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二则     
《当代农业》2010,(11):62-62
惩罚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呢?""因为你打了比你小的孩子。""可是我也比你小呀.你为什么要打我呢?"  相似文献   

2.
幽默两则     
《农家致富》2010,(12):62-6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相似文献   

3.
家庭笑话     
《当代农业》2010,(5):62-62
惩罚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孩子?”“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呢?”“闵为你打了比你小的孩子。”“可是我比你小呀:你为什么要打我呢?”  相似文献   

4.
孩子看不清黑板了.家长才发现是孩子近视了.马上带孩子去检查。处理意见却是配眼镜,于是很多家长都习惯性地给孩子配眼镜.但是往往发现孩子的视力仍然下滑,每年要下滑100多度。为什么戴眼镜后度数还在加深?近视后孩子一辈子就只能戴眼镜吗?纠正孩子近视。应避免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底,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鼓励7000余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办理主动辞职手续,竞聘后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同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发出裁员通知,全球共有200多名员工被“无原则解雇”.其中中国员工占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些敏感事件的发生似乎离不开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那么《劳动合同法》为什么会爱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呢?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这部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人们急切地想知道: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震动?它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围绕以上话题.我刊特推出《劳动合同法》相关条例及对《劳动合同法》解释的系列文章.敬请读者朋友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孩子出生以后,家长或许为了方便哺乳,很多人晚上都是开着灯睡觉,这样可以方便爸爸、妈妈半夜照顾孩子。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开灯睡觉也已经变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家长或许某一天会考虑开始要关灯睡觉,可是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各种反抗情绪,因为怕黑!殊不知,开着灯睡觉对身体伤害很大。那么究竟都有什么坏处?孩子不敢关灯睡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王坚 《当代农业》2011,(23):56-56
考上大学.将户口迁出农村.过去被视作“跳出农门”。这曾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他们发奋考大学的动力之一。但曾几何时.当农村孩子踏入大学校门时.却选择了将户口留在农村,甘愿做个“农民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不愿迁户口呢?  相似文献   

8.
景明 《农家致富》2014,(16):60-60
第一式:启发他自解困难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红色的东西虽然家中有,却需要花时间寻找,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对策: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当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平时你还可以加大难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式:解围不如学自救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老师责怪,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对策:你不妨对孩子说:  相似文献   

9.
熊朝述 《农家致富》2006,(17):57-57
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10.
孩子时间观念淡薄.做事磨磨蹭蹭,不论是吃饭还是做作业,都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1.
幽默     
《农家致富》2012,(4):63
找对象朋友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都是奶奶去接。有天孩子说:"奶奶,你明天别来接我了,让我妈妈来接我吧。"奶奶问:"为什么?"孩子说:"我在幼儿园处了两个对象,让我妈妈来  相似文献   

12.
正有次在广场看到一个小孩被他妈妈扒光了裤子,闺女立刻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说这孩子尿裤子了。闺女立刻反问,这个妈妈为什么不回家给他换,这样当众光着屁股,多丑啊!我忽然间被问住了。虽然并不觉得这么一个小孩当众换衣服有多丑,而且自己当年其实也对孩子做过这样的事。这时一反思,却忽然觉得,是啊,孩子虽然小,难道就没有尊严吗?有些事情,非得眼睁睁看别人同样做了,才知道有多可怕!我们这代的妈妈,大概很少有没看过育儿  相似文献   

13.
从1996年到现在,我家一直坚持订阅《农村自事通》,她是我生产生活的顾问和参谋,我们全家都喜欢。“妈妈,《农村百事通》!”听着我那刚刚学说话的3岁宝贝儿子嘴里念叨着,我觉得奇怪又高兴,孩子怎么也’瞳《农村百事通》?我耐心地问儿子,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且把事情做成功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艰苦而单调的过程。我曾经对身边成功的朋友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朋友中75%的人来自农村。在中国,大学生中农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得多,但成功率却比城市孩子要高。为什么农村孩子进入社会后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呢?我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另外,农村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9,(11)
<正>最近在《超级育儿师》里看到一对母子,3岁的儿子经常蛮不讲理,只会歇斯底里地哭,母亲非常暴躁,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一切问题。节目组跟拍了母子相处的一些日常:孩子跟着妈妈逛菜场,他对菜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是妈妈毫无耐心地打击孩子:"不许再烦我了!不许再问我了……"  相似文献   

16.
《农村百事通》2011,(7):94-94
“哦,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是高官政要、大老板呢?”‘为什么我没有天籁的歌喉.迷人的面孔呢?”“为什么机会总是不垂青于我呢?”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的抱怨,当然.这些抱怨毫无用处。你无法改变你的出身.也无法改变你的面容,而机会更是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7.
孙逊 《农家致富》2005,(15):55-55
研究资料表明,80%的孩子在2~4岁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口吃的现象.这只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阶段.家长不必太过紧张,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恢复正常.只有少部分会成为真正的口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呢?  相似文献   

18.
曝光台     
1.贷款绝招:信息。这些项目99%是假的,卖信息资料的人为了骗你几元钱而大动纸墨,大把花钱.为什么他自己不去搞些钱用用呢?  相似文献   

19.
《农村百事通》2011,(11):64-65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了。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  相似文献   

20.
从5层楼摔下来的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邱大梁为什么要组织一场这样的试验呢?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十分钟前。在大家的注视下,邱大梁把从市场上买的30枚鸡蛋,放进蛋托,装好一盒。然后,他又从车里拿出一盒他自己生产的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