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两种穗型品种粒重和结实率在穗上不同粒位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穗型品种米质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了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和弯曲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没有较大联系,因品种而异。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粒重和结实率基本都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枝梗间相比表现为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同一枝梗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籽粒的粒重和结实率基本以第4、5、6粒位较高,第2粒位最低,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以第1粒位最高,第2粒位最低。一次和二次枝梗与上部、中部和下部枝梗这两类粒位之间的互作对粒重有显著影响。直立穗型品种单一稻穗不同粒位间粒重和结实率的变异大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水稻抽穗开花期适宜的气候条件,分析了泗洪县2007年直播种植的淮稻9号、盐粳9号等粳稻品种结实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杂交稻国稻6号和常规稻武运粳7号、扬稻6号为材料,于抽穗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籽粒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温)相比,抽穗期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P<0.01),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结实率均急剧下降,而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3个供试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还发现,相同高温胁迫条件下,武运粳7号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所受伤害都小于国稻6号和扬稻6号.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作者在积累资料的基础上,于1990-1991年对不同叶型晚粳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籼叶型粳品种发根力强,叶片的叶绿素老化缓慢,后期转色佳、兼有籼、粳叶片的功能,既有籼稻叶片光合势强,又有粳稻叶片功能期长的特性。在籼叶型类型中丰产性好的品种还具有开角小,剑叶面积大且上举,叶片较厚,穗顶上部绿叶面积大的共性,属于有效穗较多、千粒重高的“穗重”型品种,这类品种千粒重比粳叶型高12%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黑龙江省香粳型水稻的成功经验,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香粳型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追溯黑龙江省近5年来审定的香粳型水稻品种遗传系谱,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品种均有日本稻血缘,供试的水稻品种大多是以绥粳4号、五优稻1号为骨干亲本育成或衍生而来,由两大干系育成或衍生的香粳型水稻品种占黑龙江省近5年来审定的香粳型水稻品种的89.5%。黑龙江省香粳型水稻育种在选育第一、二积温带品种的同时,应注重第三、四积温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合江20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中的作用,介绍了以合江20及其衍生品种为重要种质育成的一系列水稻新品种,以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种质,供育种和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4个晚粳品种(系).采用了Hayman和Mather法对其双亲本杂交(含回交)组合的抽穗期的世代平均数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及基固效应评估。结果表明:抽穗期呈部分显性或不完全显性表型,其显性方向(早熟或迟熟)则固组合而异。抽穗期的遗传方式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基固的加性效应极显著,而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则皆不显著。在抽穗期的遗传变异中,虽然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都存在,但仍以加性遗传方差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高达77%和95%。以有效因子数目估计值推断,至少有一时显性熟期基因起作用。本文就中熟抗病晚粳类型品种选育中生育期的育种选择及熟期与白叶枯病抗病反应的关联性等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品质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其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分成四类,依次为: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Ⅱ类,包括上育397、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4号、龙稻3号、龙粳14、龙粳17、龙粳20、绥粳4号、绥粳10号、松粳6号、牡丹江27、垦稻10号和空育131等品种,它们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与日本越光、一目惚等品种的主要差距是,峰值黏度偏低,消减值偏高,硬度值偏高,质构特性的平衡性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10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进行抽穗期QTL鉴定,得到4个存在抽穗期QTL的单片段代换系:W11-15-7-39-2、W02-15-7-3、W08-16-3-2、W22-9-5-2-4-9-3,其上的QTL分别命名为qHD2-1、qHD8-1、qHD3-1、qHD10-1;基因聚合、互作分析结果表明qHD2-1对qHD8-1、qHD8-1对qHD3-1、qHD3-1对qHD10-1分别表现上位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抗虫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重要害虫的抗虫性、抗性遗传及抗性育种等的研究,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水稻抗虫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亲本播始历期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根本。然而由于水稻的光温敏感性,其播始历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做一般性的把握。作者从杂交稻的育种实践出发,采用在不同年份和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插秧的方法,对北方杂交粳稻核心亲本的播始历期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不育系与保持系播始历期差异不明显;(2)核心亲本105A,91A,95A,99A,02A,屉A,C52,C258,C01,C418的基本播始历期分别为104.7,105,104.8,107.7。106.8,106.9,105.7,111,107.1,115.6d;(3)播始历期具有明显的年份、地点、播期和秧龄效应及其间互作效应;(4)总体上105A、C258,C01,91A,C418的播始历期稳定性较差,而C52,99A,TA,02A,95A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26个中晚熟期粳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方面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整精米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精米率的国标一级稻谷达标率较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地点间、品种间、年份间均存在较大变异,垩白粒率多受遗传因素影响,环境因子对其也有较大影响,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进行合理调控;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品质育种如果不考虑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单纯改良某一项品质性状,有可能导致综合品质性状下降。辽宁省品质育种的首要目标应是改良外观品质,即选育垩白粒率低、恶白度小和具有良好整精米率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抽穗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决定着水稻生长的地域适应性和季节适应性。本试验利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华粳籼74的3个单片段代换系来研究水稻抽穗期。通过抽穗期鉴定,W23-03-08-9-1带有基因qHD3-1,W4-47-68-5-4-5与W12-28-58-03-19-2分别带有基因qHd6-1W12、qHd6-1W4。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片段代换系W23-03-08-9-1分别与W4-47-68-5-4-5、W12-28-58-03-19-2聚合,筛选出纯和双基因聚合系,并分析qHD3-1与qHd6-1W12、qHd6-1W4间上位性互作。结果显示,来源于第3染色体的单片段代换系W23-03-08-9-1的基因qHD3-1对来源于第6染色体的代换片段W4-47-68-5-4-5与W12-28-58-03-19-2上的基因qHd6-1W12、qHd6-1W4显上位。  相似文献   

20.
A long-red awn weedy rice and rice cultivars named Ken99004(ZCI), Crossing-503(ZC2), Ken Sticky Rice(ZC3), Shashani(ZC4), Long-Grain Aromatic Rice(ZC5) were used to study typical wild traits of weedy rice and to identify the cold resistance of all genoty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m of long-red awn weedy rice was the weakes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early stage of rice growth, e.g. the vegetable growth stage, between long-red awn weedy rice and other rice cultivars in the stem rigidity, but in the later stage, or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 their leaves and stems were senescent rapidly because of the speedy supply of nutrients for panicle growth, meanwhile the rigidity of stem was reduced sharply just as withered weeds.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long- red awn weedy rice was the highest in cold condition, and in turn were ZCI, ZC2, ZC3, ZC4, ZC5, respectively. The performances of genotypes in cold tolerance were identical, those with a high ability of germination in low temperature also showed a strong cold tolerance in main traits in whole growth period, the order from strong to weak in the extent of cold tolerance were long-red awn weedy rice, ZCl, ZC2, ZC3, ZC4, ZC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