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江西的土地租佃与买卖初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施由民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土地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土地占有关系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关系,要解剖中国的封建经济,就必须研究土地占有关系。中国远在秦汉时代开始有土地私有制的时候,就同时形成了租佃制...  相似文献   

2.
张研 《古今农业》2008,(1):76-86
土地具有开垦有限性的自然属性,于是土地亩产量、粮食总产量、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土地资源配置等便成了衡量土地资源优劣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清代农业技术与土地资源配置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介绍,以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
清代日益增长的人地矛盾,迫使小农不得不在土地之外另寻出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农副产品加工业、近海渔业等为依托,在土地之外另创收入。基于此,主要研考山东清代棉纺织业、桑蚕业、编织业、近海渔业等农业多种经营发展情况,进而剖析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省直至清代仍然有着较为常见的土地崇拜、稷神五谷神和农神崇拜,土地崇拜和对土地神的祭祀仍然非常活跃。与前代土地信仰相比较,清代四川民间抽象化的土地之神的地位大大下降,土地崇拜中自然崇拜的色彩渐渐消失,社神信仰、土地神信仰及田祖信仰等人格化土地神信仰成为主要形式,庙宇化和世俗化成为神灵信仰的展现方式,民间对土地的崇祀体现出典型的务实性、世俗化甚至功利化。  相似文献   

5.
《农言著实》是清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书。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该书独树一帜,对微观的农户经营管理作了专门的阐述,因此在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书对杆子钐麦得失的分析,对锄谷的工本与增收的计算比较,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在微观管理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该书提出的农时管理、土地管理、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打细算和多种经营等思想,是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农言著实》是清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书。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该书独树一帜,对微观的农户经营管理作了专门的阐述,因此在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书对杆子钐麦得失的分析,对锄谷的工本与增收的计算比较,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在微观管理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该书提出的农时管理、土地管理、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打细算和多种经营等思想,是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李三谋  侯瑞芳 《农业考古》2001,6(1):129-133
土地买卖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交换形式,它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后来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清代,这种交换活动已经是相当盛行了,特别是在康熙以后,不仅是交易范围有所扩展,而且其产权转移频率增高,规模加大,对国内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当时的土地买卖中,普遍存在着附加价与追加价的现象,它所反映的经济问题较为严重,其交易关系较为复杂,需要我们予以专门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一、绝卖契与附加地价 在清代,一般的田产买卖是通过订立契约的形式来进行的,如此契约在习惯上是由售田人开写的,所以…  相似文献   

8.
张义勇  王云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04-15505
阐述了清代推行的重农政策、移民垦荒、修建避暑山庄等几个方面对滦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清代农业政策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思想雏形。对其后农业应用与开发和重视农业基础地位都产生了持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据学者研究,江西农业在清代有很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水平较之唐宋元明四代有一个极大的提高,商品性农业迅猛发展,形成一个充分利用土地的比较合理的发展格局(1)。在清末新政前,江西农业处在传统农业阶段,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要素和技术条件长期缺少明显的变化。对此,成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抚郡农产  相似文献   

10.
王士海  曹硕 《世界农业》2023,(12):101-111
基于对山东省和安徽省农业家庭调查的784份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从生产要素配置角度研究土地互换对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互换能够在总体上促进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参与土地互换能够显著扩张农业家庭经营面积,促进土地流入并抑制土地流出;同时,促使农业家庭劳动力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并增加农业家庭农业资本投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互换会吸收部分缺乏就业机会的闲置劳动力参与农业并促进其进行土地规模扩张,但对高龄农民生产要素投入的效果不明显。据此,本文认为出台完善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自主互换制度和高龄农民市场化有偿退出制度是缓解土地细碎化问题和实现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黄瑛 《浙江农业科学》2023,(8):2033-2037
土地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有利资源和最佳途径,乡村振兴巩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价值,而农业多功能性来源于土地多效用性,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发展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土地整治内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并相互作用形成融合目标的逻辑关联。结果表明,以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土地整治为重要任务;以土地资源分配为中心的土地整治更为合理;土地整治激发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活力;以绿色发展为重点实现生态治理。研究为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视角和现实指导,为实现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来内蒙古大量开垦土地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以来不正确的土地政策和过度增长的人口是造成内蒙古土地遭到大量开垦的两个重要原因。破坏土地又是导致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成因。提出应以史为鉴,通过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和保持人口正常增长,才能以法保护好现有土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此,21世纪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地跨寒温带和中温带,土地资源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特征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向。本文从土地资源与农业生产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把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五个类型区,并论述了每区土地资源的特征、农业生产适宜性、限制性,指出了各区农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浙江现代农业》2004,(5):48-48,28
根据《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的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为加强对各地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确保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的重大决策落到实  相似文献   

15.
土地产出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生产力水平的综合经济指标。文章分析北京市及其区 县农业土地产出率,比较包括北京在内的4 个直辖市农业土地产出率,剖析制约北京土地产出率提高的因素, 并结合北京农业发展的现实,提出提升北京土地产出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特征,构建基于投入导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 1997—2019年中国 30个省份农业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行测度,进而深入分析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土地节约偏向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2.87%,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IBTC(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在各个年份均大于1,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投入偏向性并且整体上偏向节约土地。具体来说,虽然在土地与劳动力之间偏向节约劳动力,但在土地与农业机械、土地与化肥、土地与农药等投入要素之间均偏向节约土地。从时序特征来看,农业技术进步的土地节约偏向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从空间分布来看,农业技术进步在东部地区的土地节约偏向程度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研究表明,未来应在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结构的同时,从强化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制定差异化技术进步发展路径、完善农业要素市场等方面出发,深入推进农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农业土地集约经营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明了农业土地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述了农业土地集约经营的内涵和约经营的类型以及我国农业土地集约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18.
杨曦 《云南农业》2023,(5):18-20
<正>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集中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如何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创新现有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文章通过在沾益区龙华街道各村(社区)的调研,提出一些粗浅观点,为土地股份合作制顺利推行助力。  相似文献   

19.
农业大县土地流转隐忧初现农业比较效益长期低迷,外出打工又不舍土地,农民埘于土地的感情日渐纠结。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如何保障?经营风险如何化解?何让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记者日前深入农业大县采访,倾听农民和企业的呼声。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唾,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以天山冰雪融水为主要灌溉方式的绿洲农业自古发达,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从十八世纪中期以降近二百年中,清政府长期不懈地致力于新疆地区的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新疆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地理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是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对农作物生产和地域分布变化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笔者不揣浅陋,曾对清代新疆主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