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斑鱼是名贵的养殖经济鱼类,本文作者探索对虾池中试养石斑鱼,通过初步试验,已获得初步结果。虾池试养石斑鱼,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多鳞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涛  黄洋 《水产养殖》2009,30(3):1-3
介绍了多鳞鱚的分布、形态、生态习性、食性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湛江沿海多鳞鱚繁殖季节为4-11月份,繁殖高峰在4—5月、8—10月,生殖旺季水温25~28℃,产卵适宜水温24~29℃。选择5~7cm天然捕捞多鳞鱚幼鱼在室内进行养殖试验,15cm以下体长增长较明显,15cm以上体重增加较明显,体重(W)与全长(TL)的关系为:W=0.004TL3.1902,(R^2=0.9977)。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辉 《河北渔业》2007,(9):24-25,42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台湾、香港和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斜带石斑鱼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老虎斑,隶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我国台湾、香港和南方沿海的斜带石斑鱼养殖迅速发展,该鱼已经成为石斑鱼养殖中的佼佼者。1斜带石斑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斜带石斑鱼的一大优点是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5.
王波  于广成  姜美洁 《河北渔业》2009,(11):19-20,53
斑点海鳟我国俗称蓝宝鱼,该品种由青岛市科技局立项,中国老教授协会青岛海洋分会2003年从美国引进.该鱼适应性强,适合于网箱、池塘、工厂化等养殖形式,属海水养殖品种,经驯化可淡水养殖,摄食小杂鱼和配合饲料.斑点海鳟鱼色彩华丽,肉质优,是美国重要的食用和垂钓鱼,有"第一鱼"之称.本文报道该鱼的生物学特征及我们工厂化养殖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7.
点带石斑鱼(Epinehlus coioides),俗称“青斑”,隶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均有分布,是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石斑品种之一,但是福州人工养殖较少。  相似文献   

8.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辉 《齐鲁渔业》2008,25(2):22-23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几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美洲黑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继武  刘敏  李豪 《渔业现代化》2006,(6):21-22,28
美洲黑石斑[C entropristis striata(Linnaeus,1758)]的中文学名为条纹锯鮨或黑锯鮨,属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锯鮨属(C entropristis),英文名为B lack seabass,中译名为美洲黑石斑或黑石斑,商品名为翡翠斑或珍珠斑。黑石斑原产于加拿大东南和美国东岸近海及墨西哥湾水域,是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养殖鱼种,其优良性状非常适于在我国温带、亚热带海域养殖。目前,黑石斑已被成功引进和驯化,并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创建了大规模育苗工艺流程,2006年生产商品苗160万尾以上。1美洲黑石斑的引进和人工育苗技术1.1引进和驯养青岛…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介绍日本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neus (Bloch)苗种初期死亡原因、降低死亡对策以及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鳍鳠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鳍鱯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西南农业大学@王友慧  相似文献   

13.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具有耐受性强、生长速度快、质量优、价格高等特点,是温带海域养殖的理想品种。本文简要概括了云纹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几年的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在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催产与受精卵孵化以及仔稚鱼培育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云纹石斑鱼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斜带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俗称青斑 ,属科 ,石斑鱼属 ,它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是一种名贵的海水鱼 ,很受消费者青睐。又因其具有摄食量小 ,生长快 ,肉质坚实 ,抵抗病害能力强的特点 ,一直很受养殖者喜爱。但是有些养殖者对这一品种了解不深 ,经验不足 ,技术掌握不好 ,往往养殖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广大养殖者对该品种养殖的信心。笔者从 1 998年起 ,每年都负责管养该品种一二批 ,至今共成功养殖十几批次 ,对该品种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有很深的了解 ,积累了不少经验。下面介绍该品种的网箱养殖技术。1生活习性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鬼鲇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人工繁养技术。为合理利用鬼鲇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体长2.4~3.00锄,平均体长2.64 cm;体重2.37~3.16 g,平均体重2.68 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扣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 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 cm,平均体长增长3.12 era/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 g/尾,增重率180.6%.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黄尾鰤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长特性等生物学知识;对黄尾鰤亲鱼的促熟培养、产卵孵化和仔鱼培育技术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目前国外两种主要养殖方式即网箱养殖和陆基(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海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柏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5):208-209
海象鱼又叫巨骨舌鱼,是大型的食用兼观赏鱼。文章介绍了海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Spawning and successful rearing of larvae of honeycomb grouper Epinephelus merra Bloch 1793 upto juvenile stage was accomplished at the finfish hatchery of Mandapam Regional Centre of 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during 2004.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free, spherical and buoyant with size ranging from 710 to 730 μm. Complet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took place within 24–27 h and hatching occurred. The hatchlings measured 1.5 mm. Mouth opening (115 μm) appeared at 72 h when the larvae were 2.2 mm in size. Pectoral fin developed on the fifth day. Complete metamorphosis took place and by the 60th day the larvae transformed into juveniles (45 mm) and attained skin colouration and honeycomb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