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宁 《福建茶叶》2010,32(10):54-55
<正>历史上天山绿茶的制茶以手工制作为主。过去炒青绿茶,从杀青到烘干基本上都在柴火烧的铁锅中手炒为主。近代,改制成烘青绿茶后,除用铁锅、竹器、布袋外,后创制了竹焙笼,进行炭火烘焙干毛茶,但仍是手工。1952年始原宁德县茶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初制机械和工艺创新,绿茶烘干从"晒青"  相似文献   

2.
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对绿茶滋味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改善芽形绿茶香气的制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采摘茶芽所制成的绿茶,通常称为“芽形绿茶”。1999年,经笔者审评的1500多只名优绿茶中,芽形绿茶占1/3以上。在这些芽形绿茶中,有近50%的茶叶带生青气,10%以上的茶叶带木炭异味。可见,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善芽形绿茶的香气,防止成茶带有生青气和木炭异味,在制茶工艺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鲜叶不宜现采现制 部分生产者认为,采回的鲜叶应立即付制。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鲜叶不经摊放就付制,正是使成茶带生青气的最初原因。因现采的鲜叶中含有较多的低沸点醛、醇类化合物,有很重的青草气。在正常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全国茶叶生产上,由于红茶市场疲软,绿茶市场看好,所以,近几年来出现了红转绿高潮。但是,由于绿茶制作技术跟不上,往往生产的绿茶红不红、绿不绿,并且出现很多因加工不当产生的茶疵。严重影响了我国绿茶生产,造成绿茶质量下降。为求解决这种现状,促进绿茶生产发展,现将多年实践总结的绿茶初制生产中出现的“病理”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 绿茶的特征和要求绿茶之所以成为绿茶,是因为它具有独  相似文献   

5.
世界绿茶生产量呈上升的趋势,1975年为30.5万吨,1981年增加到38.6万吨,1989年上升到54.1万吨。我国不仅是绿茶的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也是绿茶出口大国,独霸国际绿茶市场,而且出口的价格比较高,也较稳定,不随世界红茶市场变动而变动,1988年绿茶每吨平均卖价2469.47美元,比红茶高  相似文献   

6.
童启庆  董尚胜 《茶叶》2000,26(1):32-34,37
对杜仲绿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黄酮类、总糖量共七类物质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工艺对各种成分的影响最大;在加工过程中,除氨基酸基本呈增加趋势我,其它成分均表现出减势;从各工艺的不同处理看,杀青15分钟、轻揉、干燥30分钟有利于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的保留,杀青20分钟有利于从酚类、黄酮类保留,重揉对总糖量积累略有利。  相似文献   

7.
陈加友  宋建设 《广东茶业》2002,(6):21-22,12
本文以乌龙茶的初制工序为顺序,对乌龙茶专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做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丹桂绿茶是以烘青绿茶为坯,以丹桂鲜花为花,采用花茶传统窨制工艺或连窨工艺加工而成,产品桂花香显持久,滋味醇爽带花味。本文介绍了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加工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福鼎毛尖由福鼎大白 ,大毫等多毫品种制成 ,其外形与省外一些尖形茶颇为相似 :色泽翠绿 ,匀润显毫 ,芽叶靠拢 ,自然舒展 ,挺直略有锋 ;香气鲜嫩持久 ,汤色绿艳清辙 ,滋味甘醇 ,叶底匀嫩成朵目前 ,福鼎优质毛尖主要依靠手工炒制。由于手工炒制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 ,特别是烘焙工序 ,非常繁琐 ,但又是成形的关键 ,不小心就成劣质茶。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和福鼎市茶叶事业局共同研究出福鼎优质毛尖茶的机制工艺 ,其加工工艺流程为 :鲜叶→脱水筛分→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理条整形→复烘→拣剔包装。1…  相似文献   

11.
陈元良  周菲菲 《茶叶》1991,17(4):45-46,55
多年的生产经验证明,制茶时适当用油,能改善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外观质量,尤其在龙井、旗枪类名茶生产上的应用,巳成为传统习惯。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茶叶公司研制的制茶专用油,已在诸  相似文献   

12.
福鼎毛尖茶由福鼎大白茶及群体种等多毫品种制成,其色泽翠绿,匀润显毫,芽叶并拢自然舒展,条索紧细挺秀,汤色绿艳清澈滋味甘醇,叶底匀嫩成朵,是我省名茶市场中异军突起,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传统的福鼎毛尖茶多以手工炒制为主,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不一致,标准化较难等问题。为了满足现代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福鼎市茶叶管理局的技术人员几经摸索与实践,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福鼎毛尖茶机制工艺,在生产茶区试用,取得显者的成效.其工艺流…  相似文献   

13.
炒青绿茶清洁化初制技术集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炒青绿茶初制加工的技术特点,开展了炒青绿茶初制中潜在危害分析及清洁化初制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加工中环境净洁化、设备清洁化、工艺清洁化集成应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现有茶类名优茶中,外形为卷曲开遥占80%以上,是我省茶叶的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但制作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特提出适制曲形名优绿茶机具选配,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该项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扁茶手机合制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花香型绿茶品种适制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绿茶是以成熟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的新型绿茶。本文从品种适制性、加工工艺两方面对花香型绿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土地肥沃,茶树生长旺盛,采摘期比较长,从开春2月底到初冬11月底,一年四季有9个多月可以采摘,量多质优,适宜开发大叶种绿茶、普洱茶、红茶等。云南的红茶品质优异,味浓、醇厚、甘甜,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其品质可以和印度、斯里兰卡所产大叶种红茶相媲美,但是冬季却基本无人采摘。  相似文献   

20.
海马宫茶现代制茶工艺及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东  王彤 《茶叶通讯》2001,(4):14-16
海马宫茶 ,是贵州省大方县的地方名茶 ,具有 2 0 0多年的历史 ,采制工艺特殊 ,茶叶品质独具一格。恢复和发展该茶生产 ,对丰富我国茶类品种和促进茶叶市场的繁荣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茶在工艺上采用了黄茶的制作技术 ,具黄茶品质风格。但其传统加工工艺存在不足 ,特别是变色工序 ,需经过二次以上的长时摊渥 ,不仅时间过长工效很低 ,在气温高时如夏秋季节茶坯容易出现劣变现象。因此 ,很有必要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 ,寻找出一种最合理的制茶工艺和适宜制造该种茶的茶树品种。我们特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