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苍溪县推行小蚕专业共育的基本经验是加强领导,统一管理。该县制定的《小蚕专业共育管理实施细则》(草案),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巩固、提高探索出来的。它对促进该县蚕茧增产和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收到了显著效果。为使全省小蚕专业共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将该县制定的《小蚕专业共育管理实施细则》(草案)介绍于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小蚕共育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省目前生产上小蚕共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化小蚕共育公司、联户共育和小蚕共育专业户4种类型的共育模式及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了评价,期望探索出适合广东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小蚕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介绍柳城县小蚕共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小蚕共育创新技术的创新经验和推广成效,进一步分析小蚕共育存在共育室之间发展不平衡、商品小蚕质量不稳定、商品小蚕市场竞争有恶化趋势等问题,并提出需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共育设施和配套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商品小蚕市场生产销售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小蚕共育产业化趋势、小蚕共育经营请工难、小蚕共育投入成本上升、共育劳动生产条件改善、共育叶质恶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小蚕共育面临全新的发展生存环境,对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重点和创新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小蚕托养共育是小蚕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小蚕托养共育具有确保小蚕共育用叶叶质、提高小蚕质量、减少共育室劳动力投人等作用,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专业化共育室叶质下降和请工难的矛盾。采用小蚕托养,可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曾平 《蚕学通讯》2004,24(4):35-35,45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长特点而推广运用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目前我区已全部实现了小蚕专业化共育,但由于共育户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小蚕共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达不到共育目的.为此,我们于2002年对全区小蚕共育作了一些改进,以加强共育户的责任心,提高共育技术水平和共育质量为目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进 《广西蚕业》2016,(1):60-62
通过分析墨江县小蚕共育推广的现状,总结得出小蚕共育存在共育室条件差、共育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小蚕共育效益差、共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蚕农对小蚕共育认识的正面引导、完善共育设施和人员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严格共育技术规范、以优惠政策对小蚕共育扶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钱忠兵 《中国蚕业》2011,32(4):56-58
从专业小蚕共育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如皋市专业化共育小蚕面临的效益、人员、风险及技术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小蚕专业化共育体系建设的建议,即加强蚕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保险机制建设、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石泉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小蚕共育大户,适度规模、科学有序地推广小蚕共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芳  吕勇 《广西蚕业》2013,(4):25-28
根据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在广西蚕区的研究应用情况,比较该技术与传统蚕匾小蚕共育技术的差别,阐述做好眠起处理在小蚕共育技术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叠框式共育小蚕眠起处理的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黎新进 《广西蚕业》1994,31(2):49-49,46
苍梧县人和镇种桑养蚕主要集中在人和、福传两个村.1993年,这两村有桑日50公顷,养蚕2840张,产鲜茧70多吨,产值60多万元.这里是197d年开始种桑养蚕,第2年该县农业局技术员首先在这里推广小蚕共育,至今已有19个春秋。随着桑蚕生产的发展,这里的小蚕共育室由原来1个增到6个,年共育量由原来不到100张,增到2800多张。1993年平均单张产茧24.6公斤,比不共育的乡镇平均增产6公斤。  相似文献   

14.
苍溪县从80年代以来实现了小蚕共育专业化,对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根据苍溪10多年来的共育实践,谈谈小蚕共育技术及经营管理.1 小蚕共育点的设置1.1小蚕专业共育的经营形式及规模苍溪县的小蚕共育形式经历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的集体共育、联户共育,发展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5.
如东县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桑田面积7.5万亩,年发种量近20万张,产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本县一直实行小蚕集中共育。全县现有1130座小蚕共育室,参与共育人员10000人以上,拥有一套比较全面的小蚕共育技术,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通过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了广大蚕农饲育小蚕的麻烦,省工节本,尤其给小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饲育微环境,为生产优质高产的蚕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东的蚕桑事业的稳步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昌旭 《广西蚕业》2002,39(2):29-30
小蚕共育技术是我县近年全面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经几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养蚕经济效益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和接受。为使这项新技术更完善 ,笔者认为有必要更进一步地规范共育设施和饲养技术标准 ,使小蚕共育质量不断提高。1 物色好“小蚕共育员”是提高共育质量的基础小蚕共育操作员简称小蚕共育员是一个园区范围蚕农的技术骨干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蚕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因此 ,物色和选定好小蚕共育员意义十分重大。1 .1 小蚕共育员及共育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小蚕共育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小蚕共育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小蚕共育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种业延伸化.管理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小蚕共育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助于提高养蚕质量、降低养蚕成本、推进蚕桑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安县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蚕共育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化,小蚕共育的经营已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小蚕共育在叶质、防病等方面出现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蚕共育的质量,必须开展小蚕共育专用桑树品种、培肥管理、防病及规模化共育技术等新问题的研究,建立与产业化共育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钱银川 《蚕桑通报》2009,40(1):55-57
海宁市盐官镇新星村九组许正林是当地有名的养蚕和规模承包小蚕共育大户.全年饲养蚕种35张左右。30多年来,除了自已养蚕外,还帮助解决了本镇及周边乡镇缺劳力、缺技术农户养小蚕难的问题,最多一年承包小蚕共育512.25张。规模承包小蚕共育不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承包小蚕共育规模也逐渐扩大,为海宁市首位。由于饲养管理技术到位,分蚕到户后农户有问题还可进行咨询和得到技术指导,经共育的蚕产茧量稳,深受蚕农的欢迎。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规模承包小蚕共育情况、效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