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昆虫性诱剂作诱杀法、迷向法防治害虫,交配率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效果考查指标。为此,我们在1981年考查迷向法防治红铃虫的效果时,学习应用《开放式雌蛾交配测定法》,未取得理想结果。1983年,试用粘线挂蛾法测定田间雌蛾交配率获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雄蛾的交配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正确评价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的田间应用效果, 本研究借助监控设备观察了梨小食心虫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雄蛾交配次数、雄蛾首次交配及末次交配日龄, 研究了雄蛾日龄对交配率的影响, 雄蛾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梨小食心虫雄蛾能与多头雌蛾交配, 且从1日龄至19日龄期间均能与雌蛾交配。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 其与雌蛾交配率降低, 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一定数量的雄蛾对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 但只有在短时间内将雄蛾数量减少到一定范围内才可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交配时,雌蛾是以精珠的形式受精的。雌蛾的交配次数和时间,可以通过观察交配囊中精珠的数目和形状而得知。因此,在小地老虎发蛾期间,系统地检查田间雌蛾交配率的变化,对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1964年第一次及第二次发蛾期间,每天收集黑光灯及糖酒醋钵内的雌虫标本,携回室内按灯诱、糖诱两组分别解剖检查精珠数目。结果发现,在两次发蛾期中,自然种群雌蛾的交配率差异很大。自3月10日至5月1日第一次发蛾期间,共计灯诱雌蛾1,591头、糖诱1,199头,雌蛾交配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雌蛾的性信息素特征成分及其不同配比的室内引诱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检测了雌蛾性腺浸提液,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粘虫雄蛾对不同配比性信息素特征成分的选择反应。结果显示,从粘虫的求偶雌蛾性腺浸提液中可分离到顺-11-十六碳烯醛、十六碳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醇3种特征成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依次为15.82、16.06和17.27 min,含量分别为3.37、1.83和0.10 ng,比例约为34∶18∶1。无论是天然存在于雌蛾性腺还是人工合成的顺-11-十六碳烯醛均能够激发雄蛾的电生理反应。顺-11-十六碳烯醛、十六碳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醇不同配比对雄蛾表现出不同的引诱活性,最大引诱率达87%,极显著高于对照溶剂石蜡油对雄蛾的引诱率。表明顺-11-十六碳烯醛、十六碳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醇为中国粘虫种群的雌蛾性信息素特征成分,且其不同配比对雄蛾有不同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一个地区不同世代的蛾峰(次)常有迁入、迁出和当地繁育的区别。由于虫源性质不同,其发生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预测发生趋势和防治适期时,必须先确定不同世代蛾峰(次)的虫源性质。而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是判别虫源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掌握卵巢解剖技术是必要的。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草地螟测报工作经验,总结出解剖草地螟雌蛾卵巢的技术方法,希望对基层测报人员掌握此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小地老虎与粘虫发蛾期同步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在江苏一带,每年春季都有很大的蛾量出现,与为数极少的越冬虫量很不相符。这批虫源是哪里来的?有人推测是外地迁飞来的,有人则认为是本地越冬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小地老虎在我国不但有种种迁飞的迹象,而且越冬代蛾常与粘虫、(Mythimna separata)同期发生,有明显的同步关系。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在国内已为研究所证实,因此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同步现象,就能为小地老虎的迁飞提供旁证,有利于搞清越冬代蛾的虫源性质。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本研究通过解剖观察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的草地贪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确定其内含物分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性诱剂田间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精巢体积随日龄增加而减小,发育后期已交配的精巢皱缩扁平,日龄对未交配雄蛾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PS)末端内含物无显著影响。根据PS末端内含物的颜色和紧密程度将雄蛾交配状态分为5级(Ⅰ~Ⅴ级)。未交配雄蛾PS末端内含物为褐色且均匀(Ⅴ级),交配后0 h呈透明(Ⅰ级),之后内含物会逐渐回填(Ⅱ~Ⅳ)。田间诱捕雄蛾共921头,其中647头已交配(Ⅰ~Ⅳ级)。不同性诱剂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性诱剂防控实际控害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茶褐蓑蛾雌蛹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aan)又名褐袋蛾、茶褐避债蛾、茶褐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茶区,后在山东茶区发现,部分年份大面积发生.我们对其在山东茶区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探讨.在饲养调查中,发现茶褐蓑蛾雌蛹重与产卵量呈直线相关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为山东茶区虫情测报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合成性诱剂对粘虫雄蛾的引诱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合成性诱剂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雄蛾的引诱活性。在北京第二代粘虫发生期间的试验表明,顺—11—十六烯醛对粘虫雄蛾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在顺—11—十六烯醛中加入少量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1—10%),能显著地提高诱蛾活性。同时表明在日本活性很高的粘虫诱芯(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及顺—11—十六烯醇比例为8:1或9:1)在中国北方诱到的粘虫雄蛾数量极少。在中国北方第三代粘虫发生期,以顺—11—十六烯醛和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9:1或9.5:0.5)为组分的诱芯对粘虫雄蛾也显示了较弱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量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精子数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31.44粒)和产卵历期(30.12d)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27.88粒)和产卵历期(25.75d)(P<0.05);多次交配的雌虫寿命低于单次交配的雌虫,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及其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的活性组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日龄雌蛾性腺活性组分滴度的变化,同时利用二项选择嗅觉仪测定未交配雄蛾对雌蛾性腺活性组分的选择反应。结果显示,从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中分离到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3个组分,其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依次为21.940、26.312和26.844 min,各组分滴度分别为2.00、1.20和1.86 ng/雌,三者的比例约为3∶2∶3。这3种组分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雄蛾的引诱活性不同,以1∶1∶1三元混合物的引诱效果最好,且在使用剂量为0.2μg时雄蛾对其的选择率最高,达80.77%。顺-9-十四碳烯醇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在不同日龄雌蛾中的滴度变化基本一致,均为羽化后前3 d缓慢增加,第4天升至最高,此后又快速下降;顺-7-十六碳烯醛的滴度在羽化后前2 d差异不大,第3天显著升高,第4天略有下降,之后再度升高并于第6天达到最高。推测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 相似文献
18.
室内研究了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雄虫寿命、一生交配次数及交配后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雄虫可连续、多次交配,喂食过甲基丁香酚的处理组和没有喂食过甲基丁香酚的对照组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6.15次和7.43次,最多分别可达13次和15次;雄虫的交配次数与寿命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甲基丁香酚对雄虫寿命、一生交配次数、交配后雌虫的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本文还对利用甲基丁香酚诱杀雄虫作为一项防控措施的科学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用低致死剂量(LD30)氰菊酯和氰戊菊酯胸部点滴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后,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存活雌蛾化学通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雌蛾的求偶行为不产生明显影响,对照组和杀虫剂处理组雌蛾的求偶高峰均为第3个暗期的8-8.5h,求偶率均可达73%-82%。氰戊菊酯处理组中雌蛾性信息素各组分滴度和总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溴氰菊酯处理组中雌蛾性信息素的主组分Z11-16:Ald和次要组分Z9-16:Ald、Z7-16:Ald的滴度及信息素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个活性组分Z11-16:Ald和Z9-16:Ald的比例与对照组雌蛾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