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来型稻作及其扩展(续)日本京都大学田中耕司彭世奖林广信译3、收获·加工法用上面所说的方式栽植起来的水稻,经过生长期的排灌管理、除草、防治病虫等作业之后,便迎来了收获期。水稻在收获后,还要经过脱粒、碾米等加工作业才能供人利用。但是在这些作业中,作为具... 相似文献
2.
马来型稻作及其扩展(续)日本京都大学田中耕司彭世奖林广信译Ⅲ.马来型稻作的扩展前面已经把马来型稻作的技术要素,从耕作到收获、加工方法都进行了叙述。但是具有这种技术要素的整套稻作体系,在东南亚岛屿部以外的地区能否看到呢?同时,那些个别独立的技术在岛屿部... 相似文献
3.
4.
5.
六、耕作技术(一)中国古代的耕作技术1.水田模型与稻作农耕类型目前汉代出土的这些水田陂池模型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以南的西南地区和岭南的部分地区。 在这些水田陂池模型中,我们见到的是有发达灌溉系统和开始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的稻作农 耕,可以说这是一种已经有一定集约化程度的稻作农业了。这与史书记载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六朝时期的那种较粗放的“火耕水耨”稻作农耕有较大的差别。我们知道,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至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汉武帝征伐南越国和西南夷,秦汉 帝国都不断地向南方大规模移民,而水田模型出土的这些…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 引言海岱地区这一概念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提出来的(1),其范围是以泰山为中心,包括 山东全省、河北东南部、豫东、皖北和苏北的广大区域。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乃 至东亚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推 动对海岱地区和中国史前文化及古代文明发展的综合研究,并丰富中国乃至东亚史前农业研 究的内容。在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2),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农业的研究也 取得了初步成果(3)。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农业 进行初步研究并展… 相似文献
12.
13.
广福村遗址地处江苏省最南端的吴江市西南,与浙江省接壤的桃源镇以西的广福村,正好处 于向浙江省的南伸地带。遗址北边离太湖仅20公里左右,南边与浙江省桐乡市的直线距离不 到20公里,离钱塘江不到50公里。东边离嘉兴市不到30公里,西边至湖州则不到40公里。遗 址位于被当地称为“无字圩”的圩地中。圩中有土地100亩,其中水田60多亩,旱地30多亩 。遗址主要分布于水田范围内,原有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现有2万多平方米。遗址四周环水 ,地势略高于周围。该遗址发现于1984年,当时调查曾发现有崧泽文化和良渚… 相似文献
14.
红水河流域壮族崇拜多神。诸如天地龙王,山川巨石,古木花草,鸟兽虫鱼,三界,祖先师圣等,都被立为神,敬仰而膜拜。但其中最突出的最独特的是对蚂(虫另)(青蛙)的崇拜。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有机水稻稻糠稻作除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稻糠施入稻田的除草效果、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增产效果,通过一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稻糠施用量每666.7m^2施60kg除草效果最佳,在有机水稻除草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头山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被誉为1989年中国的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再次证明了华南地区存在有早于中原裴李岗诸文化的新石器早期遗存。对于农业考古来说,彭头山文化遗存的碳14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那更是一次不容忽视的重大发现!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经体视显微镜观察,是夹杂在大量的陶片层内,其中有稻谷和稻壳,它们在当时显然是作为一种陶器的羼和料而被使用的。由于这些稻谷和稻壳已全部炭化,作为粒型观察的标本其形态已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三条标准”的补充——续说“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0月在中国湖北召开的“中国·枝江关庙山稻作文化研讨会”上,笔者提交了《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再探讨──兼论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标准:1、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在全新世中期,必须适合稻谷的栽培,且这一地区有野生稻的广泛分布。2、这一地区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看,还是从文化谱系发展上看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这一地区都有较为普遍的发现。3、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不仅有属国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