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项目是国内贸易部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同研制完成的。它包括家蚕人工饲养研究开发及大功率微粉碎机两个部分。在家蚕人工饲养研究方面该项目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套年产1000吨家蚕人工饲料生产线成套技术,规模化生产出家蚕人工饲料新产品。解决了家蚕人工饲料原料保鲜干燥、粉碎、湿体混合、长期保存等技术关键问题。在配方中解决了桑叶粉含量多、成本高、防腐性差的问题。该专题研究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  相似文献   

2.
饲料     
《中国饲料》2015,(5):1-2
全国首家家蚕人工饲料项目投产2月8日,全国首家家蚕人工饲料项目在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月河村丰月蚕业专业合作社投产,2小时可生产5吨合格饲料。据悉,以前只有国内蚕研所能生产家蚕人工饲料,如今如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家蚕人工饲料的先河。如东县蚕桑指导站与山东蚕研所联合攻关,取得成功后,拿出技术扶持丰利镇月河村丰月蚕业专业合作社上马家蚕人工饲料项目。据了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对于促进蚕业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人工饲料的应用,将为实现蚕业生产的连续化、工厂化创造条件。 我所自试验人工饲料饲养家蚕取得成功以来,一方面侧重从认识蚕儿摄食行为的角度研究了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从逐步探索人工饲料实  相似文献   

4.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及生产实用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用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获得成功。40年来,我国蚕业界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蚕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概述我国家蚕人工饲料在上述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介绍了近几年在人工饲料实用化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生产示范情况,分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蚕业生产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以来,如东县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项目支持下,开始探索与示范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几年来,已累计实施人工饲料共育小蚕10699张、1~4龄人工饲料饲育2244张、全龄人工饲料养蚕50余张,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水平与实施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通过几年努力,初步改变了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成功推广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集成示范了精准高效养蚕技术,并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养蚕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5,(2):2
<正>2010年以来,如东县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项目支持下,开始探索与示范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几年来,已累计实施人工饲料共育小蚕10699张、1~4龄人工饲料饲育2244张、全龄人工饲料养蚕50余张,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水平与实施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通过几年努力,初步改变了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成功推广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集成示范了精准高效养蚕技术,并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养蚕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我国蚕业界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人工饲料配套养蚕技术、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概述我国在家蚕人工饲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就,介绍了近几年家蚕人工饲料配方、加工工艺、适应性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蚕业生产的应用前景及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家蚕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的差距,人工饲料的组成配方,适应人工饲料育的品种选育的研究及发展趋势作了综述,分析了从提高、改进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选育专用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作为解决阻碍人工饲料育的技术问题,提一点人工饲料育蚕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技术(产品)名称:家蚕人工饲料育时收蚁24h疏毛率的调查方法技术(产品)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产品)概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人工饲料育时收蚁24h疏毛率的调查方法,发明人利用数码相机拍照,图片经画图软件放大后仍然清晰及直观可长期保存的原理,用于家蚕人工饲料育时收蚁24h疏毛率的调查。与传统调查方法调查时间长、难度大、精确度差、易污染养蚕容器相比,本发明试验数据采集时间短、直观易复核且可长期保存,可减少因调查造成养蚕容器的饲料污染,可广泛应用在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家蚕人工饲料饲育及新型家蚕人工饲料研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正> 我所自1974年试验人工饲料养家蚕取得成功以来,研究了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探索了营养条件对蚕儿成长的影响,同时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方法亦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有关稚蚕人工饲料育、壮蚕桑叶育饲养技术的一些试验结果和饲育成绩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开发经过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是现存多种养蚕技术中划时代的革新技术。早在1935年,蚕丝试验场(现称蚕丝·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就开始了有关人工饲料育蚕的营养生理和病虫害防治研究。1955年前后,从提高养蚕业的生产效益出发,用人工饲料进行了营养生理和改进饲料配方的研究。1960年蚕丝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但当时,蚕的龄期经过较桑叶育长,茧质和茧量极差。此后,进行了改进饲料配方,改善饲育环境和蚕病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并为确立1~3龄人工饲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试  相似文献   

12.
概述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在饲料配方中研发、改进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家蚕人工饲料育在生产实用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家蚕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裕兴 《蚕业科学》1989,15(4):227-230
<正> 关于家蚕在桑叶育条件下对NPV的感染抵抗性,国内早有报道,随着人工饲料育的兴起,国内外对人工饲料育条件下家蚕对NPV的感染抵抗性又作了不少研究,本试验就两种饲料育对NPV的抗性差别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差别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具有劳动效率高、农药中毒风险小等优点,有利于规模化、工厂化养蚕。本文对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配方、遗传选育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促进人工饲料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家蚕人工饲料是实现工厂化养蚕,降低养蚕劳动力成本的关键技术,我国人工饲料养蚕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本文从家蚕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饲料配方、原料的开拓与应用、家蚕品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人工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多年从事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及人工饲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在高温高湿,环境相对封闭条件下易发细菌性疾病和血液型脓病的问题;全龄家蚕人工饲料育蚕产茧量较低,与人工饲料配方及蚕品种摄食性有关;全龄家蚕人工饲料育蚕茧,符合医用级蚕丝蛋白原材料无毒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及实验室使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竞  王阿蓉  侯勇 《蚕学通讯》2010,30(3):24-27
人工饲料饲养家蚕是开展家蚕生理、病理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针对近些年来实验室利用人工饲料饲养家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重点对人工饲料的配方和防腐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目前人工饲料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家蚕人工饲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家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人工饲料育具有劳动效率高,能避免小蚕期氟化物、农药中毒,减少蚕病危害等优点,是适宜蚕业规模经营的一种新的养蚕方法.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制已获成功,为家蚕人工饲料育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3月8日下午,由如东县蚕桑指导站主持起草的《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通过江苏南通质量与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国在饲料养蚕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如东县在省农业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将饲料养蚕技术研究探索与应用作为现代蚕业技术、促进蚕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国内率先将人工饲料应用于农村生产,2010年以来,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数量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3创单期饲料共育小蚕新记录,与此同  相似文献   

20.
蚕桑业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家蚕人工饲料技术的突破对蚕桑丝可持续发展、工厂化养蚕和蚕桑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成本及成效、摄食、遗传三方面介绍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为家蚕人工饲料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基于现代饲料加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程度,未来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将以多指标、多参数、高效率、自动化处理为手段,实现安全、卫生、可靠、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