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齐口裂腹鱼头骨系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骨进行了解剖观察.齐口裂腹鱼头骨由脑颅和咽颅组成,脑颅狭长,各骨片之间衔接十分紧密,额骨扁平且狭长,约占据整个脑颅背面一半面积,副蝶骨形似宝剑,咽齿发达,左右对称,齿武为5.3.2~2.3.5.头骨数量多,膜骨在头骨表面,有眶蝶骨,上枕骨接顶骨且不与额骨相接,具尾舌骨、下舌骨,鳃盖骨边缘光滑等特征说明齐口裂腹鱼属于较低等的硬骨鱼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解剖了北京鸭头15例,两侧共30面。观察了舌骨的构造,舌骨的肌肉分布和分布至舌的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支。北京鸭的舌骨中,舌内骨分为二部;后部为骨质。前部为软骨。二部间可活动,使前部向背侧运动则舌成杓状。舌部的肌肉有角舌骨肌,领舌骨肌,舌骨领肌均为长肌,舌骨横肌,舌骨舌肌,喉基鳃骨肌和基鳃骨舌骨肌为短肌以适应舌各段的运动。舌咽神经以2—3个根发自延髓侧面。根集中至舌咽神经管出颅腔。该管长0.45厘米,比迷走神经管稍长,也稍粗。神经出颅腔后位于交感神经颈前神经节的前方。在神经干上有大的岩神经节。并自干向后有与迷走神经的交通支。神经干在下颌骨腹侧缘附近分为前后二支。前支即舌支,穿经舌骨领肌与领舌骨肌间向前沿舌骨的外侧缘,到达舌背的粘膜。后支较细分为食管支和咽支。舌下神经以一系列的根丝出于延髓后部的腹侧面。根丝集成二组,合成二干,分别穿出舌下神经孔。出颅腔后二干平行,在头大腹侧直肌的背侧与头最长肌之问。二干合并后绕至头大腹侧直肌止端腱的外侧。有分支与迷走神经和第一颈神经交通。神经干经角舌骨肌和舌骨领肌的内侧分为前后二支。前支沿角舌骨肌的内侧向前伸延,分出角舌骨肌支再向前到达舌骨的腹外侧分支入舌骨舌肌等小肌。后支...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烧煮法及软骨和硬骨双染色法,对白斑狗鱼骨骼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骨骼结构有如下特点:(1)白斑狗鱼的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未完全骨化。(2)脑颅骨骼中除背面和腹面的膜骨如副筛骨、鼻骨、额骨、顶骨、犁骨、副蝶骨外,中间为未完全骨化的脑箱,有数个骨化中心,分别分布在中筛骨、蝶耳骨、翼耳骨、上枕骨、基枕骨、外枕骨,前耳骨区域,骨化程度不一。(3)咽颅中,包括完全骨化的颌弓和不完全骨化的舌弓及鳃弓,其中,舌弓中续骨呈宽扁三角形,并以其较宽的侧、下边将舌颌骨与后翼骨、翼骨和方骨紧密连接;有5对鳃弓,第5对鳃弓为一对棒状骨,与表面密布细齿的长条状骨片以结缔组织相贴。(4)白斑狗鱼共有62节椎骨,其中尾椎19节,为双凹型椎体。具有背肋和腹肋,前10个躯椎的髓棘呈片状;躯椎无真正的髓弓,所谓椎管只是由致密结缔组织将髓棘基部包裹而成,保护脊髓;每个尾椎的左右髓弓闭合成椎管,左右髓棘愈合为一;椎体无前后关节突,但每个椎体间具有发达的结缔组织粘附。(5)附肢骨骼中背鳍、臀鳍的支鳍骨分别为19、16个;尾鳍介于正型尾与歪型尾之间,最后3枚尾椎渐上翘,最后1枚尾椎具1个尾上骨,5个尾下骨,第2个尾下骨分叉;倒数第2个脉棘宽扁呈扇状。尾鳍由后8个椎骨的髓棘和脉棘参与尾鳍支鳍骨的构成。肩带骨骼有膜骨的匙骨、上匙骨及未完全骨化的乌喙骨和肩胛骨构成,肩带的支鳍骨4个,较宽扁;腰带具有前后支鳍骨,形宽扃。观察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的骨骼不仅有着与高等硬骨鱼相似的结构,也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结构如副筛骨以及不完全骨化的脑颅、最后几枚尾椎上翘形成的半歪型尾、躯椎的椎管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等。这些结果对于研究狗鱼的演化及分类地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的头骨近于圆锥形,可分颅骨和面骨。颅骨包括枕骨、蝶骨、颞骨、顶间骨、顶骨、额骨和筛骨。面骨包括上颌骨、鼻骨、颌俞骨、泪骨、颧骨、翼骨、犁骨、腭骨、下颌骨、鼻甲骨和舌骨。颅骨和面骨的背倒面呈水平位,二者之间的比值约2:1。头骨的骨质坚实而致密。成龄海狸鼠头部各骨之间骨化,界限不显著,幼龄海狸鼠头部各骨之间骨缝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从4头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的因重复采胚不孕的供体波尔山羊卵巢采得24枚卵泡卵母细胞(18枚卵丘卵母细胞,6枚裸卵),其中9枚卵丘卵母细胞直接与获能后的精子实施配子输卵管内移植,4头受体均未受孕;其余15枚进行26h成熟培养,经培养后其中9枚卵丘卵母细胞中有6枚卵丘扩散,3枚未扩散;6枚裸卵因均退化而弃去。9枚卵丘卵母细胞移植至4头受体后有两头妊娠并如期产羔各一头。  相似文献   

6.
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及其选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日龄1~20d,全长3.9~21.0mm的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特征,仔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选食行为。仔鱼全长5.5mm时出现颌齿和咽齿,7.5mm时出现犁齿和副蝶(骨)齿,9.4mm时出现腭齿;全长8.33mm左右,分化出胃、肠。仔鱼孵出后第3d开口摄食。仔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主要食物随仔鱼摄食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变化。摄食初期(4d龄)主要为小型枝角类和轮虫,但仅显示出对小型枝角类正的选择性。之后,胃肠内的食物类群增多,由选食枝角类变为选食桡足类。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对食物选择性的这一变化是仔鱼本身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状态以及各类食物生物的相对密度等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斗鸡的骨骼强大,全身骨重♀203.5克、♂389.5克,分别占体重的8.479%和12.883%。全身骨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头骨重♀11.5克,♂28.g克,分别占体重0.479%和0.950%,颈椎14枚,胸椎7枚,腰椎6枚,荐椎6枚,尾椎6枚,肋骨7对,2对浮肋,4对胸骨肋,1对非胸骨肋。前肢骨包括肩胛骨、乌啄骨、锁骨、臂骨、前臂骨和前脚骨,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小腿骨和后脚骨。并对上述各枚骨的长度和重量进行了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8.
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16个,并与其他家畜的对等器官相比较,双峰驼的后足远趾节间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无远籽骨和蹄软骨,因而亦无相应的远籽骨韧带和蹄软骨韧带;②有两条背侧韧带,与在犬、猫等趾行动物体上所见相同;③趾间远韧带呈宽板状,交叉纤维甚少,大部分纤维平行排列;④轴侧侧副韧带起于中趾节骨远端韧带窝,止于远趾节骨蹄骨角附近,这与马的相同而与牛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28只(♀16,♂12)成年普通利猬(Erinaceuseuropaeus)的骨骼标本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刺猬全身骨骼有316~317枚,其中头骨48枚,脊椎骨43~44杖,椎式为C7T15L6S3Cy12~13,肋骨15对,胸骨5枚,前肢骨每侧47杖,后肢骨每侧48枚。普通刺猬骨骼存在有性别差异并表现出与刺猬生活习性相适应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鳜仔鱼视网膜及口腔齿的发育对摄食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鳜受精卵及1~30 d仔鱼的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精后54 h晶状体形成,视网膜还未分化;80 h视网膜分化为外核层、内核层、内网层和神经节细胞层4层结构;98 h形成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和神经纤维层;124 h外网层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发育完全。孵化后4 d开始出现少量颌齿和咽齿;5 d和14 d分别观察到腭齿和犁齿;15d时鳃耙形成但形状较小。口腔齿的数量随着仔鱼个体的生长而增加至近于成体。(2)鳜内核层分化成一层水平细胞、数层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属光感受系统不发达的类型。(3)鳜仔鱼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时已经开始形成口腔齿,为提高捕食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条件,充分表现了个体发育在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孵化后29 d,体长18.36 mm时,只有一层神经节细胞,说明此时的仔鱼已适应黑暗环境生活。鳜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层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研究亮点:从组织学研究角度对鳜仔鱼视网膜发育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了视网膜各组成结构的发育特征,并结合鳜仔鱼齿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其对摄食行为的适应,首次解释了伴随着视网膜发育而形成的由浮游生活到底层生活的适应,研究结果以期为鳜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开口饵料和早期动物性饵料,以降低种苗的死亡率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秦岭南坡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地土壤腐殖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3月,在秦岭南坡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林地阳坡的中下部选择生长状况接近、林分密度基本一致的锐齿栎天然次生林,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样地12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0(CK)、5%(T1)、10%(T2)、15%(T3)、20%(T4)和25%(T5),2018年7月采集0~3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并分析土壤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1)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腐殖质含量平均值均大于CK,且T1处理的土壤腐殖质含量最高,为(60.78±10.53) g/kg。各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较CK均有明显减少,不同处理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KT4T3T5T2T1。除T3处理外,其余间伐强度处理土壤富啡酸含量平均值均高于CK,富啡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1T5T4CKT3。与CK相比,除T1处理外,其余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均增加,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5CKT1。(2)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腐殖酸含量比值(PQ)由大到小依次为CK15%20%25%10%5%。(3)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微生物总量在间伐强度为10%时达到最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5%~10%时较高,真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15%~20%时较高。(4)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土壤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富啡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微生物各种群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合理的抚育间伐可以显著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微生物数量,选择10%~15%的间伐强度作为提高林地土壤腐殖质的参考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取小鼠原核(220枚)、2~4细胞胚胎(227枚)、桑椹胚(127枚),将其分为3组,每一时期胚胎分成两半,一半取出后立即冷冻复苏并体外培养至囊胚,另一半体外培养至囊胚后冷冻复苏,子宫冲取囊胚(78枚)冷冻复苏为对照组;各组囊胚均移植至于宫,比较程序化冷冻对小鼠早期胚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核、2~4细胞胚胎、桑椹胚体外培养至囊胚后冷冻复苏率分别为56.4%、72.2%、81.6%,移植产仔率分别为38.1%、41.6%、56.8%,原核、2~4细胞组复苏率和产仔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桑椹胚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显示体外培养对早期胚胎冷冻存活有影响;原核、2~4细胞胚胎、桑椹胚冷冻后体外培养至囊胚,胚胎移植后产仔率分别为25.3%、28.2%、42.1%,与对应胚胎时期体外培养至囊胚冷冻复苏后移植产仔率相比,原核、2~4细胞组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桑椹胚组差异不显著,显示原核、2~4细胞的早期胚胎体外培养至囊胚后冷冻可提高冷冻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牙齿的早期发育和矿化过程,采用解剖镜和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孵化后1~55 d仔稚鱼牙齿出现时间、列数和数目变化,通过软骨-硬骨染色、Von Kossa染色观察了牙齿矿化时间,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牙齿矿化过程中钙、磷元素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碱性磷酸酶蛋白表达变化,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钙结合蛋白-d28k(CaB)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孵化后3 d时鳜颌齿出现,5 d时咽齿出现,8 d时腭齿出现,12 d时犁齿出现;孵化后8 d时下颌齿列数发育完全,11 d时上颌齿列数发育完全;颌齿中,绒毛状齿先发育,犬齿孵化后18 d开始发育;牙齿矿化时间为孵化后11~14 d,矿化过程中钙、磷元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钙/磷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孵化后10、12 d时,碱性磷酸酶蛋白在牙釉质、牙本质中呈阳性反应;Cx43和CaB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孵化后10、12 d时有升高,仅CaB基因显著上升(P<0.05),14 d时两基因均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4.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乌骨绿壳蛋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选用 15 0 0枚 45周龄乌骨绿壳蛋鸡种蛋 ,分别根据蛋重和蛋形指数的分布范围各分成 4组进行孵化。结果显示 ,45周龄乌骨绿壳蛋鸡种蛋的蛋重最适宜范围是 43 .3~ 5 0 .8g ,蛋形指数最适宜范围在 0 .70~ 0 .78,其中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较大 ,而对蛋形指数的选择范围则较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 15 0 0枚 45周龄乌骨绿壳蛋鸡种蛋 ,分别根据蛋重和蛋形指数的分布范围各分成 4组进行孵化。结果显示 ,45周龄乌骨绿壳蛋鸡种蛋的蛋重最适宜范围是 43 .3~ 5 0 .8g ,蛋形指数最适宜范围在 0 .70~ 0 .78,其中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较大 ,而对蛋形指数的选择范围则较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研究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4.7~45.1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4.7 mm个体脊索为无分节的长圆柱形;5.3 mm个体随着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脊柱开始发育;7.1 mm个体髓弓与脉弓延伸形成髓棘与脉棘,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并从前往后硬骨化;22.9 mm个体脊柱形成40~43枚椎骨(躯椎15枚,尾椎25~28枚)。矛尾虾虎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第二背鳍与臀鳍、第一背鳍与腹鳍。4.8 mm个体可见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和乌喙骨-肩胛软骨,以及部分骨化的匙骨;16.8 mm个体肩带开始骨化。腹鳍支鳍骨最早在8.9 mm个体出现,在17.0 mm个体开始骨化。6.6 mm个体脊索上方中部与肛门后端分别出现13和11枚软骨质的支鳍骨;第二背鳍先于第一背鳍出现,背鳍支鳍骨与臀鳍支鳍骨分别在13.0 mm和12.1 mm个体中开始由前向后骨化,第二背鳍与臀鳍第1枚鳍条分别在22.7 mm和20.6 mm个体中锐化成背棘与臀棘。5.8 mm个体最早出现2枚尾下骨,随着脊索末端向上弯曲,10.9 mm个体尾鳍基本成型,共有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1枚尾椎髓体、1枚侧尾下骨和3枚尾下骨,且第2枚与第3枚尾下骨已愈合完全,24.3 mm个体尾鳍骨化基本完成。矛尾虾虎鱼仔稚鱼骨骼发育研究结果对其分类鉴定和早期发育功能趋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e(Benth.)Kudo]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10cm。其根茎粗而长;叶片通常4枚,二二对称,菱状圆形、扇形、菱形、肾形或三角形,长4~13cm、宽12cm,先端钝或急尖,边缘具圆齿,基部浅心形或楔形,叶脉在两面均明显,叶上面密被白色有节绒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天水基岩山区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和锐齿槲栎4种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对浅表层滑坡固土效果,为灾后滑坡区造林树种选择、生态修复、森林重建以及生物护坡工程提供参考。【方法】用剖面法调查典型树种根系,并用万能试验机对根系进行抗拉力测定,根据树种根系截面积比(RAR)的分布和单根抗拉强度的测试结果,结合Wu模型计算树种的根系附加黏聚力。【结果】4种典型树种根系分布深度表现为:锐齿槲栎(0~110 cm)>油松(0~70 cm)>华山松(0~60 cm)>日本落叶松(0~40 cm),根系截面积比(RAR)总体趋势上表现为:锐齿槲栎>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根系平均极限应变和应变范围表现为: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锐齿栎,弹性模量和弹性模量变化范围表现为:锐齿槲栎>华山松>油松>日本落叶松;根系最大抗拉力与直径存在幂函数的正相关关系,在0~10 mm根径范围内最大抗拉力均以锐齿槲栎根系最大;根系最大抗拉强度与直径存在幂函数的负相关关系,在0~5 mm根径范围内根系最大抗拉强度以锐齿槲栎根系最大;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崇明白山羊的繁殖效率,用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对崇明白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回收2~4细胞期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受体的输卵管,跟踪受体妊娠和产羔结果,比较不同FSH剂量时的超排结果,比较受体品种和移植胚胎数对妊娠率和产羔率的影响。试验结果为:(1)对于体重在20~30 kg的崇明白山羊,FSH的最佳超排剂量为240 U,每头次超排平均可获得可用胚胎10.06枚。(2)每只受体均移植2枚胚胎时,徐淮山羊的早期妊娠率为56.44%(57/101),高于崇波杂交羊组(崇明羊与波尔羊的杂交后代)47.62%(10/21)和徐波杂交羊组(徐淮羊与波尔羊的杂交后代)46.93%(23/49),但各组间早期妊娠率差异均不显著。(3)移植4枚胚胎时,妊娠率为60.00%(12/20)、产羔率为1.75,均高于移植2枚胚胎组的52.82%(75/142)和1.30。而移植4枚时胚胎的得羔率为26.25%(21/80),低于移植2枚胚胎组的33.25%(141/424)。这表明,移植4枚胚胎可以提高受体妊娠率和产羔率,但降低了胚胎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 1~ 2岁的波尔山羊为供体 ,在发情周期第 9~ 14天 (发情的当天为 0天 )的任何一天连续 3天每天上、下午肌肉注射FSH。在开始注射FSH的第二天上、下午 ,同时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总量为 1 5ml,进行超排处理。经处理的母羊发情后配种 2~ 3次。在第一次配种后的第 6~ 6 5天手术冲胚、手术移植。 1999年 11~ 12月超排供体 15只 ,冲出胚胎 111枚 ,其中可用胚胎 10 4枚 ,变性胚 3枚 ,未受精卵 4枚。将 10 4枚胚胎移植给 10 3只受体羊 ,结果有 5 5只羊妊娠 (3个情期不返情 ) ,妊娠率为 5 3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