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常州市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90年代初期在浙江水产养殖户的技术迁移下,该市青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和产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进入新世纪,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全面兴起,该市青虾养殖规模呈明显回落趋势,但面积始终控制在2万多亩。在青虾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主养亩均产量提高到80~90千克,亩均效益也  相似文献   

2.
王有政 《科学养鱼》2006,(10):37-38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许多台商和内地商人看好本地水产养殖业的前景,纷纷前来投资兴办水产养殖公司(场),至今已有21家,主要养殖品种有鲍鱼、牡蛎、青蟹、对虾、名特鱼类、多种鱼虾苗等,形成小具规模的养殖基地。其中养殖鲍鱼的公司(场)有8家,采用陆地室外水泥池四脚(或五脚)砖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扩面增量和90年代的调整增效,江苏省水产养殖业总体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着病害流行的严重威胁。为此,自2000年开始,按照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已在全省13个省辖市建立测报区,开展全省性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养殖篇     
<正>养殖技术在农业发展史上,广东珠三角地区结合生产经验,创建了"三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养殖模式。上世纪80年代,佛山顺德"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被纳入联合国科学研究项目。上世纪60年代,"池塘多级轮养技术"为养鱼高产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第一次产量飞跃。上世纪80年代,"万亩连片池塘高产养殖综合技术"使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学名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凡纳对虾、万氏对虾、白对虾,属热带型种类,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尤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是世界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该虾具有繁殖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营养要求低,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较强,离水存活时间久,便于运输和活虾出售,壳薄肉厚味美、加工出肉率高等显著优点。浙江省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到2000年初成规模。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经过仔细分析、周密论证,于2001~2002年连续两年在杭州市、舟山市、平湖市和省站萧山基地组织…  相似文献   

6.
王海表 《内陆水产》2008,33(2):20-20
为发展水产养殖业,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上虞市就投资开挖精养鱼塘,特别是80年代初期,实施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浙江省杭州湾低洼盐碱地“2700”渔业开发项目工程,在海涂七七、八一丘建设了万亩商品鱼基地。从此,上虞市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缓解了水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东港市拥有0.8万hm^2(12万亩)海水养殖池塘,上世纪80年代,对虾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之首,成为全国养虾“冠军县”.年产量万吨以上,为国家出口换汇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病大面积暴发,养虾业受到严重冲击,水产科技人员与养殖企业一道为解决对虾病害问题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措施,产量虽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珠海金湾区平沙镇沙美社区有1300多亩水产养殖围塘,是上世纪90年代由水稻田改造而成。由于缺乏供电线路,以前养殖户一直无法安装增氧机等水产养殖设备。为了帮助农户改善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从上世纪80年代突破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后,鳜鱼养殖主要以成鱼池和亲鱼池中搭养或山塘小水库套养为主,池塘主养的规模小,单产低。近几年来,随着广东鲮鱼苗的引进和大规格鳜鱼种培育技术的突破,其养殖的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主养单产逐年提高,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病害逐年增加,养殖收益逐年下降。而且市场对商品鱼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如何使鳜鱼养殖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何种养殖模式能更好地避免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广大鳜鱼养殖者和水产科技人员所关心的。从90年代起,我站对鳜…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目前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的现状建国以来,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海带南移"推广养殖、60年代初的"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等重大推广项目的实施,加速了关键技术到基层的普及,推进了我国渔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近海污染,海水养殖业效益滑坡,出现了部分养殖池被荒废的萧条局面。2000年起,我们在原市滩涂开发实验场,利用废弃的虾池,连续三年进行了“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对虾综合试验”技术研究,均取得成功。专家认为,该技术符合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滩  相似文献   

12.
一、越南渔业结构、特征以及资源状况(一)越南渔业概述上世纪60年代初,越南已开展了小规模多样化水产养殖,如稻田养鱼、畜牧与鱼混养以及池塘养殖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采取多样化养殖和出口品种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是越南水产高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越南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北部地区以淡水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等为主;中部地区以斑节对虾养殖和海水网箱养殖鳍鱼和龙虾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东港市(原东沟县)是水产养殖大市,仅海水池塘港湾养殖面积就有12万亩,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虾产量连续几年位于全国之首,成为全国养虾“冠军县”,年产量万吨以上,为国家出口换汇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面积暴发对虾病毒病,产量骤然下降,1994年对虾总产量从万吨降至500余吨,养虾业从此走入低谷。自此以后,水产科技人员同广大的水产养殖从业者一道吸取对虾养殖失败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4.
陆基水产养殖 (Land- based fish farming)技术是一种全面摆脱自然海、淡水水域 ,采用全封闭式水循环 ,运用高新技术组装的环保型、集约化养殖技术 ,其养殖产量是自然水域产量的数十倍至百余倍 ,且具有节能、节水、节约土地等特点。这种集智能化、产业化、效益化于一体 ,摆脱了传统水产养殖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保障了水产品产量的稳定、品味上乘、安全健康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属我国水产养殖方式的一次革命。该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背景情况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 80年代~ 90年代 2 0年的快速发展时…  相似文献   

15.
一、河蟹产业已成为宝应农村的特色和支柱产业 1.资源丰富规模大 宝应县是江苏扬州市水产重点县,尤其是河蟹养殖,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自1995年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占扬州河蟹养殖面积的53%,年生产河蟹2.5万吨,已成为江苏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县,河蟹产业成为该县农村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珍珠粉,在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但仅限于宫廷显赫人物享受。直到解放后,特别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提倡发展河蚌育珠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方有条件能普遍地享用;同时在水产养殖上亦开发成一种上佳的饲料添加剂,为开拓养殖饲料增添了新途径。珍珠粉、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嘉兴市市水产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中华鳖养殖更是迅猛:2008年全市中华鳖养殖面积为池塘2.7万亩、温室350万m^2,放养量1.1亿只,产量4.1万t,是我市水产养殖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水池塘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品种,自1993年以后随着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探索新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利用鱼虾贝不同养殖生物生态习性和共生互补的原理,2009年笔者在连云港市达盛水产公司进行梭鱼、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多品种高效养殖试验。采取立体混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龟鳖是古老的爬行动物,是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其人工养殖业是广东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市场需求驱动下,该产业正在全省各地乃至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广东龟鳖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本世纪初得到迅猛发展,到现在整整30年。通过纵横双  相似文献   

20.
黄家庆 《科学养鱼》2001,(11):30-31
90年代初,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淡水青虾的繁殖技术研究”,1993年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此拉开了浙江省青虾养殖的序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史。纵观全省整个青虾养殖史,90年代前多为混养,单产水平低下;进入90年代后步入精养阶段,1994~1995年期间,杭州余杭东塘镇水产村养殖户陆有林摸索出了青虾的立体养殖技术,1995年连片62亩青虾养殖平均亩产100公斤,之后,该户的青虾养殖面积扩展到10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了150公斤左右。以后,该项技术在杭州、嘉兴、湖州等青虾的主产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