
3.
赖链霉素多杀性巴氏杆菌SD724菌苗株在鸡的适当免疫量为2亿个菌,7次近期免疫力试验,鸡的平均保护率为91%,免疫期达5个月;该株经半固体培养基继代30代或易感鸡继代5代后,链霉素依赖性稳定不变,毒力无返强现象;对鸡注射400亿个菌安全无死亡,田间试验安全性好。免疫同时注射链霉素,比不注射链霉素的鸡具有更高的保护率。从而提出新设想:通过调节动物体内的链霉素含量,能控制SD菌苗对动物体的免疫强度。 相似文献
4.
5.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8:A型)和C48.1(5:A)对营养的需要较高,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不良,相比之下,C48-1比P1059生长更差,但在胰蛋白胨肉汤和加5mL/L血清的普通培养基中两株菌均生长丰盛;两株菌的生长曲线显示,C48-1在对数生长期的繁殖速度较快,最高菌数略低,但衰落期细胞死亡速度较慢;对培养基中NaCl含量的要求,C48-1为0~2.7%,P1059为0.9%~2.1%; 相似文献
6.
李伟杰;祁鑫;田野;岂晓鑫;蒋桃珍 《畜牧与兽医》2020,(6):89-93
为确定湖南某鸡场鸡群突然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分离菌株G-2进行了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系统鉴定。通过16S rDNA鉴定和Biolog鉴定,表明该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杀禽亚种;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脂多糖多重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其基因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荚膜A型、脂多糖L1型、ST129型。利用SPF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株能引起SPF鸡典型的禽霍乱症状,肌肉注射7 CFU活菌可致死78日龄SPF鸡,10 CFU活菌可致死114日龄SPF鸡。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明引起鸡群死亡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7.
8.
9.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以随机引物单条或成对组合的方式对9株禽巴氏杆菌(PM)广西分离株和3个参考株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选用的20个引物中,有4对引物(4条引物成对组合)扩增的条带为1~16条,其长度在90~2600bp。相似指数分析显示,PM广西分离株GX2与GX4的相似指数最高,为0.97;GX7与B26T1200的相似指数最低,为0.21,C48—1标准强毒株与PM广西分离株间的相似指数为0.33~0.64。表明广西当地的流行株呈现多样性,与PM标准强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它可感染猪、马、羊、家禽、家兔及多种野生动物或野禽,发病后,在我国称为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及禽霍乱等,在学术上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毒力及流行病学方面,按流行病学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12.
鹿源多杀巴氏杆菌荚膜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Carter苹膜群鉴定法将分离于我国鹿的38株多杀巴氏杆菌鉴定为三个苹膜型,其中B型占68.4%,A型占18.4%,D型占5.3%,3株未能确定型,占7.9,证实荚膜B型是我国鹿多杀巴氏杆菌流行的主要血清群。 相似文献
13.
巴氏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巴氏杆菌的链霉素耐药基因StrA和磺胺耐药基因SulⅡ序列设计2对引物,以临床分离的4株禽源巴氏杆菌耐药株为模板,扩增出StrA、SulⅡ基因序列。经克隆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克隆的基因与文献报道的耐药基因序列(NC-001774)有较高的同源性(≥98.9%);试验结果显示,耐药株巴氏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耐药性的差异与StrA、SulⅡ基因突变有关(耐药性高的菌株基因突变率高)。试验中所有耐药菌均在StrA基因编码的第204位氨基酸处存在突变;所有耐药菌均在SulⅡ基因编码的第159,246,384,584,590,591,597,582位氨基酸处存在突变,上述突变基因可能是导致巴氏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间接ELISA检测禽霍乱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多杀性巴氏杆菌 TJ8菌株制备ELISA抗原 ,与抗鸡 Ig单抗 1 B7酶结合物建立了检测鸡血清抗体水平的间接 ELISA方法。交叉试验、阻断试验、重复性试验等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确立了将鸡血清 1 0 0倍稀释监测 ELISA效价(ET)的回归方程 y=1 .4981 + 0 .391 9x(P>0 .0 5 ) ,可用于定量测定。间接凝集试验与ELISA方法的比较试验表明 ,EL ISA法比间接血凝试验敏感性高 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参照GenBank收录的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序列(AF240778),设计一对引物,从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扩增出toxA编码区3 858 bp的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约175 ku。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及一定的生物学活性。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毒素的猪阳性血清,表达重组蛋白较天然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从六安地区某养鸡场禽霍乱病鸡上分离到1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青霉素钾、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甲砜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10种药物对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青霉素钾和土霉素耐药;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极敏感。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此复方新诺敏、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目前该发病场防治禽霍乱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从六安地区某养鸡场禽霍乱病鸡上分离到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青霉素钾、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甲砜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10种药物对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青霉素钾和土霉素耐药;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极敏感。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此复方新诺敏、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目前该发病场防治禽霍乱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