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品种抗病性差异,利用田间接种法,对24个玉米品种田间接种大斑病,并进行品种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24个品种中早熟品种14个,其中4个品种对大斑病表现为感病(S);中熟品种5个,全部表现为抗病(R)和中抗(MR);晚熟品种5个,其中2个品种对大斑病表现为感病(S)。  相似文献   

2.
采用46对SSR引物对86个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07个等位变异,变幅为3~11个,平均每个位点6.67个;全部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1,变幅为0.25~0.86;在55个品种中发现稀有等位变异86个,其中,17个品种有2个,4个品种有3个,2个品种(屯玉10341和大丰2号)有4个;15个品种发现特有等位变异18个,其中,3个品种各有2个等位变异;以0.74为阈值,聚类分析将86个品种大体划分为7类群,最大的一类群有48个品种。总体上,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遗传基础相似性较高,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优先聚为一类;但大丰种业、利马格兰种业和屯玉种业的品种各有特色,其品种独立聚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基因型独特的品种,有可能成为玉米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以三种不同铝浓度(3.375、6.750,10.125ppm)对6个常规玉米品种进行耐铝性鉴定的基础上,选择根长标准差最大的6.750ppm铝浓度对20个玉米品种或自交系进行了耐铝性筛选,其中3个品种为耐铝性品种,13个品种为半耐铝性品种,4个品种为铝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与筛选,为选育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提供种质依据。【方法】以新疆地方134个冬小麦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鉴定材料的萌发期耐旱性。【结果】地方品种的芽长、根长、芽鲜重、根鲜重和根冠比受旱胁迫影响程度大于育成品种,除个别指标间无相关性外,多数指标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确定4个独立的主成分作为耐旱性鉴定综合指标,材料分为5个耐旱性级别,134个地方品种中有7个高耐品种,54个育成品种中有3个高耐品种、18个耐旱品种,3个高耐品种均为伊犁地区选育的品种;18个耐旱品种中包括北疆地区的主栽品种新冬18号和南疆喀什地区的主栽品种新冬20号。【结论】筛选出10份强抗旱的新疆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蔡广成  孙友武  张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0+3353-3350,3353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2年对14个贵州省烤烟主栽品种的6个生物学性状和4个抗旱生理生化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14个品种划分为抗旱性最强品种、抗旱性较强品种、抗旱性较弱品种、抗旱性最差品种等4种类型。2013年对11个贵州省主栽烤烟品种抗旱性能进行了评价,将11个参试烤烟种质材料划分为抗旱性能强、弱2种品种类型。2012—2013年试验结果均证明贵阳市自育烤烟品种南江3号为抗旱性能最好的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中籼稻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病害的抗病性差异,评价安徽省中籼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水稻病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施用增效和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中籼稻13个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品种中,对条纹叶枯病均表现为高抗;对稻瘟病表现抗病的品种4个,中抗的品种7个,感病的品种 2个;对纹枯病表现中抗的品种8个,感病的品种 5个,没有抗病及以上抗性的品种;对稻曲病表现高抗的品种2个,表现抗病的品种10个,表现中抗的品种1个。对白叶枯病表现抗病的品种2个,感病的品种 11个。种植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措施之一,对植物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在病害流行监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和盆栽百合孢子液喷雾方法测定了3个杂交系的8个百合品种对灰霉病的抗病性.离体菌丝块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8个百合品种中无免疫品种,都受灰霉病菌的侵染,在同等发病条件下亚洲百合杂交系的3个品种发病均较快,其中以底特律品种发病最快;粉红珍珠、素雅、蒙娜丽莎品种的病害发展较为缓慢.8个百合品种对百合灰霉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底特律品种为高感品种,橘色小精灵品种为中感品种,其他品种均属于中抗品种.活体盆栽试验的鉴定结果与离体试验不一致,在活体盆栽试验条件下,底特律品种被鉴定为中抗品种,粉红珍珠品种为高感品种,橘色小精灵、亚洲丁和素雅品种为中感和中抗品种,蒙娜丽莎、御马和全星品种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彭牡丹保育中心31个典型牡丹品种的外形和花期等特征进行观察,存在8个色系,其中白色系有3个品种,粉色系3个品种,复色系有1个品种,红色系有11个品种,黄色系有4个品种,黑色系有4个品种,紫色系有5个品种。各牡丹品种的花瓣直径最大牡丹品种是“花王”,其花瓣直径为24cm,花瓣品种直径最小为“贵妃插翠”,其花瓣直径为14cm。各牡丹花期表现中,初花期-凋谢期最长的品种为“金晃”,花期为15.25d,花期最短的是“皇冠”,花期为5.75d,最长花期和最短花期牡丹的开花天数相差9.5d。同时,各品种中,花期大于10d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金晃”,花期为15.25d,“青龙卧墨池”为11d,“贵妃插翠”为11d,其余花期在5~10d。花期分别与花瓣直径、花高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和0.2021。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花生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7,(6):23-27
本文分析了2001~2016年吉林省登记的31个花生品种系谱。结果表明:选育的31个花生品种使用15个亲本,其中吉林省地方品种1个,中间品系3个,育成品种10个,野生种质资源1个。四粒红与白沙1016是吉林省登记品种的骨干亲本,利用四粒红为亲本育成10个品种,白沙1016为亲本育成5个品种。同时提出吉林省花生应以高产、抗寒、抗旱、耐碱、高油/高蛋白、高油酸为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玉米品种耐低氮能力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30个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以耐低氮胁迫指数为玉米表型性状的相对值,通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相关性状的变化,探讨玉米品种耐低氮能力鉴定指标,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相对单穗质量(低氮胁迫指数)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变异幅度最大;相对单穗质量与相对千粒质量、相对穗长和相对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相对单穗质量作为鉴定玉米品种耐低氮能力的核心指标,千粒质量、穗长和穗粒数作为间接筛选指标,初步筛选出了郑单958、陕单8815、京科28等具有较强耐低氮能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营养品质(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关联程度差异不大,最大关联度均小于0.9;同一农艺性状与不同品质性状关联程度不同,穗粗与脂肪和淀粉含量关联序相同,均排在第二位,但关联度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3.
氮磷营养对高寒阴湿区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平衡K、S及微量元素肥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下的配合施用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单施或配施可明显改善玉米农艺性状,施N后玉米的综合农艺性状明显改善,施P可促进玉米提早抽雄,穗粒数、百粒质量增加,秃顶长减少.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每kg N增产玉米10.7~18.3 kg,每kg P2O5增产玉米9.9~10.8 kg.施肥对玉米籽粒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但氮磷配施更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提高.在黄绵土上种植玉米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N,其次为P,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推荐施肥量N 225 kg/hm2、P2O51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关键农艺性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9份不同农艺性状的青贮玉米材料组配54个杂交组合用于试验.经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了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为秸秆产量、茎粗、籽粒产量、节间数、株高、穗位高和苞叶数,建立了以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为依变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影响生物产量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对生物产量有关农艺性状的选择,并不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种不同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观察记录其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结果]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均以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最佳;平展型品种正大999单行单株种植的产量最高,单行双株种植的产量次之;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单行双株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结论]平展型玉米品种适合于单行单株或单行双株种植;半紧凑型品种和肾凑型品种适合于单行双株种植。结合生产实际考虑,建议在轻简栽培中,玉米采用单行双株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以自主选育的66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与穗粗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和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由逐步回归分析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t检验也在显著水平,千粒重、行粒数和穗行数对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高产型玉米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141份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受体亲本黄早四于2011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2011和2012年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吐丝期、散粉期、雄穗分枝数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主效QTL,单个QTL的贡献为9.79%~37.35%,其中4个QTL在多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QTL与前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淮北地区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14个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结果]有76.9%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郑单958;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秃尖长、株高、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百粒重、倒伏倒折率、出籽率、穗粗。[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应尽可能选择秃尖短、株高中等偏上、穗行数较多和穗长较长的品系。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育种与生产,对18个早熟玉米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穗位高次之,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位高、穗长与穗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粗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