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抗病性,为病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主栽水稻品种45份和市场销售的水稻品种53份,采用集团接种法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测定的98个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感的品种96个,占测试品种的97.96%;表现中感的品种两个,占测试品种的2.04%.测试品种中未发现抗病品种.[结论]测定的98份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均表现感病,需加大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病筛选利用.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有效措施,但对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评价至今尚未有具体操作规程可循.针对水稻品种抗病鉴定评价及抗源筛选的迫切需求,作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制定了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及评价规程,包括有关术语定义,人工接种鉴定流程、结果调查和抗病性评价等,为规范开展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及育种材料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36份1980~2000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57份2001~2008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228份2009年江苏省预试、区试粳稻材料,210份珍汕97B/明恢63家系材料及365份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稳定粳稻品系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参试的896份水稻品种(系)中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其中中感以上的品种占81.1%,抗性品种仅占1.8%。不同年份育成的粳稻品种抗性存在差异, 近10年育成的抗性强于10年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的稳定粳稻品系中,中抗和中感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群体。在2009年江苏省中试粳稻材料中,中熟中粳类型的发病轻于其他类型。对连云港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有一定关系。【结论】获得光身粳等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可供抗黑条矮缩病育种和抗性机制研究及抗性基因发掘上使用。建议今后江苏省水稻育种中同时兼顾抗条纹叶枯和黑条矮缩病选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36份1980~2000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57份2001~2008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228份2009年江苏省预试、区试粳稻材料,210份珍汕97B/明恢63家系材料及365份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稳定粳稻品系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参试的896份水稻品种(系)中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其中中感以上的品种占81.1%,抗性品种仅占1.8%.不同年份育成的粳稻品种抗性存在差异,近10年育成的抗性强于10年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的稳定粳稻品系中,中抗和中感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群体.在2009年江苏省中试粳稻材料中,中熟中粳类型的发病轻于其他类型.对连云港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有一定关系.[结论]获得光身粳等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可供抗黑条矮缩病育种和抗性机制研究及抗性基因发掘上使用.建议今后江苏省水稻育种中同时兼顾抗条纹叶枯和黑条矮缩病选育.  相似文献   

5.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种质资源,利用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爆发且带黑条矮缩病病毒率高,进行田间自然鉴定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水稻品种(系)108份,筛选出高抗黑条矮缩病材料2份,抗黑条矮缩病材料9份,中抗黑条矮缩病材料14份.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抗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繁殖带毒褐飞虱(Nelaparvata Lugens)攻妆种,结合症状观察和RT-PCR检测方法,对57个含有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S7,S9和S10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抗生进行评价。总体而言,大多数转基因稻发病率比受体品的发病率要低。从中初步得到对RRSV具有较强抗生的水稻转基因第315和316,其发病率分别为15.8%和13.3%,具有中等抗生的水稻转基因系1  相似文献   

7.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稻病毒属,其所致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是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的重要病害,病害的发生对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有关RRSV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所致病害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的分子检测技术,了解两种病毒在广西的分布,为生产上开展两种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采自广西各地的水稻、杂草及稻飞虱样品;用CF-11纤维素粉提取水稻茎叶组织中的dsRNA,1.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sRNA图谱.[结果]从水稻、稗草、五节芒、李氏禾和白背飞虱样品中获得850 bp左右的SRBSDV序列,从水稻和褐飞虱样品中获得700 bp左右的RRSV序列;首次从五节芒和李氏禾中检测到SRBSDV.SRBSDV单独侵染、SRBSDV和RRSV复合侵染可见8条dsRNA条带,但带谱不一致;RRSV单独侵染可见5条dsRNA带.在供检测的181株水稻样品中,除了来自北海、贵港和梧州市的水稻样品外,其余样品均检测到SRBSDV;除了来白梧州、贺州、玉林、贵港和来宾的水稻样品外,其余样品均检测出RRSV;其中带SRBSDV的样品数占44.8%,带RRSV的样品占21.5%,两种病毒复合感染占11.0%.[结论]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能用于RT-PCR检测SRBSDV和RRSV、水稻样品提取dsRNA能快速直观地鉴定SRBSDV、RRSV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水稻.用设计的引物首次检测出SRBSDV的两种新寄主五节芒和李氏禾.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品种筛选及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是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高的年份,本试验对该年份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育成时期的102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鉴定,共筛选出高抗材料2个,抗性材料8个,中抗材料17个。  相似文献   

10.
由于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高,特在该年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育成时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以期找到抗性较好的品种资源,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陈金  李梦狄  谢友  曾杨贵  陈志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704-1708
【目的】筛选地方性优质抗烟草普通花叶病(TMV)烟草种质,为湘中北烤烟抗TMV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苗期温室病圃人工接种诱发方法结合大田病圃鉴定,以Coker176为抗病对照、革新3号为中抗对照、G140为感病对照,对9625、金星6007、小黄金0019、401-2、小黄金1025、NGLAUCA、延烟2号等18个烤烟品种(系)进行TMV抗病性鉴定。【结果】在供试品种(系)中,筛选出抗病品种(系)2个,分别为T61和9625,占供试品种(系)总数的11.1%;中抗品种5个,分别为金星6007、03-4-3、胎里黄1061、VESTA33和云烟98,占27.8%;感病品种(系)11个,分别为小黄金0019、401-2、311、小黄金1025、NGLAUCA、延烟2号、大白筋0522、沪金3号、大叶永烟、长脖黄和NC95,占61.1%。【结论】筛选出T61和9625两个抗TMV烤烟品种,可作为湘中北地区抗TMV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同时可在湘中北地区进行T61和9625的示范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水稻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牙签嵌入法在控温室和田间进行水稻成株期不同阶段(分蘖末期、小孕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接种后3~11d、抽穗后30 d测量病斑长度并调查病级,研究水稻在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以病斑长度为调查指标,控温室中分蘖末期接种的5个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极显著,Lemo...  相似文献   

1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亲本P2(161-2-3-3-5-2-2-10)和感病亲本P1(9905-3-4-3-2-1-4-1-0) 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P1,P2,F1,F2,BC1P1和BC1P2等6个世代的番茄材料,并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毒源, 进行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鉴定,以探讨抗源对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20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30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田间植株在开花结果期时,感病植株大部分花穗凋萎,结果稀少。各世代抗感植株均表现出规律性分布;卡方测验结果表明, 抗源材料P2对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显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离体稻叶和稻穗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离体稻叶接种,采用水稻田、五叶期顶端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用100×10-6-200×10-6苯骈味唑溶液作保绿剂,以20×10-6-30×104个/mL的稻瘟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离体稻穗接种,剪取稻穗,保留穗颈下一茎节和剑叶,插在培养液中,在室内用浓度为10×10-6-20×104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结果表明,不管是叶瘟还是穗瘟,离体接种与非离体接种的鉴定效果基本一致.因此,离体接种方法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抗瘟性鉴定.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玉米播种时埋菌接种和成株期伤茎根埋法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茎腐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探索玉米茎腐病人工接种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此接种方法能很好地诱发玉米植株发病,20个夏玉米品种对玉米茎腐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水平,发病率为4.8%~38.9%,抗病类型有S、R、MR、HR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地应用于褐飞虱带毒、传毒情况的检测;饲毒后褐飞虱成虫、若虫的带毒率分别为75.0%、68.2%,传毒率分别为50.0%、32.5%,说明褐飞虱种群传播RRSV的能力很强,是高度亲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离体接种鉴定和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品种专化性致病型(即生理小种)严重分化,给抗病育种及病害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研究其生理小种变化是目前发展所必需。本试验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前期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掌握了产孢的技术、水稻离体培养和接种技术、菌株诱变的条件以及获得致病性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方法,对广东154个早晚籼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综合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结果,把154个品种归为6个类别,高抗的22个,占14.29%,抗的有23个,占14.94%,中抗的有30个,占19.48%,中感的有22个,占14.29%,感的有27个,占17.53%,高感的有30个,占19.48%。比较了品种的抗谱、田间叶瘟以及穗瘟三者间的关系,大部分品种三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有少数品种的相关性较低。3个稻瘟病圃的病害严重度排序为从化病圃、阳江病圃及龙川病圃。对抗~高抗的部分品种进行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近年来新品种的抗稻瘟病亲本来源主要有28占、巴太早香I、R64等抗源稻种。提出在抗病品种的选用上,尽量考虑抗病品种的多样性,避免来源于相同抗源的抗病品种在一个区域的单一种植,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玻管定苗定虫接种技术,测定比较了中菲栽培稻的81个品种和野生稻的3个种,对两国水稻东格鲁病和水稻草状矮化病的病原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筛选出了能同时抗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草状矮化状病毒(RGSV)的3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抗源─中山红无名种、Oryzanivara和O.officinalis,高抗这些病毒两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品种─汕优桂33、金早6号、HB437、Pankhari203、IR28、IR58和赤块矮选.高抗RTSV、RTBV介体黑尾叶蝉的品种─IR28、GamPai3012-15和Pankhari203,高抗RGSV介体褐飞虱的品种─IR28和IR6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级别及水稻恶苗病田间发病情况,筛选水稻恶苗病抗性品种,采用芽期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0份常规粳稻田间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田间发生程度不同,水稻恶苗病发病率范围为0.8%~39.9%,平均发病率14.6%,筛选到1个高抗水稻品种,26个抗性水稻品种,抗性品种共占73.3%,总体抗感比为11:4,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对恶苗病抗性存在品种间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本研究为病害绿色防控以及水稻恶苗抗病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