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贮藏     
一、适时收获大白菜贮量大时,可适当提前几天收获,收获时留约3~4厘米长的根砍倒。二、入窖前的准备1.晾晒。大白菜收获后就地晾晒4~5天,晾晒时菜棵平放垄上,根朝南,2~3天翻转菜体,继续晾晒2天左右,达到菜棵直立,外叶垂而不折的程度即可,晾晒期间如遇雨雪天或寒流,菜棵就地码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去年秋季大白菜价格普遍低于上年.石家庄冬贮大白菜供应货多价低,优质菜售价每公斤0.26元左右,质量稍差的大白菜售价每公斤仅0.18元,大量的中等菜售价为每公斤0.20元.主要原因一是菜农种植大白菜的积极性提高,除秋冬大白菜面积不减外,还增加了春、夏白菜的种植;二是去年秋季大白菜品质和产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冯小鹿 《油气储运》2006,(11):28-28
一、入窖到12月上旬。此期的管理重点是防伤热。大白菜收获后,外界气温和菜体的温度都很高,大白菜本身的含水量也较高,呼吸旺盛,菜体极易受热腐烂。因此,此期在管理上要以通风降温和排湿为主。入窖初期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应昼夜打开窖门、气窗,调节窖内温、湿度,使窖内温度保持在0-3℃,相对湿度80%-85%。每隔3~5天倒1次菜,连倒3次以后,随着外界和窖内温度、湿度的降低,可间隔6-10天倒菜1~2次,每次倒菜时只把黄叶、烂叶除去,尽量保护菜帮和菜心。  相似文献   

4.
露地秋茬果类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结构有了明显改变,特别是大白菜需求量逐年下降,甚至出现滞销,严重影响菜农收入,而蔬菜淡季对鲜细菜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适当控制和压缩大白菜的种植面积,对可种植大白菜的茬口,合理利用,多作物并存,适当增加秋果类菜的种植面积.本文就秋果类菜栽培技术在试验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 大白菜是秋季栽培的一个主要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大、供应时间长,对解决冬春两季吃菜问题起主要作用.1981年全省大白菜普遍因包心不好而减产,安阳市郊区亦是如此,全市3530亩大白菜,平均每亩减产500多斤,总产减少260万斤,而且软次菜多子往年,优质包心硬菜少于往年,现将1981年白菜减产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其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莲座期的水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菜古时又叫菘,有"菜中之王"的美名.据说这是齐白石老先生提出来的.齐老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开来,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故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传统育种方法受到资源数量所限,品种选育难度持续增大,四倍体大白菜因基因型丰富、剂量高、抗性强、资源范围广,利于新优品种选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原蔬菜花卉研究所)以四倍体材料新413为父本,翠绿5-3-2-2-1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优质的四倍体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多维462".生长期70~75d,株型中等,竖心,株高45cm,叶球重3kg.一般亩产6000kg,净菜率80%,适口性好、品质极佳.高抗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抗逆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适合作为礼品菜、特菜、超市用菜,是无公害蔬菜、出口商品菜和中国北方秋早熟大白菜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的贮藏方式较多,但多以窖藏和通风贮藏库贮藏为主,这两种贮藏方法中的管理关键是通风和倒菜。通风是引入外界干燥新鲜的空气,排出库(窖)中的温热气体,维持贮存环境中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倒菜是交换菜棵的位置,目的是排出菜堆中的湿浊气体,并摘除腐烂的菜帮菜叶,清洁环境。大白菜的贮后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管理这段时间为立冬到冬至。此期外界气温、库(窖)温、菜体温度较高,白菜本身的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受热脱帮腐烂,所以入窖初期要以防止白菜伤热为主,一般每隔三四天倒一次菜,倒菜时要按层次倒放,同时轻…  相似文献   

9.
一、无公害大白菜的质量要求 (一)感官要求 无公害大白菜要求同一品种,叶片色泽明亮,水分适宜且没有萎焉;菜体表面无泥土、灰尘及其他污染物,且无烧心、腐烂、病虫害等主要缺陷.同规格的白菜样品其整齐度应在90%以上(≥90%),每批白菜样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得超过5%(≤5%).  相似文献   

10.
早熟大白菜快菜一号多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大白菜快菜一号多季栽培技术周邦福赵雪云(沈阳市农科院)快菜一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大白菜研究所利用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大白菜杂交种,是参加国家“八五”大白菜科技攻关项目育成的8个杂交种之一。3年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广,叶...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营养丰富、品质鲜嫩,素有"菜中之王"的美名. 19年前,张晓伟与大白菜结下不解之缘.今日,他亲手培育的大白菜新品种种植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 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央领导亲自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牌送到他手中.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为我国原产和特产蔬菜。由于我国南北方都有大白菜栽培,特别是北方栽培量很大,是秋季生产、冬季上市最主要的蔬菜种类,更因为其营养丰富,味道清鲜适口,做法多种,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又耐贮藏,是人们常年食用的蔬菜,因此素有"菜中之王"的美誉。大白菜鲜嫩、含水量大,生理呼吸作用强,在北方严寒而漫长的冬季贮藏保鲜是个难题。如贮藏不当,菜体极易严重失水干枯,或者脱帮、腐烂,损耗大,风险高。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以半地下式水泥菜窖进行了大白菜窖贮保鲜研究,利用土壤保温,结合机械制冷与通风,优化温度、湿度、通风三要素,给大白菜储藏越冬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是人们主要食用蔬菜,营养成分极高,有食百菜不如食白菜之说,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提高大白菜的栽培技术水平,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潜心研究.   ……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是菜农种植最普遍的一种露地菜,其种植面积大,且又是冬季饭食的主要菜谱之一,深受人们喜爱。俗语说“头伏萝卜二伏菜”,大白菜播种季节马上到了,可是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病虫害防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白菜丰产丰收。为有效防治大白菜病虫害,防治策略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辅助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5.
秋早熟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白菜是北方冬春淡季的主食菜,大白菜生产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市场供应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栽培早熟大白菜,对提早秋菜上市、增加花色品种和解决秋淡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增加了农户种大白菜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河南省早熟大白菜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早熟、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延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致使产量产值较低.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协作,开展了早熟大白菜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在前几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大白菜秋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高山大白菜与白肋烟套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阳高山蔬菜与烟叶争地矛盾,利用耐寒性较强的大白菜品种分别在海拔800m、1000m、1200m进行大白菜与白肋烟套作研究,试验认为大白菜品种极品山地王是菜烟套作适宜品种;大白菜与白肋烟套作不影响烟叶和大白菜单作时的特征特性,产量、质量稳定;与单作相比,套作单位面积纯收入比单作白肋烟提高0.96~1.61倍,也比单作大白菜提高50.5%~99.7%.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古时又叫菘,有“菜中之王”的美名。据说这是齐白石老先生提出来的。齐老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开来,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故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大白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说法。大白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类型,生长期间要求温和冷凉的气候条件。大白菜莲座期是指从团棵到卷心这一段时期,直到叶丛的中心叶片出现抱合生长为止。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北京人的菜蓝子里永远是老三样:大白菜、土豆、萝卜,尤其是大白菜,是北京人过冬的主打菜。现如今再到立冬前后,北京冬储大白菜不再风光,曾经的"当家菜""政治菜",已经变成了平常菜。用北京人的话讲,现在冬季蔬菜吃啥有啥,谁还费劲巴拉地去冬储白菜?"菜篮子"是上世纪各家各户上街买菜必备的小物件,这个小物件与浩大的"工程"结合在一起,始于1988年农业部提出建设"菜  相似文献   

19.
长沙地区8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白菜于9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根肿病.10月中旬至11月初盛发.其侵染来源主要为土壤带菌、寄主作物除大白菜外,尚有小白菜、红菜苔、排菜、包菜、花菜、萝卜、等,大白菜以苗期易感此病.一般稻田改菜田、连作田以及播种早、土壤pH值低,秋季高温多雨等均可加重发病.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大白菜是反季节上市菜的一个重点。下面就种植好反季节大白菜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