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  相似文献   

2.
外源四价硒条件下硫对小麦硒吸收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硫肥对外源四价硒条件下土壤硒赋存形态和价态变化的影响,旨在揭示硫调控小麦硒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土培和水培进行,土培试验设3个硫水平,分别为0、150和300 mg·kg-1,硫源为硫磺,2个硒水平,分别为0和5 mg·kg-1,硒源为亚硒酸钠,生长至70 d收获并取土样;水培试验先将幼苗在1/5 Hogland-Arnon营养液中培养2周,然后开始进行处理,设3个硫水平,分别为0、1和2 mmol·L-1,硫源为硫酸镁,硒水平为10 µmol·L-1,2种硒源,分别为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培养24 h后收获,土培和水培试验均为完全交互设计,重复4次,采用HG-AFS-822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小麦地上部和根以及土壤中硒含量进行测定,根据与植物硒吸收的相关性,将土壤总硒分成不同赋存形态和价态。【结果】施用适量硒和硫对小麦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0 mg·kg-1硫可以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和根中硒含量和硒累积量,降幅分别可达61.7 %、34.4%和55.7%、24.7%,但是这种降低不会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显著变化;施硫可以显著降低土壤pH值,最高可降低0.50个单位,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可增加0.78 g·kg-1。施硫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水溶态硒含量,并显著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也增加了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含量,而对交换态硒含量无显著影响,表明施硫促使了硒在土壤中的钝化。施硫可以显著降低水溶态中各种价态硒含量,其降幅基本一致,施硫可以增加交换态中四价硒含量而显著减少六价硒含量,表明施硫抑制了硒在土壤中向高效价态的转化。小麦对四价硒和六价硒的吸收差异与是否施硫密切相关,无硫时,六价硒处理下小麦地上部和根中硒含量分别为四价硒处理的44.7和22.4倍,而硫浓度为1 mmol·L-1时,其硒含量迅速降为四价硒处理的2.8倍和51.8%,表明硫可以显著缩小小麦对四价和六价硒的吸收能力差异。【结论】施用适量硫肥在改善小麦生长的同时,可以通过降低土壤pH和提高有机质含量,促使水溶态硒在土壤中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的钝化,并抑制交换态中四价硒向六价态的转化,从而降低小麦对硒的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在高硒缺硫地区增施硫肥以及缺硒高硫地区减施硫肥来有效调控作物体内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日粮中不同硒源对鸡蛋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华  张旋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93-96,99
将130日龄海兰蛋鸡324只随机分成9组,1组为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2、3、4、5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 mg/kg硒的亚硒酸钠;6、7、8、9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 mg/kg硒的硒代蛋氨酸,自由饮水。采用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鸡蛋中硒的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后对蛋鸡体重、产蛋量和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日均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鸡蛋中硒含量显著提高(P<0.01),硒代蛋氨酸对鸡蛋中硒含量的影响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P<0.01);各试验组7~28天期间鸡蛋硒含量逐渐升高,28~56天鸡蛋硒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添加0.8 mg/kg硒的硒代蛋氨酸,鸡蛋硒含量达0.938μg/g,表明饲料中添加硒代蛋氨酸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4.
选择全国7个主栽小麦品种,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硒酸盐以及亚硒酸盐对小麦的生物毒害作用,旨在确定小麦发芽阶段硒敏感指标并且为耐硒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外源硒(硒酸盐<8 mg·L-1,亚硒酸盐<20 mg·L-1)能够促进发芽阶段小麦的生长,高浓度硒(硒酸盐≥8 mg·L-1,亚硒酸盐≥20 mg·L-1)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同等硒浓度条件下(10 mg·L-1),硒酸盐对小麦种子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亚硒酸盐(P<0.05)。指标综合相关性模型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不同硒源对蛋鸡血硒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富硒酵母(Se-enriched yeast,SY)和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分别以3个硒水平0.2、0.5和1.0 mg·kg-1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成6种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为对照,分别饲喂7组(每组n=100)68周龄的健康罗曼蛋鸡,饲养28 d.在试验14 d和28 d采血样,测定蛋鸡血液的硒含量以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硒能极显著提高蛋鸡全血硒含量、全血GSH-Px活力和血浆T-AOC,且随着硒添加水平的增加,上述3个指标均显著升高;添加SS的蛋鸡全血硒含量和全血GSH-Px活力分别较添加SY的高20.87%(P<0.01)和14.17%(P<0.01) ,而血浆T-AOC较添加SY的低11.11%(P<0.05);在试验28 d时,添加硒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SOD活力.结论:硒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血液硒含量、GSH-Px活力和T-AOC均有显著影响;添加SS较添加SY能显著提高蛋鸡血液硒含量和GSH-Px活力,而添加SY较SS能显著提高蛋鸡血浆T-AOC;富硒酵母是蛋鸡较好的硒源.  相似文献   

6.
不同硒源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蛋氨酸硒、酵母硒0.15 mg/kg(以硒计),研究不同硒源对岭南黄肉鸡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硒组和酵母硒组的日增重分别提高16.08%(P<0.01)和17.86%(P<0.01),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5.26%(P<0.01)和16.19%(P<0.01),亚硒酸钠组与蛋氨酸硒组和酵母硒组相比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有机硒具有显著的提高肉鸡日增重和改善饲料利用率的作用;蛋氨酸硒组和酵母硒组肌肉红色色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84%(P<0.01)和10.76%(P<0.05),滴水损失率分别降低21.32%(P<0.01)和14.23%(P<0.05),且与亚硒酸钠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硒源对肉鸡胴体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对10个小麦品种(系)施用不同硒源,探讨对第二季小麦农艺性状和子粒含硒量的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后效应对供试小麦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没有显著影响,对小麦子粒的含硒量有一定影响;富硒复混肥、富硒矿粉的后效应高于亚硒酸钠,高含量的富硒复混肥和硒矿粉优于低含量的富硒复混肥;品种间的子粒含硒量差异极显著,其含量依次为鄂麦15、鄂恩6号、襄麦20、"2002-163"、"2001-1257"、鄂恩5号、"35888"、"25951"、鄂麦18、鄂麦23。  相似文献   

8.
亚硒酸盐/硒酸盐及相互作用对水稻吸收及转运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根装置及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硒酸盐(Na2SeO4)和亚硒酸盐(Na2SeO3)及其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对水稻吸收及转运硒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分根装置中水稻根系左右两侧都供给亚硒酸盐或硒酸盐时,水稻根系硒含量分别为117.8 mg·kg-1和9.85mg·kg-1,地上部硒含量分别为1.39mg·kg-1和6.14mg·kg-1,硒向植株地上部的转移系数分别为0.01和0.69;分根装置中右侧供给Na2SeO3的水稻根系硒含量为103.1 mg·kg-1,左侧供给Na2SeO4的水稻根系硒含量为18.9mg·kg-1,地上部硒含量为6.26 mg·kg-1,转移系数为0.10。亚硒酸盐的供给促进了水稻根系对硒酸盐的吸收,而硒酸盐对水稻吸收亚硒酸盐的影响不显著。吸收动力学结果显示,水稻根系对SeO2-3的最大吸收速率是SeO2-4的13倍,但是水稻根系对SeO2-3的亲和力低于对SeO2-4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将700羽蛋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含0.15 mg/kg硒的基础日粮,其他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再分别添加0.2、0.5、1.0 mg/kg硒,硒源分别为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中低剂量的富硒益生菌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添加各试验剂量的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对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粮中硒添加量的增加,硒在蛋中的沉积显著增加,相同水平的硒添加量,富硒益生菌提高蛋硒含量的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0.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籽粒中硒的存在形态及积累特性,探索小麦硒肥施用技术。[方法]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在中麦175开花期喷施低(8mg·L~(-1))、中(16mg·L~(-1))、高(24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以不喷硒为对照),测定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硒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麦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重较CK增加,缓解了根系衰老,提高了根冠比、各器官硒含量及籽粒各形态硒的积累。喷施低、中浓度亚硒酸钠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8.0%~17.0%,以低浓度效果最佳,而喷施高浓度则反之。各器官硒含量、茎和叶硒积累量所占比例、籽粒中硒酸盐含量及其积累量所占比例、硒代蛋氨酸含量均以低浓度最低,以高浓度最高,而籽粒硒积累量占植株总硒比例、籽粒中有机态硒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以低浓度最高,而高浓度最低。[结论]开花期喷施低浓度(8mg·L~(-1))亚硒酸钠可有效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且更利于硒向籽粒中运转,增加有机态硒含量及其占比,降低无机态硒含量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11.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13 1%~14 8%单倍体幼胚,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上进行胚抢救,单倍体幼胚成苗率达到96%以上。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探究微塑料对农作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农业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3种微塑料[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小麦种子为实验对象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微塑料浓度内,三种微塑料均在低中浓度(500 mg·L~(-1))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范围为2.86%~20%,而相较于对照组,在高浓度(1000 mg·L~(-1))时对种子发芽率具有一定的促进。微塑料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LLDPEEVAPMMA,EVA和LLDPE在低浓度时对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促进高于高浓度,且PMMA对小麦种子生长特征无显著影响。微塑料对小麦苗长、根长和干质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仅有LLDPE在10 mg·L~(-1)时明显抑制小麦芽长。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红壤酸害的机理,采集了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经酸度调控后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物量与土壤pH的关系:土壤pH临界点为5.5左右,母质不同,临界点略有差异。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玉米生物量随土壤p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pH临界点时,玉米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第四纪红土)或略有下降(板页岩、红砂岩)。土壤pH与交换性铝含量的关系:当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随着土壤pH的增加,交换性铝含量直线下降;当土壤pH大于pH临界点时,交换性铝含量接近0,基本保持不变。土壤pH与交换性钙含量关系:第四纪红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壤pH增加线性增加;当土壤pH大于pH临界点时,板页岩、红砂岩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壤pH呈线性增加,当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其值很小。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其土壤pH及交换性铝、交换性钙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第四纪红土:5.48及0.14、4.59 cmol·kg~(-1);板页岩:5.82及0.16、5.46 cmol·kg~(-1);红砂岩:5.54及0.13、3.06 cmol·k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根系生长空间对玉米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根箱限根的方法,使玉米根系生长空间分别为25,50,75和100 L/株。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取样,测定其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在生理成熟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无限制根系生长空间(100 L/株)处理相比,限制根区体积在生殖生长阶段(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使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大喇叭口期)使玉米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使玉米植株氮浓度、含氮量和含磷量及氮养分比吸收率显著下降(P<0.05),但对磷养分比吸收率没有显著影响;玉米籽粒产量随根区体积的增加而提高。【结论】限制根区体积可抑制玉米根系下扎,导致过多根系充满0~20 cm表层土壤孔隙,使玉米根系生长受抑制,N吸收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Four maize inbred lines with 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rates and their two hybrid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ir photosynthesis parameters in the silking stage were measured to study the heterosis of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Tr)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ll presented an obvious single-peaked curve in a day, with the peak values occurring at 10:00–12:00, 12:00, 10:00–12:00 a.m., respectively, whil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had a “V” type variant trend, with the lowest value appearing at 12:00.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n and Tr was correlated markedly with Gs, suggesting that G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n and Tr, and Pn, Tr and Gs had a higher heterosis in the afternoon than in the morning, while the WUE was in reverse, indicating that maize hybrid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dehydration in the afternoon, which provided a new path to select varieties with a high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7, 18(5): 1049–1054 [译自: 应用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培试验,以玉米作为供试植株,研究Pb、Cu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细胞色素合成以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Pb、Cu单一胁迫下玉米根长较对照组均偏低,复合胁迫下根长随着Pb、Cu复合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玉米植株在重金属Pb、Cu单一胁迫下生物量变化不明显,但在不同水平Pb、Cu复合胁迫下,表现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增加,玉米植株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小。玉米叶绿素含量随着Pb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随着Cu浓度增加而降低;Pb、Cu单一胁迫下β-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Pb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随着Cu含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Pb、Cu单一胁迫下花青素含量较对照组均增大,Cu胁迫下花青素含量增加更明显,最低增加0.65%,最高增加21.25%。玉米不同器官对Pb、Cu积累有一定差异,在单一重金属胁迫下Pb、Cu在玉米体内积累量与胁迫浓度呈正相关,分布顺序为根系茎叶,根部是积累Pb、Cu主要器官。Pb、Cu复合胁迫下加剧了重金属向玉米体内的迁移累积,随着Pb、Cu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大,根部吸收Pb、Cu逐步增大,而茎叶吸收Pb、Cu趋于平稳。相关分析显示,玉米细胞色素的合成取决于被胁迫的重金属类型,β-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植株体内Pb含量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含量与Cu含量显著正相关,揭示Pb对β-类胡萝卜素诱导作用强、Cu对花青素诱导作用强。  相似文献   

17.
18.
选取硅藻土、生物炭、沸石粉、石灰及其组合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它们对玉米(Zea mays)生长、玉米籽粒吸收Pb、Cd、As、Zn与土壤有效态Pb、Cd、As、Zn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粉外,施用其他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可升高土壤的p H值和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Pb、Cd、As、Zn含量,与CK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导致土壤有效态Pb降低6.82%~20.46%,有效态Cd降低12.76%~28.28%,有效态As降低26.89%~48.74%,和有效态Zn降低13.88%~28.95%,其中BZD(生物炭+沸石粉+硅藻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明显,BLD(生物炭+石灰粉+硅藻土)处理次之;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Pb、Cd、As、Zn的吸收,其中BZD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Pb、Cd、As、Zn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47.71%、95.00%、90.90%、31.41%。在原位钝化修复镉-砷-锌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BDZ组合的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