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1987—1991年,豫麦18号(矮早781)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品种博览试验。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豫麦18号表现高产、矮秆、早熟,平均比对照增  相似文献   

2.
<正> 1986—1990年,豫麦17(内乡182)先后参加了南阳地区和河南省小麦良种(系)区试、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试,累计试点数120多个。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除个别年份和地点外,均表现比对照品种增产,且多居首位。对120多个试点的资料分析表明,豫麦17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不同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 豫早1109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早熟棉花新品系。该品系于1990、1991年参加了河南省夏棉品种(系)生产试验,试点分布于7个地、市的10个县,基本上代表了我省的不同生态类型区。各试点小区面积为0.25亩,2次重复。通过试验,对该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如下: 1、丰产性两年试验豫早1109皮棉产量均居供试品种(系)首位。1990年平均亩产皮棉68.3kg,较对照中棉14号增产12.7%;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豫麦24号韩相林,王华瑞,许国震(濮阳市农科所,濮阳457000)小麦濮阳8441经过三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产量三要素协调、耐寒、耐病、高产、稳产,于1993年9月14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24号。一、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 豫麦18号(矮早781)1987年参加漯河点河南省小麦良种区试,1988年进入漯河、许昌两市生产示范,1989年漯河、许昌两市组织推广,至1991年秋播种植面积仅漯河市已达11.6万亩,占晚茬麦播面积的30%左右。在试验及生产实践中,豫麦18号综合性状较优,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0~1991年夏棉黄河流域区试、省区试、生产试验及株系考种资料,对夏棉新品系豫早1109的皮棉产量及各产量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对其皮棉产量进行数学模拟,得出各种产量结构,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适宜套种的花生新品种豫花四号及其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豫花四号(原名郑7888)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早熟花生品种。1984—1990年经过品系比较,省区试、省生产试验示范,表现增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是一个适合我省麦套夏播的花生新品种。1991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三次会议通过审定,命名为豫花四号。  相似文献   

8.
豫麦10号(豫西832),小麦新品种,经1985-1989年地市、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省、地两级生产示范试验,以及部分地区旱地区试,平均产量最高,在各试验片均居首位。在河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表现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在该地区有广阔的推广前途。文中对其高产栽培技术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济麦 2号 (原名济 95 - 1 89) ,是济源市农科所于 1 995年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系 ,自1 996年以来 ,先后参加河南省水地中肥组区试、河南省旱地区试、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均表现增产 ,其中 1 999~ 2 0 0 0年河南省旱地区域试验 ,比对照豫麦 2号增产 9.69% ,达显著水平 ,居试验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 ,比对照豫麦 2号增产 1 1 .5 % ,仍居第 1。被列为河南省小麦重点示范新品系。1 选育过程1 .1 育种目标根据高产、广适、耐旱的育种目标 ,结合我省小麦“两长一短”的生长发育规律 ,重点选择半冬性、稳产、广适、产量三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新乡市于1988年引进种植豫麦17。为鉴定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我们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现将该品种在新乡市的试验、示范情况简结如下。1988—1989年度在新乡市农科所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513.7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6.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二位。1989~1990年度继续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423.9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11.3%。两年平均单产为468.8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8.5%。据新乡市种子管理站1989—1990年度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选育经过豫无1309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74年利用自育的低酚棉新选系A_(13)和A_(14)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过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1986年决选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的豫无1309品系。1987—1989年参加河南省无毒棉区试,1990年进入河南省无毒棉生产试验。试验、示范均表现比对照种中12增产。二、产量表现1.河南省无毒棉区试:1987—1989三年16点次试验结果汇总,籽棉亩产231.2公斤,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豫麦13号适宜在那些地区种植?据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大区区试,豫麦13号(郑州891)平均较对照种豫麦2号(宝丰7228)增产10%左右。适宜在河南省驻马店以北地区、皖北、苏北等地广泛种植。在黄淮北片的晋东南、冀南、鲁西南也表现增产,且成熟较早,有利下茬早播,亦可试  相似文献   

13.
对1991—1993年河南省中北部、南部小麦区试及生产示范资料分析表明,豫麦29号是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产稳产品种。在豫中北部地区表现具有豫麦2号的高产稳产性;在豫中南部地区比宛7107高产稳产,一般增产10%左右。并根据不同类型区和肥力水平的产量结构效应,提出了创高产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15.
<正> 豫早11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的夏棉新品系。在1990、1991年省夏棉品种生产示范试验孟县试点,霜前花率分别为79%和89.6%,皮棉亩产分别为95.6和111.68kg,均居试验首位。早熟性、丰产性均明显优于对照中棉14和16号。而且铃大、吐絮  相似文献   

16.
<正> 1988年,我县从洛阳农科所引进豫麦18号(矮早781)良种1万公斤,当年在全县各乡镇组织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农艺性状较好。继而迅速引进繁殖种子,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豫花 15号 (徐 75 0 6 - 5 7×P12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1997~ 1999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 ,1999年参加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花生生产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全国 (北方区 )早熟组花生区试 ;2 0 0 0年参加全国花生生产试验。 2 0 0 0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1 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3年 2 6点次平均 ,豫花 15号亩产荚果 312 .85kg ,亩产籽仁 2 2 2 .43kg ,分别比对照种豫花 1号 (第 3年对照种为豫花 8号 )增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个参试品系的生育期、茎蘖动态差异、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河南省小麦下一轮春水组试验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昌麦12、先麦17产量增加显著,建议升入生产试验;驻麦305、创新105、系选369、才智141、顺麦6号建议继续参加区试,留待进一步的观察;赛德麦6号、豫圣麦21这两个品系综合性状不理想,比对照增产,但增产不明显,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9.
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坚持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地选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根据驻马店市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的小麦试验、示范结果,驻马店市今年秋播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应以豫麦69(新9)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9、新麦13,扩大新麦18(新麦9408)、太空6号示范种植面积,试验种植郑麦9405;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应以郑麦9023、豫麦70(r~乡188)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7、偃展4110、豫麦34、豫麦18.示范种植豫麦18—99系。  相似文献   

20.
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3种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对叶枯病抗性较差,对白粉病、叶锈病抗性较好。其中,表现兼抗3种病害的有矮早4110、豫麦47号、周麦16、中育6号、豫麦18号、豫麦70号、济麦1号、豫麦49号、太空6号、百农878等10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8.57%;兼抗2种病害的有郑农16、郑麦11、豫优1号等20个品种(系),占所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的57.14%;没有一个品种对3种病害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