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137Cs分布及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土壤137Cs分布及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137Cs基准值为(1 966.99±112.06)Bq/m2。流域内林草地土壤剖面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受坡位影响,坡耕地上坡137Cs质量活度为中、下坡的25.14%~27%。流域内坡耕地土壤侵蚀最高,平均为3 889.95 t/km2,自然荒坡最小,仅为坡耕地的17.83%,坡耕地是流域泥沙的主要侵蚀溯源区。阳洼流域土壤侵蚀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137Cs面积活度、土壤侵蚀模数呈斑块状镶嵌分布,以靠近流域西南边界、中部及东南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平均侵蚀速率在3 405.59~7 080.73 t/(km2.a),沉积与侵蚀明显区域间有过渡区域。坡度是影响该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土壤侵蚀速率并不简单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它还受土地利用方式、坡位、降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和坡长、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中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对其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137Cs含量的背景值为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4468、1759 t/(km2·a);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指数相关;丘顶、丘坡和鞍部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2125、4676、3625 t/(km2·a).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长和坡度、地貌部位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很大,坡耕地是该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大气核爆产物137Cs能够强烈地被土壤颗粒所吸附,是一种示踪土壤运移的良好示踪剂。通过对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剖面中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计算了流域各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研究得出该流域137Cs含量的背景值是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均侵蚀强度分别是4468 t/(km2.a)和1759 t/(km2.a);丘顶、丘坡和鞍部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是2125,4676 t/(km2.a)和3625 t/(km2.a),槽土和水田则是沉积区。分析结果表明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影响巨大,坡耕地是该小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137Cs法土壤侵蚀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长江上游地区侵蚀泥沙径流观测资料较少,难以确定不同类型土地侵蚀量。本文利用137Cs示踪法测定了长江上游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农耕地土壤侵蚀量介于758~9854t/(km2·a),非农耕地土壤侵蚀量介于310~4435t/(km2·a),紫色土裸坡侵蚀量高达12444t/(km2·a)。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用137Cs和210Pb技术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进行三峡库区腹地工农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定量评价研究,尝试基于核素示踪技术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评估CSLE在库区林地小流域的估算效果。结果表明:(1)借助210PbexCRS计年模式获得了工农沟塘库沉积柱芯不同质量深度的沉积年代,与137Cs 1963年断代结果相比基本一致,定年结果可靠;(2)基于核素示踪技术(137Cs和210Pb)计算的小流域2002—2014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69.09t/(km2·a),侵蚀强度属于微度侵蚀,年土壤侵蚀量为22.87t/a;(3)依据CSLE和考虑沟蚀因子的CSLE估算的小流域2002—2014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56.07t/(km2·a)和317.53t/(km2·a),年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1.77t/a和26.99t/a;(4)与核素计算的结果相比,CSLE和考虑沟蚀因子的CSLE的估算精度均≥80%,说明采用CSLE估算库区林地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有效评估西江流域丘陵山地中长期土壤侵蚀状况,初步掌握区域土壤侵蚀与沉积规律,定量化西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采用放射性核素Cs-137示踪方法,结合相关土壤侵蚀定量估算模型,探讨了西江流域梧州段典型丘陵山地人工林坡地和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Cs-137背景值为968.19Bq/m~2,Cs-137含量在坡面土壤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人工林地与坡耕地坡面土壤均呈侵蚀现象,人工林谷底表现为堆积现象。人工林地与坡耕地坡面土壤的侵蚀强度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人工林坡面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889t/(km~2·a),坡耕地坡面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257t/(km~2·a),坡耕地侵蚀模数大于人工林坡地,二者均为土壤中度侵蚀。在西江流域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丘陵山地土壤的利用规划,防止过度开发;同时,要营造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三北"防护林建设前后农耕地和退耕地土壤保持效益变化,利用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技术,选择了防护林建设较为成功的张家口坝上地区(风力侵蚀区)作为典型区,研究了农耕地以及退耕地土壤137Cs和210Pbex的剖面变化规律及其示踪的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耕作的混匀作用,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和210Pbex均呈均匀态分布;退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和210Pbex则表现为表层(0~5cm)浓度最高、下层(5~25cm)浓度均相对较低且分布相对均匀的形态,这表明退耕后坡地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形态均会发生一定变化,退耕驱动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变化导致运用土壤核素估算侵蚀模型在该区域难以适用;2)基于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变化规律,利用210Pbex质量平衡方程,提出了退耕地土壤210Pbex土壤侵蚀估算模型;3)利用137Cs比例模型估算退耕地土壤侵蚀速率为27.94±11.92 (t/hm2·a),农耕地侵蚀速率为29.11±14.42 (t/hm2·a),而利用修正后的210Pbex转换模型估算得到"三北"防护林区退耕地造林前平均侵蚀速率为82.16±14.36 (t/hm2·a),造林后平均侵蚀速率为-41.28±33.91 (t/hm2·a);农耕地造林前平均侵蚀速率为68.55±22.11 (t/hm2·a),造林后平均侵蚀速率-8.52±47.32 (t/hm2·a)。这表明137Cs示踪技术主要表征了1963年以来该区坡地土壤侵蚀和沉积的平均结果,而210Pbex示踪技术则可以较好地示踪防护林建成前后的土壤侵蚀变化。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相比于"三北"防护林建成之前,建成之后该区农耕地和退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均由前期的风沙侵蚀转变成了风沙沉积。  相似文献   

8.
赣南红壤丘陵区137Cs示踪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南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以南丰县为例,应用137 Cs示踪技术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与养分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湿地松林、桔园、水田3种土地利用方式作用下土壤中137 Cs与养分元素分布差异显著,在垂直剖面上,湿地松林137 Cs含量呈指数递减分布,水田与桔园137 Cs含量因人为干扰在耕层内均匀分布;有机质与137 Cs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一定表聚性。(2)位于坡地的2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湿地松林137 Cs、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桔园137 Cs活度表现为中坡>下坡>上坡,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而速效钾、有机质最大值均出现在上坡。(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137 Cs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显著正相关,表明小流域有机质、氮元素可能与137 Cs有相同的物理运移方式,pH与137 Cs显著负相关,速效磷、速效钾则与137 Cs不相关。(4)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位于小流域谷地的水田137 Cs、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坡地上桔园坡面137 Cs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高于湿地松林地,表明一定程度的坡改梯桔园种植模式能有效缓解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选择江苏镇江地区作为研究区,采集仑山水库附近的12个土壤剖面共116个土壤样品,运用137Cs示踪方法,探讨了撂荒地、油菜地、茶园、林草地、林地、水稻田6种地类的137Cs含量及其侵蚀模数。研究表明:该区土壤中的137Cs背景值为1760.48Bq/m2。在0—50cm深度范围内,137Cs含量平均值为844.03Bq/m2,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2642.89t/(km2.a)。不同地类按137Cs含量的大小排序,非耕作土为林草地>撂荒地>林地,耕作土为水稻田>油菜地>茶园;按土壤侵蚀模数的大小排序,非耕作土为林地>撂荒地>林草地,耕作土为茶园>油菜地>水稻田。非耕作土为轻度侵蚀,耕作土多为中度到强烈侵蚀。  相似文献   

10.
丁肇龙  汪君  胥鹏海  曹月娥  刘巍  杨建军 《土壤》2018,50(2):398-403
风力侵蚀是准东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考察和土壤~(137)Cs取样分析,对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137)Cs分布特征及风力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7)Cs剖面分布特征不同,~(137)Cs基本分布在0~20 cm,甚至更浅,~(137)Cs活度值介于0~65.50 Bq/kg;各样点~(137)Cs总量介于0~1 698.29Bq/m~2,其中背景值为1 698.29 Bq/m~2,不同地类~(137)Cs总量排序为:低平地草甸(背景值样点)灌丛沙堆荒漠草地砾石戈壁盐碱地耕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裸地;估算出耕地和非耕地各样点的风蚀速率,耕地平均风蚀速率为744.50 t/(km~2·a),非耕地风蚀速率介于945.06~4 404.01 t/(km~2·a)之间,平均值为2 589.96 t/(km~2·a)。  相似文献   

11.
展秀丽  严平 《土壤学报》2010,47(4):598-603
选择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灌丛沙堆、草地、耕地)的137C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0~30cm深度,137Cs活度平均值为4.97±0.31Bqkg-1,137Cs总量平均值为2149±133.8Bqm-2。不同地表137Cs活度排序为草地耕地灌丛沙堆,137Cs总量的排序为:灌丛沙堆草地耕地。灌丛沙堆的137Cs活度和137Cs总量的变异系数(ν=S/X)分别达到了146.1%、142.1%,而草地和耕地的137Cs活度和137Cs总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90%、74.67%和62.98%、55.61%。通过典型样点的深度分布可以看出,灌丛沙堆137Cs剖面分布形态大体符合侵蚀-沉积剖面,草地137Cs剖面为负指数分布,耕地地表137Cs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选择黔北遵义地区岩溶坡面林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岩溶坡面林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深入揭示碳酸盐岩岩溶地区在地表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表层(0-30cm)微量元素再分配及迁移机理,利用137 Cs示踪技术研究区域内各个采样点的土壤物理侵蚀强度,并结合地球化学方法,以Ti作为不活化参比元素,获得坡面林地土壤微量元素在地表侵蚀作用下迁移和富集特点。结果表明:坡顶、坡中和坡脚土壤剖面137Cs面积活度分别为100.52,846.74,1 626.23Bq/m2,坡顶、坡中小于本底值,坡脚大于本底值;坡顶和坡中侵蚀速率分别为4 854,1 922t/(km2·a),坡脚沉积速率为3 160t/(km2·a);Li、Cs、Cu、Cd等元素迁移系数均值顺坡降低;Co、Pb、U、Ta和Nb顺坡升高;Ti、Th、Cr、W顺坡变化不明显。137 Cs面积活度从坡顶到坡脚呈上升趋势,坡顶和坡中土壤侵蚀强度分别属于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坡脚属于沉积点。Li、Be、Rb、Cs、Ba、V、Cu、Cd易在坡顶富集,以化学迁移为主;Co、Pb、Sb、U、Zr、Hf、Ta、Nb易在山底富集,Co、Pb、Sb、U存在一定的化学迁移,但以物理迁移为主,Zr、Hf、Ta、Nb为物理迁移;Ti、Th、W没有明显的富集现象,未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雅江中游地区林草地土壤侵蚀强度的137Cs示踪法研究表明,林草地土壤剖面的137Cs总量,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的侵蚀程度.研究区137Cs本底值介于830.6~1 114.0Bq/m2之间;林草地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介于341~1 971t/km2.a,影响林草地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因子为林草地覆盖度,其次为坡度.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和坡长、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中 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对其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 137Cs含量的背景值为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4468、1759 t/(km2·a);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指数相关;丘顶、丘坡和鞍部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2125、4676、3625 t/(km2·a)。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长和坡度、地貌部位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很大,坡耕地是该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137Cs法测算梁峁坡农耕地土壤侵蚀量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137Cs法测算农耕地土壤侵蚀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梁峁坡农耕地和梯田5个土壤剖面的137Cs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137Cs总量很好地表征了农耕地的侵蚀程度。根据卡钱诺斯基和奎因(Kachanoski and Quine)1987年分别提出的曲线和本文提出的公式求得的侵蚀模数值和实测资料分析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蚀的^137Cs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江中游地区林草地土壤侵蚀强度的^137Cs示踪法研究表明,林草地土壤剖面的^137Cs总量,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的侵蚀程度。研究区^137Cs本底值介于830.6-1114.0Bq/m^2之间;林草地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介于341-1971t/km62.a,影响林草地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因子为林草地覆盖度,其次为坡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系统反映黑土区典型水蚀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基于连续的Landsat TM/OLI影像计算NDVI,并基于优化后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参数,结合实地调查,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基于单位流量加权侵蚀沉积模型(USPED)分别模拟了海伦市光荣小流域2000—2021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沉积分布格局,并通过融雪侵蚀模型(SHI)模拟了2017年春季融雪侵蚀空间分布,综合分析了小流域的侵蚀格局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1年间CSLE模拟发现,小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57 t/(hm2·a),平均土壤流失量为0.55 mm/a,坡上侵蚀量较少[0~2 t/(hm2·a)],为微度侵蚀,坡中处于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等级,侵蚀贡献主要来自坡度2°~6°区域,占总侵蚀量的79.56%;USPED模拟发现,小流域78.11%面积发生侵蚀或沉积,其中侵蚀面积占流域面积24.89%,平均侵蚀模数为9.40 t/(hm2·a),且多集中在坡中和坡底侵蚀沟位置;沉积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3.22%,平均沉积模数为-4.39 t...  相似文献   

18.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土壤137Cs的空间分布和侵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流域137Cs背景值为1 966.99 Bq/m2,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137Cs比活度不同,且有比较明显的137Cs比活度分异.流域内林草地土壤剖面137Cs呈现指数分布模式,坡耕地剖面的137Cs则呈均匀分布模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137Cs的面积活度表现为沟台>林草地>农耕坡地,其中农耕坡地、沟台地土壤侵蚀、沉积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达65%以上.阳洼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137Cs比活度呈现出相反的分布趋势,但都明显具有斑块状和条带状分布的特点.流域土壤以中、强度侵蚀为主,中、强度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46%,在流域土壤侵蚀防治中坡耕地仍是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黄土峁坡侵蚀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137Cs法,对陕北峁坡耕地的土壤侵蚀与泥沙运移进行了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峁坡侵蚀的特征,指出峁坡侵蚀存在由上往下呈强烈、减弱,再强烈、再减弱的波动。并利用非农耕地和农耕地土壤侵蚀公式,计算了峁顶非农耕地自1963年以来的侵蚀模数为1068t/(km2·a);农耕地的侵蚀模数为4059t/(km2·a)。并与径流试验场实测的梁峁坡坡耕地侵蚀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137Cs法估算南方红壤地区土壤侵蚀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3):4-7
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破坏严重,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37Cs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剂,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用于中长期(40余年)以来的土壤侵蚀模数的估算.采用137Cs技术,研究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结果表明,该流域的137Cs基准值为2107Bq/m2;对于表土质地较为粘重的非耕作红壤而言,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该流域内山坡和山顶非耕作土的137Cs分布深度通常在15cm以内,而耕作土中则达30cm;对于坡度相对较大(5.5~11°),植被条件较差的迎风坡非耕作红壤而言,其土壤侵蚀模数达11.2~14.5t/hm2*a;对于坡度较小(1.5~4.5°),植被条件较好的背风坡非耕作红壤而言,土壤侵蚀模数为0.3~10.8t/hm2*a;坡上部水作梯田的侵蚀作用比坡下部的水作梯田小,且水作梯田比旱作梯田更有利于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