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扣蟹暂养和稻商品蟹育肥、稻蟹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并指出兴安盟稻渔综合种养应选择辽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既不是简单的"稻田养蟹",也不是"蟹池种稻",而是建立起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的多元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时,不仅注重"一水两用、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D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北方稻蟹共作)技术概述:稻蟹共作的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方式,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测土施肥、四周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增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稻蟹共作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省农委下达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蟹共作"技术模式示范,示范区面积1000亩,计划亩产河蟹20kg,实施"稻蟹共作"的稻田较稻田单种亩效益增加3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7.
<正>一、概述盘山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发展了稻田养蟹试验,以后又为提高经济效益,将河蟹养殖放在首位,变成了"蟹田种稻"。2005年,盘山县开始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该养殖模式重新定位:它既不是稻田养蟹,也不是蟹田种稻,而是种养并重、稻蟹共生的稻田种养新技术。5年来,总结出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  相似文献   

8.
稻(藕)田综合种养通过开发利用"低洼荒地、低产蟹池、低效鱼池",在不占用水稻种植面积和精养池塘的基础上,实现种养结合,产出优质水稻、莲藕、水产品和禽产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新抓手、提高农渔业效益的新途径、发展绿色农渔业的新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稻(藕)田综合种养发展,主推稻渔、藕虾、稻鸭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9.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已发展为稻虾、稻蟹、稻渔、稻鳖等17种综合种养模式。为提升基层养殖户的种养水平,传播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实现养殖户"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高级培训会"在湖北荆州成功召开。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将水产养殖8位行业专家所作精彩报告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11.
稻蟹综合种养在辽宁省稻渔综合种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辽宁省渔业优势产业.根据辽宁省渔业统计年报,2020年辽宁省稻渔综合养殖面积100万亩,河蟹产量5.5万t.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收,贯彻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辽宁省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稻渔共作"是由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组成的互利共生复合生态农业系统,该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壤资源,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条件,其中"稻蟹共作"是根据稻蟹互利共生的原理发展形成的一种生态型种养技术。扣蟹是指是由蟹苗(大眼幼体)培育而成的性未成熟的一龄幼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扣蟹常见的养殖方式包括池  相似文献   

13.
稻渔综合种养是推动天津市水产养殖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稻蟹综合种养为例,通过对全市稻蟹养殖产业的现状分析,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包括河蟹种源产业不完善、养殖模式比较粗放、对养殖户技术培训有待加强、销售渠道不稳定、土地流转程序繁琐等,并分别从产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闽西北山区拥有像武夷山、大金湖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该地区旅游经济带动农产品价格,特色水产品如稻花鱼、溪鱼、田螺等产品消费大、价格高,同时闽西北丘陵山区拥有大量海拔较高的稻田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满足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要求。闽西北的武夷山市、松溪县、光泽县等地分别开展了稻鱼、稻鳖、稻蟹综合种养试验。笔者长期在武夷山地区开展稻田生态种养的构建、推广和宣传工作,实践显示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丘陵山区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23,(10):43-44
<正>稻蟹综合种养实质性就是生态农业,即同一环境(水体)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响水县黄圩镇茂成家庭农场,坚持不改变粮田性质,在同一块地里实施麦、稻、蟹共生互补,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一田“麦、稻、蟹”三丰收。现将2022年度稻、麦、蟹综合种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安徽省农委召开视频会,会议对前一阶段该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作了总结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2017年,该省通过印发工作要点、召开现场会、实行挂图作战、组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活动等措施,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大发展。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万亩,总面积超过90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占90%以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亩产小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崇明地区蟹稻种养的综合经济效益,发挥蟹塘的综合生态价值,探索蟹稻种养基础上的新型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笔者于2013年在崇明岛陈家镇地区进行了蟹、鳅、稻的立体综合种养试验,发挥了蟹种、泥鳅和水稻的各自生态位和综合优势,取得了较好成效。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蟹田6个,每个面积5亩,总面积30亩。蟹田均呈"回"字形,田埂高30厘米,在离田埂1米的周围开挖有宽3米、深50厘米的围沟。进排水口呈对角线排列,进水口设置60目尼龙筛绢。  相似文献   

18.
正2013―2014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富锦、绥滨、佳木斯郊区、巴彦等县(市、区)示范推广了"稻―鳅"共作、"稻―鲤"共作、"稻―蟹"共作等三种模式,效益比较突出的是"稻―鳅"共作模式,仅泥鳅一项亩效益就达到了500~1000元,一亩"稻鳅"共作田的效益相当于两亩水稻单种田的效益,实现了"一地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稻田综合养殖的概念开始被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稻田综合养殖模式在实践中被探索出来,而稻蟹养殖就是属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探索.稻蟹养殖模式在国内外均有分布,我国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该文对生产中稻蟹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回顾,对一些地方模式进行了探讨,通...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农业部联合有关推广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形成了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等19种典型新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农渔民增收,同时具有巨大生态效益,是产业扶贫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