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五个野生木耳属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个栽培菌株为参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野生木耳属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1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78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8~0.822,在相似系数为0.51时,12个菌株聚为6个群,其中5个野生菌株各自聚为不同类群,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21株不同来源的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对桦褐孔菌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DNA谱带18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5~0.8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3时,可将21个桦褐孔菌菌株划为6大类群,菌株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长茄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从分子水平用ISSR标记法对南方长茄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2个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对57个样品DNA共扩增出116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67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84个(71%)。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8之间,表明茄子栽培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能将57个南方长茄品种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地方来源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35份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资源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12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89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4条多态性谱带。1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94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RAPD和ISSR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35份山楂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分别为0~0.62(RAPD)和0~0.64(ISSR),表明山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平菇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3个平菇菌种为试材,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多地的平菇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以期为平菇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从27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4个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在53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8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9条,多态性为100%;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4~0.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62水平上53株菌株分为8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这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发现供试材料间的聚类与地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龙果离体快繁体细胞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并揭示变异系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单粒种子萌发的丛芽扩繁第1代和第4代再生幼苗为材料,分析繁殖系数及棱的形态变化,并采用ISSR、SRAP和IRAP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繁殖系数为14.9。快繁第4代试管苗中有3棱、4棱等6种形态学变异,其中5棱丛芽最多(50.54%),8棱丛芽最少(1%左右);3棱和4棱丛芽在RNA水平上(SRAP标记)表现出差异。24条ISSR引物、11对SRAP引物和17条IRAP引物在70个样品中共产生40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9条。扩繁第1代植株未发生DNA水平的变异,第4代植株的DNA条带出现了增加或缺失现象,植株变异频率为24.2%。16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种子萌发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在相似系数为0.90时,可将1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包括原始植株和12个变异株,第Ⅳ类与原始植株的差异最大,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采用IRAP、SRAP、ISSR标记检测出的变异植株数量及多态性位点均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火龙果快繁体系的繁殖系数为14.9,随快繁次数的增加,繁殖系数、生长势及遗传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快繁第4代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为24.2%,主要表现在DNA水平和棱茎形态上的变化。获得的16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被分为4类,第Ⅳ类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3棱和4棱丛芽差异可能是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新开发的IRAP标记是检测火龙果无性系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9份莲藕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89条带,其中有55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6.88条,多态性比率平均为61.8%;通过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能将39份莲藕品种完全区分开;说明ISSR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出莲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2份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8条引物共扩增出7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位点比率92.0%;按照42份枣种质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42份枣种质被划分为4个大类、10个亚类,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从聚类结果看,原产自甘肃省的枣品种遗传背景相似,主要根据原产地进行聚类,目的性品种交换现象较少。另外,对6个未知身份的枣品种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标记对32份安徽省地方枣种质资源及山东、河南等邻近省份的42份枣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6条引物在74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4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14个,多态性比率为88.8%。利用NTSYS软件计算得到DICE相似系数为0.5936 ~ 0.9353;32份安徽地方种质共扩增出219条电泳谱带,其中18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4.93%,32份样品遗传相似系数在0.6267 ~ 0.9353之间,表明安徽地方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UPGMA法对74份种质的I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8个类群,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较为密切,来自安徽的地方种质基本上都独立聚成不同的类群,表明安徽地方枣种质与周边其它省份枣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体细胞突变可能是推动安徽地方枣种质进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5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扩增谱带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产生143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1条,多态性检测率为56.6%,表明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pc软件处理RAPD数据,41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9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9个亚类,主坐标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10个亚类。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