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龙 《食用菌》2007,29(4):14-15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hyllum fumosurn(Pers.:Fr)Kurn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1]。宾王菇因生长在宾图王府附近和民间传说而得名。该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菌肉细腻,久炖不绵,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多年来当地供销社大量收购,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野生资源骤减,部分宾王菇发生地已灭绝,此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宾王菇资源,保护草原,恢复植被,为人工驯化栽培研究提供参考。2000年以来,笔者多次到宾王菇发生地进行调查工作,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宋莹 《食用菌》2013,(6):17-18
研究以宾王菇4号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矿质元素为硫酸镁及外源激素为赤霉素(GA);再利用最佳单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葡萄糖2.O%,牛肉膏1.O%,硫酸镁0.15%,GA3m∥kg,原种摇瓶培养期为9d,大大缩短了宾王菇固体原种45—60d的生产周期,可为以后规模化生产宾王菇提供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3.
宾王菇史话     
王兴龙  陈彦 《食用菌》2016,(6):68-70
宾王菇在辽宁省彰武县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它既不生在深山峡谷,也不长在茂密森林,宾王菇有其自己的特殊生长环境,其主要分布在四合城乡宾图王府附近的通河岸边草炭地上,海拔140~170 m,出菇的区域狭小而固定,形成大小不等的蘑菇圈,沿蘑菇圈可连年发生。因有风味独特,菌肉细腻,数量稀少,当地百姓一直把它视为珍品。清光绪年间,科尔沁左翼前旗扎萨克多罗宾图郡王用此菇招待亲朋好友,春节进京朝见皇帝贺年必以此菇为贡品。宾图郡王为了保护宾王菇资源满足自己的享用,对宾王菇发生的区域采取封禁手段,从光绪年间至民国围封了半个多世纪,宾王菇由此而得名,这种叫法沿袭至今。宾王菇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背景,深厚的历史底蕴,为进一步弘扬宾王菇文化,突显宾王菇名称的浑厚有容,就需要了解宾图郡王与宾王菇的相关历史,展现宾王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2个宾王菇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考查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宾王菇菌株共检测出11种酶带类型,菌株间酯酶同工酶谱带分布呈多样性,同一个取样地区菌株间谱带相似,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Jaccard距离0.76为切割点将供试菌株聚为3类.结果表明:阜新地区宾王菇菌株遗传资源丰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王兴龙  林文  张士义 《食用菌》2009,31(5):60-61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Pers:Fr)Kum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宾王菇因生长在宾图王府附近和民间传说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李晓  张士颖  刘俊杰  李玉 《食用菌》2010,32(3):18-18
宾王菇也称"宾郎菇、一窝鸡",是一种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研究利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拍照。详细描述了宾王菇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8.
张敏  李红  苏君伟 《食用菌》2009,31(4):36-37
对宾王菇[Lyophyllum fumosurn(Pets.:Fr)Kurnmer]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d上宾王菇菌丝生长最好,培养基j、c次之,因此适于母种的生产;培养基m上菌丝生长整齐,但没有出菇和老化现象,适于母种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21,(5)
介绍大棚吊袋两头出菇栽培宾王菇技术,该技术对空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采收宾王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好。  相似文献   

10.
宋莹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刘岩岩 《食用菌》2011,33(3):28-28,35
研究对宾王菇原种(也称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结果是宾王菇菌丝在2%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1%石灰和1%石膏拌匀的麦粒培养基上表现出生长快的优势,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瓶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宾王菇原种生产时的培养基质,研究还发现加入草炭的麦粒培养基虽然平均生长速度稍慢些,但菌丝长势比较壮,菌丝形态较完整,生产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军  林文  王兴龙 《食用菌》2006,28(1):16-17
在辽宁省彰武县境内,每年夏秋季节,生长着一种味道鲜美的珍稀食用菌,当地农民俗称宾王菇(宾郎菇),查新资料表明,国内外无报道,笔者经四年人工驯化,现已成功人工栽培,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为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的烟色离褶伞,地方名又称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 (Pers.:Fr.)Kummer。命名为烟色离褶伞,并认定“未见有驯化培养的报道,在我国属首次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12.
宋莹  刘岩岩  刘刚 《食药用菌》2013,(5):293-294
<正>食用菌母种质量的差异对出菇的时间、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宾王菇(烟色离褶伞)、大球盖、香菇、虫草、滑菇等几个食用菌品种的母种传统接种方法通常是采用接种针挑取高粱米粒大小菌块接于斜面琼脂培养基上,然后  相似文献   

13.
宾王菇原产在彰武县四合城乡通河两岸,相传成吉思汗的二弟第十七代嫡孙宾图郡王经常派人采集和重金收购此蘑,用以招待亲朋好友以及到京城送礼.由于此蘑生长在彰武县养息牧河源头,四合城域内,又是在宾图郡王居住的辖区,风味独特,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且数量稀少,当地百姓自然把这种生长在草炭地上,菌盖烟色、白体、群生、实心、有弹性的蘑菇称为宾王蘑菇,此叫法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4.
李红  张敏  刘俊杰 《食用菌》2010,32(1):37-38,46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宾王5菌株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最佳无机盐、最佳pH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宾王5菌株母种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1.0%,蛋白胨0.3%,硫酸镁0.15%,pH7。  相似文献   

15.
张洪路 《西南园艺》2004,32(1):58-58
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够及时,或者碰上气候异常、温差大,易形成一些畸形菇或劣质菇,俗称为“次品菇”。这些次品菇如果不作处理,直接作为鲜菇进入市场,售价甚低,而且销路不畅。如果将其烤制成干菇,不但可以升值,而且销路好。烤制技术如下:1原料处理将鲜次菇剪柄,剪柄长短应根据菇形、菇肉、菇质、菇面来确定,并可分为去糠、剪半脚、剪平脚3个等级。一般而言,菇面小、菇肉薄、菇脚长的香菇,以去糠为宜(保持全脚);菇面大而圆、菇肉薄、菇质松软的菇,可取其半脚(即剪去菇脚的一半),取值范围为1~1.5cm;菇面大而圆,菇肉厚而坚硬的,以取平…  相似文献   

16.
棉秆混合基质进行樱桃番茄穴盘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腐熟棉秆、菇渣、炉渣为原料,组成复合基质进行樱桃番茄穴盘育苗.结果表明:腐熟棉秆:菇渣:炉渣=2:1:1、腐熟棉秆:菇渣:炉渣=3:1:1、腐熟棉秆:菇渣:炉渣=2:1:2三个配比(体积比)是较好的育苗基质,而且成本较低,整个苗期不用施肥.  相似文献   

17.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lx、CO2浓度为2 029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野1号”至“野6号”的6个平菇品种的幼龄菇,成熟菇和老龄菇三个生育期的营养成份和抑菌的动态变化。供试材料均为作者自行培育。采菇标准:幼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下,盖缘内卷;成熟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菌盖展平;老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盖缘反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脂肪、灰份、含水量:脂肪按索氏法抽提,上气相层析测定,不同品种平菇的脂肪含量有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中幼龄菇脂肪含量最低(平均1.32%),成熟  相似文献   

19.
表一干香菇品种(露地栽培用) 司:种菌兴13E春出 (低从)出菇时期与出菇特征品种特征及栽培注意点 出菇期:1月下旬一4月底.寒潮过后.菇场的最高气温持续在8℃以上开始自然出菇,出菇主要集中在春季。菌兴101初冬春出(低中机) 出菇期:11一12月、2月中旬一4月中旬。初冬时菇木场的最低气很低于8℃后开始出菇,受到5℃以下低温刺激后出菇增多.春季菇木场的最高气温持续在10一13℃时出菇集中。菌兴241春秋生(中低温) 出菇期:10月下旬一招月上旬,2月上中旬一‘月中下旬。秋季菇木场的最低气温持续低于10℃后,放倒菇木即开始出菇。春季经低很刺激后,…  相似文献   

20.
提取江苏、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地区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橙色乳菇(L.akahatsu)和鲑色乳菇(L.salmonicolor)共25个子实体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序列,对GenBank下载和本次及以前测序的松乳菇ITS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碱基替换类型进行分析,从GenBank下载乳菇属其它8个种,构建乳菇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松乳菇ITS序列共有20 bp长度的变化,碱基C、T含量大于G、A含量。变异位点ITS共有99个(ITS1 58个、5.8S 4个、ITS2 37个),其中主要是T与C的转换,转换与颠换位点数分别为8和5。ITS1、5.8S、ITS2中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分别为2.34、1.95、1.12。基于ITS序列计算不同地区松乳菇间的遗传距离,江西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与西班牙序列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2,云南和法国序列间遗传距离为0,是同源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松乳菇和红汁乳菇、橙色乳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