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明确不同木薯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为推广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木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华南205、华南8号、桂热4号、D346和F50)为试验材料,于朱砂叶螨第1次危害高峰期调查不同木薯品种受朱砂叶螨危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营养成分及叶片形态特征,分析不同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探讨木薯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机制;在木薯收获期对6个木薯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推选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品种.[结果]新选048、D346和F50为MR级别,螨害指数为56.11%~61.41%;华南8号、华南205和桂热4号为S级别,螨害指数为74.26%~84.07%.木薯的螨害指数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水含率、叶片厚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总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SPAD值、叶片蜡质含量、最大裂叶长和最大裂叶宽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木薯品种的螨害指数与块根产量及相关性状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最强、产量相关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可在朱砂叶螨高发区推广种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水含率和叶片厚度等可作为木薯朱砂叶螨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木薯抗朱砂叶螨机理,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桂热4号’为材料,在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时期,观察不同木薯品种受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的含量,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优于‘桂热4号’。不同木薯品种,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不同;‘新选048’叶片单宁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桂热4号’,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反之;螨害指数与单宁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薯抗螨性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单宁、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对朱砂叶螨抗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的531份木薯种质进行朱砂叶螨抗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朱砂叶螨的木薯种质较少.其中,华南8号和C1115等32份种质可作为高抗的育种材料,华南8号、华南8013、华南7号、南植199、华南6号、华南11号、GR891、棒热3号、华南5号和GR911等品种的抗性较强.食用型品种的抗性较差,其中以华南9号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用1.8%阿维菌素乳油杀螨药剂3种不同用量,在木薯朱砂叶螨虫害高峰期进行防治.通过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用量的1.8%阿维菌素乳油杀螨药剂对朱砂叶螨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防冶效果最好,药效后14d防效仍达90.23%,比对照药剂提高20.16%.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危害对不同木薯品种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随着危害时间的延长,4个木薯品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降低,其中Pn降低2.57~7.62 umol/m~2·s,Tr降低0.13~1.28 mmol/m~2·s,Gs降低0.020~0.176 umol/m~2·s,Fm降低0.031~0.241,Fv/Fm降低0.037~0.11,而胞间CO2浓度(Ci)和初始荧光(Fo)升高,其中Ci升高3.51~158.5μmol/mol,Fo升高0.023~0.09。4个木薯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武鸣县木薯朱砂叶螨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广西区武鸣县开展不同木薯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间套种作物的朱砂叶螨(红蜘蛛)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朱砂叶螨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1次高峰期在7~8月份,第2次高峰期在11月份;耐朱砂叶螨危害的木薯品种是华南8号;起畦覆盖地膜和间套种短期作物,可减轻木薯上朱砂叶螨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分别采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inn.)、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桃树(Amygdalus penica Linn.)和转Bt基因抗虫棉(transgenic Bt cotton)等5种植物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duval)),观察它们在这些寄主上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种叶螨发育历期及产卵量略有差别,但2种螨都是在桃树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在菜豆上的雌成螨5日产卵量均最高。综合发育历期和产卵量两个因素来看,菜豆和桃树为二斑叶螨的最佳寄主;朱砂叶螨在菜豆、茄子和桃树上发育最适合。2种叶螨相比较,适宜的寄主植物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砂叶螨     
蒋玉文 《新农业》2001,(4):28-28
朱砂叶螨又叫红蜘蛛,属于蜘蛛纲真螨目叶螨科。食性杂,可为害多种作物,主要为害茄子、辣椒、番茄、黄瓜、豆类、马铃薯等,以保护地蔬菜受害重,也是棉花及花卉上的重要害虫。成螨、若螨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一般先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分别采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inn.)、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桃树(Amygdalus persica Linn.)和转Bt基因抗虫棉(transgenic Bt cotton)等5种植物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 cinnabarinus(Boisduval)),观察它们在这些寄主上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种叶螨发育历期及产卵量略有差别,但2种螨都是在桃树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在菜豆上的雌成螨5日产卵量均最高.综合发育历期和产卵量两个因素来看,菜豆和桃树为二斑叶螨的最佳寄主;朱砂叶螨在菜豆、茄子和桃树上发育最适合.2种叶螨相比较,适宜的寄主植物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对朱砂叶螨抗性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98个棉花品种的苗期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对朱砂叶螨抗生强的种质资源,包括亚洲棉,海岛棉和部分具有多毛,地和无色素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所鉴定的红叶,多毛和无色素腺品种平均受害指数显著低于推广品种,表明这些性状具有潜在的抗螨性。多毛品种高的叶毛密度须协同一定的叶毛长度才具有抗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周口地区棉花红蜘蛛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05年周口地区棉花红蜘蛛对Avermectin极为敏感,其LC50为0.0019864 mg/L;专用杀螨剂、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而有机磷类药剂的毒力较低,说明该地区棉花红蜘蛛对有机磷类药剂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建议当地暂停使用有机磷类农药防治棉花红蜘蛛,可采用Avermectin与专用杀螨剂及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轮用或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木薯品种对二点红蜘蛛的抗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华南8号、华南10号、南植199等木薯品种对二点红蜘蛛的抗性,以及各木薯品种叶片颜色、质地及厚度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对二点红蜘蛛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华南7号、华南8号抗性最好,华南5号、华南10号、南植199次之,华南6号最差;品种抗性与叶片颜色及质地有关,叶片深绿色、腊质层较厚的品种抗性较好,叶片浅绿色、没有腊质层的品种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R05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将其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属.通过与已知的苏云金芽孢杆菌29个亚种间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鉴定BtR0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达姆斯特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d...  相似文献   

14.
于2008年6~7月,在本院进行了高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 Boisduval)致死作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2℃、35℃、38℃、42℃4种温度处理4h后,两种叶螨的卵、若螨和雌成螨3个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死亡,其死亡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相同温度下其死亡率高低顺序依次为卵>若螨>雌成螨。高温条件下,二斑叶螨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朱砂叶螨。  相似文献   

1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杀螨活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2种花卉叶螨不同发育阶段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不同,2种药剂对雌成螨的毒力高于卵,而不同种群对同一药剂的活性差异不明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活性比阿维菌素低。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高效的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泽漆、牛至、车前草、龙葵和铁苋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2 mg/mL时,铁苋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效果在24 h和48 h均极显著于其他4种植物(P0.01),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63%和85.21%。根据初筛结果对铁苋进行不同极性溶剂的生物活性测定,得到氯仿提取物杀螨活性(48 h)极显著高于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P0.01),校正死亡率为90.28%。进一步采用喷雾法对铁苋氯仿提取物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触杀时间的延长,LC50逐渐降低,在处理48 h时LC50最小,为2.81 mg/mL。由此可知:铁苋氯仿提取物有较高的杀螨活性。研究为开发高效的植物源杀螨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朱砂叶螨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抗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 2种用药策略。笔者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 ,研究了朱砂叶螨对 3种新型杀螨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以及杀螨剂轮用、混用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的效果。分别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单一汰选 2 8、30和 31代后 ,朱砂叶螨对上述 3种杀螨剂的抗性分别达 6 5 .6、7.2和 1.2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率明显快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 ;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 (抗性指数为 6 5 .6 )对哒螨灵、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1和 0 .7倍 ;抗阿维菌素品系(抗性指数为 7.2 )对哒螨灵、甲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 1.2和 1.2倍 ;抗哒螨灵品系 (抗性指数为 1.2 )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0和 1.2倍。表明朱砂叶螨对 3种杀螨剂无明显交互抗性。轮换用药、混和用药抗性品系培育及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混用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两者轮用不能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反而加速了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 ;哒螨灵与阿维菌素混用、轮用都能有效地延缓朱砂叶螨对二者的抗性进化。  相似文献   

18.
为害蔬菜的朱砂叶螨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一种多食性螨类。该螨在吉林省长春地区一年发生6-8代,在雌螨在落叶、土块缝隙、杂草根际等处越冬。文中详述了朱砂叶螨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The resistant inheritance mode of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to fenpropathri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sistance selection in laboratory. After 40 generations selection, T. cinnabarinus developed 68.5-fold resistance to fenpropathrin.The methods of cross and back-cross between resistant (R) and sensitive (S) strains were used for exploring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the resistance of this mite to fenpropathrin. The log (Lc)-p equation of F1 got from obverse (SR) and reverse (RS)crosses was intermediate between S and R and inclined to S, the dominant indices DSR and DRS were -0.83 and -0.29,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is controlled by the incompletely recessive gene; the 95% confidence limit of this two dominant indices do not superpose showing DSR and D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maternal or external karyon effect may be existed in resistance inheritance; the back-cross results of heterozygote F1 with its par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eparation of progenies F2(SR()×S()and RS()×R())was cosistent with Mendel's single gene inheritanc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