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四川盆地通过引进国内外薪材树种和选择乡土薪材树种,进行栽植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引进的8个新材树种中,选择出任豆为适宜生长的树种,新银合欢、黑荆、荆为为适宜部分地区生长的树种;从13个乡土薪材树(草)种中筛选出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马桑、卵花甜茅等为比较优良的薪材树(草)种。桤木、刺槐、马桑等薪炭林的合理造林密度为10000株(丛)/ha;麻栎、栓皮栎为6000~7000株(丛)/ha;印花甜茅以行距1m为宜。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等薪炭林,始伐年龄不超过5年,轮供期3~6年;马桑薪炭林始伐年龄为3~4年,轮伐期2~3年、印花甜茅栽植1年后平茬,以后每年采收。合理的造林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能使选择的几个树种提高生物产量1.0~2.5倍。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3.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豆科阔叶落叶树种。根系发达,耐瘠薄、耐干旱,适生于山地、平原和沙地,它生长迅速,萌发力强,作为薪炭林可以通过平茬,一次造林,多次采薪。其薪材易燃烧,且热值高。在缺乏烧柴的地区营造刺槐薪炭林,效益非常显著。刺槐作为薪炭林,平茬高度不同,对更新生长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以生物量为指标,就不同的平茬高度,萌蘖更新后生长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1年在玉溪市研和镇小龙潭进行薪炭林超短轮伐期栽培试验,造林树种为直杆桉、银荆、黑荆树,造林密度为0.5×1米、1×1米,1.5×1米,1993年进行首期轮伐,获气干材3105.7公斤/亩。  相似文献   

5.
最近,“薪炭林造林技术研究”在和林格尔县通过了自治区级鉴定。该课题是由和林格尔县林业局、林工站经过4年多的努力完成的。它提出了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薪炭林系统栽培技术措施,并研究了平茬利用技术,提出了主要乡土薪材树种的初茬年限。专家们认为:这项研究对  相似文献   

6.
细叶桉为早期速生薪材和用材树种,3年生为林分材积和生物量连年和平均生长高峰期,4年后生长变缓。经营薪材林轮伐期以4年为宜,作用材林时轮伐期以7或8年为好。作用材林8年生时林分年平均纯利为3226.5元/hm~2。细叶桉具有适应性强和萌芽再生能力旺盛等特点,是优良的短轮伐期薪材和用材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薪炭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福建省能源紧张的局面,筛选出可供福建省利用的薪炭林树种,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薪炭林树种的种类、生态学特性、分布状况、薪材特性等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树种的生产力及热值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省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窿缘桉、铁刀木、黑荆树、大叶相思、尾叶桉、银合欢、马占相思等15种值得福建省推广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能源资源现状 (一)资源状况 1.薪材:据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陕南地区有薪炭林720.37万亩,每亩年产薪材约500公斤,总产约360.19万吨;灌木林1434.92万亩,每亩年产薪材约40公斤,总产约57.40万吨,两项合计417.59万吨。陕南薪炭林是历年过伐过采后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10.
覃志刚 《四川林业科技》1992,13(1):24-28,33
本文对桤木人工薪炭林群落学特征做了分析,桤木薪炭林是人工造林配置的树种,故群落简单。对估测桤木人工薪炭林乔木层生物量建立了多个数学模型,选用W_(树干)=147.1914D~(2.0616)、W_(枝条)=37.5577D~(2.3962)、W_(叶)=31.0578(D~2H)~(0.7776)和W_(地上部分)=258.6222D~(2.0622)幂函数方程,分别获得各器官的生物量,树干重8895.720kg/ha,枝条重3657.651kg/ha,叶重3345.324kg/ha,乔木层地上部分总重量15898.696kg/ha。对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采用收割法测定,灌木地上部分生物量为2265kg/ha,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59kg/ha。所以桤木人工薪炭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8622.696kg/ha。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号桉(Eucalyptus leizhou No.1)是雷州林业局在生产中选育成功的天然杂交种,已在华南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地区大面积发展,造林面积已达20余万hm~2。作为用材林经营已有成套经营技术,然而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薪材林、木片或浆粕林等)经营,则缺乏经验和技术。为此,1984年在海南省滨海台地区开展了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经9年观测研究,结果分薪材林和用材林两部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台县丘陵地区黄荆生长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黄荆实生林樵采的初采年龄,萌生林的合理轮伐期及其密度调整的依据和标准。在进行黄荆薪炭林的混交类型、树种组成的对比试验中,提出了黄荆可以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但与马桑、刺槐、麻栎、栓皮栎等较它生长快、产量高的树种混交造林时,不宜作为主要树种,以利获得较高的薪材产量。  相似文献   

14.
1982—1991年,在陆良、普洱、永胜等三个地区,海拔1500—1990米的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包括桉树、荆树、合欢、车桑子等9个树种在内的引种、选种及营造技术的百亩薪炭林裁培试验。结果:(1)筛选出蓝桉、银荆、黑荆、直干桉、赤桉、大叶桉为当地主要薪材树种;(2)桉树与银荆,黑荆或蒙自合欢混交,具有功能互补和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3)以每亩333—666株为合理的定植密度。当年或次年追施N+P混合肥或有机肥,4—6年即可轮伐,年均亩产干柴800kg以上。比一般薪炭林产柴量高2—3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试验地布置在红壤和灰化红壤土类、中等偏下立地条件丘陵地区。1982年以来对薪炭林的造林、育林技术问题进行了历时10年的探索。先后选择了21个主要薪材树种,共营造各种试验林13.6hm2。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连续测产分析比较后,已筛选出丘陵区薪炭林造林的最优树种、适宜的密度、最佳的混交方式和造林类型,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方法造林,薪材产量可提高4.5倍。此外,本试验还对参试树种各部分的比重,含水量、燃烧值进行了测定。本研究成果为丘陵地区营造薪炭林,规划与建设薪炭林基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赤桉,银荆,木荷与湿地松4树种的10年定位观测研究表明,营林措施不同,对提高薪柴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对薪炭林产薪量影响极大,马尾松林分或疏林地山场仅对湿地松薪材产量提高影响显著。结论:木荷,赤桉是赣北丘陵较好的薪炭树种,银荆短轮伐期经营有培育前途,湿地松适宜作材薪两用林经营。  相似文献   

17.
造林密度对毛红椿等阔叶用材树种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p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6种优良阔叶用材树1 666、2 500、3 333株/hm~23种造林密度试验,对4年生林分的观测结果显示:造林密度为1 666株/hm~2桤木林分胸径显著高于造林密度为3 333株/hm~2和2 500株/hm~2的桤木林分;造林密度对其它各树种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光皮桦和桤木的生长较快,乳源木莲生长最慢.研究认为,以培育中、大径材为目的的用材林,光皮桦、桤木初植密度宜定在1 666株/hm~2;毛红椿、杂交马褂木、南酸枣初植密度以1 666株/hm~2和2 500株/hm~2为宜,乳源木莲则以2 500株/hm~2和3 333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桤木(Alnsls cnemastogyne Buikill)。是四川的速生乡土树种在荒坡瘠地亦能生长,根系发达,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每年树高生长量可达两米左右,胸径生长量两厘米以上。天然更新容易,能飞籽成林,伐桩萌发力强。木材材质轻软,硬度适中,可作用材、薪材。根系具有根瘤菌,能提高土壤肥力与多种树种混交,促进生长,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速生用材、薪材树种。但育苗繁殖比较困难,投资、投劳较大,移植造林季节性较强,成活不高。我们从1987年开始,进行压条育苗和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20.
对8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薪炭林的造林密度以1.0m×1.5m或1.5m×1.5m为宜,轮伐期为4年;经营用材林的造林密度则以2m×2m或2m×3m为佳,轮伐期为7~8年。与大叶相思比,经营用材林马占相思的经济效益比大叶相思高近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