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水稻冷害的指标,报告了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从气象方面分析了冷害表现的特点,指出了低温冷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覆盖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的123个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将6月30日-7月29日每10天为1段分3个时段对水稻进行低温处理,以研究冷害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证实了低温对水稻冷害的时段效应;第一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一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体现了水稻应对低温的生态区效应。这对黑龙江省抗寒水稻品种的选育以及抗寒措施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早期诊断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厦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阶段性低温冷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水稻冷害的指标,报告了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从气象方面分析了冷害表现的特点,指出了低温冷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小明 《北方水稻》2011,41(4):32-33,53
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分析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冷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低温冷害是北方寒冷稻作区水稻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介绍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的定义和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水稻生育期中易发生低温冷害的时期,说明了各时期冷害发生的临界温度,以及各时期气温与水温对冷害的影响程度比较。提出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的防御技术及冷害发生后的应急补救措施,以供广大水稻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低温冷害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目前防御玉米低温冷害的主要方法措施,分析了这些方法措施对玉米幼苗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对玉米防御低温冷害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虎林市的气候特征,阐述了当地低温冷害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论述了低温冷害对水稻营养生理的影响及培育耐冷早熟优质品种、利用大中棚育苗、实行科学施肥、提高水温地温、国强病虫害防治等五顶防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远程诊断系统设计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东北地区较易发生玉米低温冷害、不易诊断、数据获取时效性差、诊断参数代表性差等不足,研究构建一个准确、便捷的玉米低温冷害监控与远程诊断系统。通过总结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领域专家的经验,结合多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对初终霜日期进行宏观预测,根据田间观测的适时环境参数对低温冷害作出及时准确判断和预测。在玉米灌浆期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得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初步构建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玉米低温冷害远程诊断与管理系统,为玉米低温灾害的监控和诊断提供了准确、及时、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优良荷兰马铃薯品种的鉴定与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4年从荷兰AGRICO公司引进的16个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生态区进行产量、加工品质等综合农艺性状的评价和鉴定,结果表明,荷兰品种在薯块性状方面表现突出,表皮光滑,芽眼极浅,并普遍抗Y病毒。筛选出适合马铃薯薯条加工的品种“阿克瑞亚(AGRIA)”,该品种薯块具有耐低温变甜的特性,于1998年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另外,亦筛选出高产、鲜食的马铃薯品种红多(KONDOR),于1997年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对引种与育种的关系和加工品种选育鉴定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经度和海拔高度预测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的回归模型,F检验值为22.88**~65.11**,决定系数高达0.9196~0.9702。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两年在6个生态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91~0.8638,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93%~1.2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再生稻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预测≤22℃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
认为水稻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特定环境条件敏感的隐性选择致死基因(slsl),如果将其转育到光温敏核不育系,而将其对应的显性基因(SlSl)转育到其恢复系中,制种时若干敏感期遇到了异常低温,光温敏核不育系将会出现育性反复,而产生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种子,此时,即可利用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处理,不育系自交种子因具备纯合隐性选择致死基因(sls1)而死亡,杂交种子因为是杂合体(Slsl),故能正常存活。如此即可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还提出了筛选和利用隐性药剂选择致死基因(csl)和隐性温度选择致死基因(tsl)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秋季低温对水稻空瘪率的影响和有关指标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探索秋季低温对水稻开花结实影响的若干不够明确的问题。结果表明:低温指标中,日平均温度是主要指标;日最低温度是减数分裂期的辅助指标;日最高温度是开花期的辅助指标。如在不同低温敏感期均受害较重,则低温危害表现为累加效应。计算低温临界温度时,籼粳稻均以连续三天的温度平均为好。提出了开花期籼稻、籼型杂交稻、中粳、晚粳四类型的低温临界值。开花期的日温差过大或过小均导致空瘪率上升。气象因子中,温度对空瘪率的影响最大;适温条件下,空瘪率与日照呈负相关:雨量与空瘪率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环境下, 利用2个冠层结构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 扬粳9538), 设置高、 中、 低3个施肥水平, 研究水稻抽穗期穗部温度特征, 以探讨水稻抗热避热的生态学机制。 穗部与大气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扬稻6号和扬粳9538的穗部平均温度分别比气温低3.58℃和3.04℃。 施肥水平显著影响大气 穗部的温度差, 高肥和中肥处理下, 2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比低肥的高1.54℃和0.90℃。 品种间大气 穗部温度差也存在差异, 扬稻6号平均比扬粳9538高0.85℃。 相关分析发现,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 穗部温度差与总叶面积指数、 穗上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穗部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比如合理的施肥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对降低穗部温度, 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的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By sowing at different dates during 2005 and 2006 both in paddy fields and greenhouse, a supe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Guodao 6 and a conventional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 46 (as contro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heat injury index, seed setting rate,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Guodao 6 showed more stable yield and spikelet fertility, and lower heat injury index than Xieyou 46. Furthe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spikelet steril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daily temperature, with the coefficients of 0.8604 and 0.9850 (P<0.05) respectively in Guodao 6.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injury on seed setting caused by maximum daily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that by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评述了稻米品质的概念、要素与优质标准,分别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栽培技术措施因素三个方面谈及它们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合当前我国水稻品种的品质现状,提出了从品种选育、加工水平、栽培体系等方面来提高稻米品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背景与概况,认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籼粳亚种间杂交及理想株型的塑造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对高产优质结合的方法、亲本材料的利用、加强组合选配及提高选择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低温冷害对水稻影响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芳 《北方水稻》2010,40(3):38-40
针对2009年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从低温对水稻返青、低温对水稻分蘖、低温对水稻生产生育进程、低温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科学选择主栽品种、因地制宜适时插秧、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三个方面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