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高红碎茶品质除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改进制茶机具、采用先进制茶技术外,最主要的是选用良种。本文从不同品种对“发酵”叶象的要求及其对品质的影响,阐明品种与红碎茶“发酵”的关系,实现良种良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发酵是红碎茶初制过程中的关键性工序。它直接影响成茶的浓、强、鲜、香。发酵叶质量与发酵环境、发酵过程中的供氧量、发酵时叶层摊放的厚度、发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要取得良好的发酵效果必需合理地掌握好以上各因子。本文通过试验找出各因素的相约关系和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切细红茶生产上,“发酵”应控制怎样的条件,又应“发酵”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制茶品质等,是“发酵”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只有依据叶内化学成份的化学反应规律,对“发酵”的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定量控制,才能获得预期的制茶品质。茶黄素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切细红茶的品质。因此,如何取得最高的茶黄  相似文献   

4.
以茶黄素提取物及终端产品茶黄素片为原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试验小鼠对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急性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茶黄素提取物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71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36~271倍;对雄性小鼠LD50为316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58~316倍。茶黄素片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00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400~500倍;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294~368倍。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对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成人日用量的100倍,说明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毒性较小,符合保健食品的急性毒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茶黄素含量被认为是红茶重要的质量性化学参数之一。在马里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于平地茶园,茶黄素含量与滋味的估价或与市场价格之间具有相关性。肯尼亚和斯里兰卡茶叶,茶黄素含量与滋味估价或价格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平原茶茶黄素含量和滋味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如下结论,茶黄素含量是红茶一项质量指标。因而,有人提议将红茶茶黄素含量列入茶叶最低出口标准。这个提议尚未被接受,因为,主要问题是上述Plavognost茶黄素测定法是一种非重复的测定方法。目前几个工作者试图改善这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旱区大豆光合性能、生物量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汾豆78号’为试材,化肥比例配施(N、NPK、2NPK)、化肥有机肥配施(NPK-O)、化肥生物菌肥配施(NPK-B)及露地施氮对照6个模式处理,解析叶片光合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2NPK、NPK-O和NPK-B模式大豆开花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及蒸腾速率提升1.8%~5.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8%~19.3%;(2)NPK、NPK-O和NPK-B模式显著提升大豆结荚期茎、叶生物量19.9%~46.3%;(3)NPK、2NPK和NPK-B有效调控豆荚、籽粒间生物量转化,显著提升粒荚比、收获指数11.9%和19.6%;(4)化肥优化配施模式大豆产量平均增幅34.0%,而NPK-O平均增幅41.3%,NPK-B平均增幅36.8%。总之,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具备优化土壤水肥环境,有效调节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和生物量分配,保证旱地大豆产量稳定提升的根本效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光温室土壤中过度施肥且氮素利用率低导致氮素积累阻碍土壤可持续利用,以及冬季生产中土壤低温、寡CO2环境因素限制作物产量及品质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与不同有机物的混合物为生物堆材料,研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CO2逸散量以及氮素矿化速率。结果表明:残畜有机物+玉米秸秆(R)和羊粪+玉米秸秆(S)中NO-3-N含量和NH+4-N含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玉米秸秆,对照),且随着发酵时间延长,NO-3-N含量呈现上升趋势,NH+4-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发酵15 d内,牛粪+玉米秸秆(D)中NO-3-N含量显著高于CK,NH+4-N含量则在发酵15~20 d时显著高于CK;鸡粪+玉米秸秆(C)中NO-3-N含量则在发酵后期(20 d)显著低于C...  相似文献   

8.
NEB肥对芝麻干物质积累及物质转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施NEB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NEB肥处理对芝麻干物质积累及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拌种对芝麻的增产效应明显好于作底肥,且拌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增产效果越高。以每hm2施用75袋拌种对芝麻的增产效果最高,平均比对照增产27.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NEB作拌种施用主要通过增加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数,提高单蒴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芝麻产量,随着NEB肥用量的提高,粒蒴比和经济系数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红茶发酵及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与红茶的品质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发酵过程中多酚类、色素、香气、滋味物质的变化及影响,探讨影响茶叶发酵的因素。同时,通过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黄观音的发酵试验得出了自控通氧发酵的"遵义红"红茶其综合品质高于自然发酵的红茶,验证了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在红茶发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磷胁迫对三七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磷胁迫对三七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磷量。笔者采用盆栽土培试验,定期采样测定植株生长性状及干重。结果表明,缺磷抑制1年生三七及2年生三七生长及其干物质积累;高磷利于1年生三七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对2年生三七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1年生三七的适宜施磷量为0.18 g/kg土,2年生三七的适宜施磷量为0.15 g/kg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配方施肥对香蕉植株生物量、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及养分积累规律,对巴西蕉施肥后,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研究,得出香蕉生物量及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配方肥处理各元素吸收大小规律为K>Si>N>Ca>Mn>Mg>P>Fe>Zn>B>Cu。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增加香蕉生物量约69.47%,平均每株可增加N、P、K、Ca、Mg、Mn、Fe、Cu、Zn、B、Si约75.98%、63.71%、5.07%、49.39%、82.85%、26.60%、76.24%、44.49%、152.50%、162.22%、81.18%。配方施肥能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果实和叶片养分积累,为科学制定香蕉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氮"也就是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其污染已成为地下水污染的常见形式,研究"三氮"的迁移转化机理对浅层地下水"三氮"的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以海口南渡江周边地区砂壤土为研究介质,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在pH 6.5、5.5、4.5的条件下,用100 mg/L氮肥溶液淋滤,"三氮"的迁移转化情况。结果表明:在pH 6.5和5.5时,从1号采样点到3号采样点NH_4~+-N、NO_2~--N、NO_3~--N的浓度总体趋势是下降,土壤对"三氮"的去除作用包括土壤的吸附作用和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在pH 6.5时NH_4~+-N、NO_2~--N、NO_3~--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7.2%、65.3%、91.6%。在pH 5.5时,NH_4~+-N、NO_2~--N、NO_3~--N的去除效率为46.3%、61.2%、60.4%。pH 6.5在吸附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最佳pH范围内,因此对"三氮"去除效率最高。在pH 4.5时NO_2~--N浓度由141.3μg/L增至147μg/L。NO_3~--N的含量由11.3 mg/L增至34.56 mg/L,说明在pH 4.5时,受到酸性环境的抑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减弱,且土壤对NO_2~--N和NO_3~--N吸附效果较小,可能导致土壤中NO_2~--N和NO_3~--N的积累。海南地区土壤呈酸性,应适时监测地下水"三氮"的含量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积累的影响     
 探讨冬枣的采后生理特性,为选择最佳气调贮藏条件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以鲁北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气调指标对冬枣果实中乙醛和乙醇有害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O2可以有效抑制枣果果肉硬度的下降,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减缓Vc的损失,同时没有引起果肉中乙醛和乙醇的大量积累,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而贮藏环境中的CO2会促使枣果无氧呼吸,加速了果实中乙醛和乙醇的积累,进而加强果肉伤害,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Vc损失加剧,加快了枣果的软化衰老进程。研究表明,2%O2+0%CO2的气调指标对冬枣贮藏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芹菜(Apium graveolens L.)、生菜(Lactca sativaL.)和大白菜(Brassia pekinsis Rupreht.)为试材,在追施不同量尿素后,对它们的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这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差异极显著,大白菜最高,其次为芹菜,再次为生菜;(2)4个追肥水平 的叶菜硝酸盐含量差异极显著,均随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各叶菜硝酸盐含量随着追肥后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最后1次追肥12d后采收,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均不超过安全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将4个不同类型的甜高粱品种于不同年份种植,对不同气象条件下含糖量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不同使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糖分积累有所不同;生育期相同的品种年度间糖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相同,但气候条件对含糖量高的品种影响较大;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早熟品种的影响大于晚熟品种,并且早熟品种成熟期含糖量的差异大于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氮素营养对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菜的干物质积累是形成籽粒产量的物质基础。关于氮素营养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已有一些研究,但对油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不同施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未见有系统的报道。此外,以往的研究多以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近年来杂交油菜因其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优势和生殖生长优势,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对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缺少研究。本试验以杂交油菜“黄杂1号”为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希望为大面积生产上指导杂交油菜的肥料运筹提供依据。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但采摘环节仍大量使用人工,农机农艺不协调是导致机收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机采棉行距,探究其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机采棉行距配置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生产中最佳密度,在密度一致基础上,设置"一膜三行"(S1,平均行距76 cm)、"一膜四行"(S2,平均行距57 cm)、"一膜六行"(S3,平均行距38 cm) 3种行距,其中S3处理为常规机采行距(CK),研究行距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对产量形成及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下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2年均值表明随着平均行距的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43.3%,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降低(1.4 g·株~(-1)·d~(-1)),快速积累期起始时间从出苗后51.4 d逐渐推迟至62.5 d,但快速积累持续时长从19.7 d增加至35.1 d。增加行距显著提高单株成铃(0.9个),对铃重及衣分无显著影响,籽棉及皮棉产量显著增加16.7%和17.4%。行距对植株养分积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S1处理氮积累总量(907.0 kg·hm~(-2))、磷积累总量(58.3 kg·hm~(-2))、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55.7%和P_2O_5 69.1%)、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32.1 kg)均最高;而S3处理氮积累总量(664.5 kg·hm~(-2))、磷积累总量(38.9 kg·hm~(-2))最低,S2处理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48.5%和P_2O_5 60.3%)、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28.6 kg)最低。【结论】综合来看,一膜三行下植株养分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行距,更适宜作为高效机采的行距。  相似文献   

18.
行距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但采摘环节仍大量使用人工,农机农艺不协调是导致机收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机采棉行距,探究其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机采棉行距配置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生产中最佳密度,在密度一致基础上,设置"一膜三行"(S1,平均行距76 cm)、"一膜四行"(S2,平均行距57 cm)、"一膜六行"(S3,平均行距38 cm)3种行距,其中S3处理为常规机采行距(CK),研究行距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对产量形成及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下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2年均值表明随着平均行距的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43.3%,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降低(1.4 g·株-1·d-1),快速积累期起始时间从出苗后51.4 d逐渐推迟至62.5 d,但快速积累持续时长从19.7 d增加至35.1 d。增加行距显著提高单株成铃(0.9个),对铃重及衣分无显著影响,籽棉及皮棉产量显著增加16.7%和17.4%。行距对植株养分积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S1处理氮积累总量(907.0 kg·hm-2)、磷积累总量(58.3 kg·hm-2)、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55.7%和P2O569.1%)、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32.1 kg)均最高;而S3处理氮积累总量(664.5 kg·hm-2)、磷积累总量(38.9 kg·hm-2)最低,S2处理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48.5%和P2O560.3%)、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28.6 kg)最低。【结论】综合来看,一膜三行下植株养分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行距,更适宜作为高效机采的行距。  相似文献   

19.
控释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控释氮肥在夏玉米上的最佳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掺混比例及减少施氮总量20%的处理对夏玉米产量、氮素积累、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同施肥量的普通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全量及减量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植株氮积累量。完熟期100%包膜尿素处理、70%包膜尿素处理、50%包膜尿素处理和50%包膜尿素减氮处理氮积累量分别较普通尿素处理增加了16.46%、39.02%、20.97%、8.22%。控释氮肥全量及减量处理对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趋势基本无影响。控释氮肥全量及减量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与相同施肥量的普通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全量及减量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中70%控释尿素处理产量最高,增产率达12.33%。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