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肃北县是河西绒毛山羊的中心产区,为了探讨其被毛品质和生产性能,为今后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981年我们在中心产区的数个生产队羊群中,随机采样成年和周岁公母羊共30只山羊被毛,对其肩部、体侧和股部毛样完成了7个项目的测试工作,证明该种山羊被毛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明确趋化素样因子3(CMTM3)基因在优质笔料毛性状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研究关键基因CMTM3在优质笔料毛羊群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MTM3基因甲基化状况与优质笔料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MTM3基因在优质笔料毛羊群体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非优质笔料毛羊群体,而优质笔料毛羊群体的甲基化水平则高于非优质笔料毛羊群体,优质笔料毛羊群体的甲基化水平为84.7%~87.4%,非优质笔料毛羊群体为80.0%~81.6%;CMTM3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一研究提示CMTM3基因参与了优质笔料毛性状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金浙 《农家参谋》2014,(7):21-21
可用来喂羊的青料主要有红薯藤、花生藤、甘蔗梢、大豆秸、蔬菜叶、野草、牧草、树叶等.任何时候都必须保证青饲料的供应,饲喂量可占整个饲料的80%~90%.粗饲料主要指成熟后的农作物秸秆、秕壳等.粗饲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羊的采食量和健康,一般应低于30%.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山羊异食癖发生因素、治疗经验体会、防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山羊规模养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新泰红毛山羊是山东省东南部泰沂山区的一个地方品种,属肉、绒、皮兼用型品种,该羊原产于新泰东部山区龙廷一带,是经过新泰人数千年来精心选育而成的中华山羊品系中的独特品种。全身被毛呈棕红色,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醇香可口,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安卡拉山羊原产地土耳其安卡拉山区,能耐-40~-70℃严寒,不耐热,羊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20世纪90年代引入河南省桐柏县示范牧场试养,经过多年的驯化和纯种繁育,基本掌握了该品种的生长繁殖特性和疾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羊食毛症是羊异食癖的一种,主要是日粮中缺乏含硫的氨基酸引起羊吃毛的异食现象。1发病情况2014年12月份,一养羊户来兰溪市畜牧兽医局反应,家里饲养的二十多只母羊,5窝刚断奶的小山羊20只,部分羊只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被毛凌乱,无光泽,反应迟钝,驱赶不动,许多羊发生舔啃自身皮毛、相互吃毛的现象,用了驱虫药和健胃消  相似文献   

8.
<正> 安哥拉山羊是世界著名的毛用山羊,因羊毛品质极为优美,故在国际市场上特称“马海毛”。我省于198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哥拉山羊24只,其中成年公羊6只,试图通过杂交,引入安哥拉山羊的优良基基,来改造我省粗毛山羊。为使这一优良品种在我省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将安哥拉山羊品种特性及国内外杂交效果,做一简单介绍。一、原产地及分布安哥拉山羊是人类最早培育的农畜品种之一,原先集中饲养在土耳其安哥拉省,由此得名。目前世界上有安哥拉山羊约 1110余万只,主要分布在土耳其、美国、南非、澳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放牧山羊的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选用77只贵州本地黑山羊,按体重大小平均搭配随机分成7组,每组11只,在全放牧条件下日补精饲料量150g/只(试验2~4组添加Ⅰ号微量元素预混料,试验5~7组添加Ⅱ号微量元素预混料),进行60d饲养试验,探索其对放牧山羊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在以放牧为主的山羊精料补充料中加入微量元素预混料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增重速度、饲料报酬、蛋白质转化效率以及山羊成活率,且添加Ⅱ号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饲养效果好于Ⅰ号,其中以精料补充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7.7%的效果最佳,其饲料报酬为0.90,蛋白质转化效率为6.30,平均日增重达167g/只。  相似文献   

10.
11.
山羊轮癣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病例,并且很少发表过有价值的报导。这促使我们从摩洛哥调查和报告这一病例。材料和方法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高山中心区,对9个农场的322只土种山羊作轮癣调查,除用萨布罗氏琼脂培养外,还用显微镜观察皮屑和毛,确定是皮癣菌。在13只2—5月龄的患病山羊上研究了身体不同部位损伤的分布。结果在所有农场,只是2—12月龄之间的山羊被感染。早期患处呈典型的圆形,过一定时期渐渐融合,出现由苍白色薄片物覆盖着的不规则的大斑块。多疣毛癣菌是在所有农场中调查确定的皮癣菌。发病率在10—40%之间。平均数为17.7%(表1)。患羊身体上不同部位感染的百分数如下:颈100%,肩和后肢77%,前肢、腰和耳62%,躯干和尾54%,脸和腰部46%,口部、颈下垂皮、体侧、背和腹38%,眼周围31%,头和会阴部23%,颌骨间隙15%。被调查的13只羊中,有两只已感染到全身,4只身上感染8一14处,3只感染7处,4只感染2—6处。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一次黑山羊养殖场暴发的皮肤癣菌病原,采集患病羊病变皮屑进行病源分离,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并采用CLSI M38-A2微量稀释法筛选敏感天然药物。结果表明:分离的真菌菌落形态、孢子和菌丝结构与疣状毛癣菌相符,其ITS序列(登录号:KX619436)与Pchelin公布的T.verrucosum(登录号:KU378220)同源性最高,达99.99%;18味天然药提取物对分离真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试验表明,知母的抗菌效果最好(40 mg/m L,160 mg/m L)。这表明,引起该养殖场黑山羊皮肤癣菌病的病原为疣状毛癣菌,知母为该分离菌的最佳敏感天然药。  相似文献   

13.
对冬毛期育种核心群的蓝狐不同体表部位的被毛进行活体采样,用毛样重量比例法测定其被毛密度。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和不同部位的被毛密度差异较大。被毛密度以背中部(23 688根/cm2)最大,腹部(8 946根/cm2)最小,十字部(19 359根/cm2)和臀部(16 940根/cm2)居中。背中部被毛密度是反映个体毛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蓝狐被毛密度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被毛密度最高个体为20 217根/cm2,最高部位(背中部)31 919根/cm2,平均被毛密度最低个体为14 092根/cm2。公狐与母狐的平均被毛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用毛样重量比例法来换算被毛密度的方法是可行的;该场育种核心群的蓝狐毛皮品质优良,对其优异的种质资源应该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高精料条件下延胡索酸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瘤胃液在含底物(玉米粉、豆粕和黑麦草)和延胡索酸(0、4、8和12 mmol.L-1)条件下发酵24 h。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期内,不同浓度的延胡索酸均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同时显著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其组成,降低乙酸的浓度及比例,增加丙酸的浓度及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在12~24 h提高了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P<0.05),8 mmol.L-1组和12 mmol.L-1组的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在16 h和24 h也有显著提高(P<0.05)。在12、16、20和24 h时,3个添加组乙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酸比例则明显提高(P<0.01),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4 mmol.L-1延胡索酸添加组的乳酸浓度在12、16、20和24 h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延胡索酸能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液中TVFA及丙酸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对于调控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及屠宰测定分析,对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能显著提高本地山羊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生长速度、屠宰率和净肉率,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山羊胚胎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把未分化或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裂球或细胞移入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并使之融合,成为G0代克隆卵。将G0代克隆卵移入同期发情的山羊输卵管中培养5d,回收得到克隆胚,选择其中正常发育至8~16细胞的克隆胚,将其胚胎细胞再移入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并进行电融合,构成G1代再克隆卵,129枚G0代克隆卵和143枚G1代再克隆卵移入同期发情的山羊输卵管,获得G0代克隆羊2只和G1代再克隆  相似文献   

17.
筛选出了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的较理想方案;应用此方案,受体羊与供体羊同期发情率为83.3%;每头次供体羊卵巢上平均有12个卵泡发育,平均有7.7个发育成熟的卵泡排卵;供体羊采巢成功率为91.7%;受体羊胚胎移植妊娠率为50%。1986年3月5日出生第一头经胚胎移植的羊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对湖南省马头山羊中出现的间性(Intersex)羊进行的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群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指出:羊群中所见偏雌性和偏雄性间性羊,均属雄性假两性畸形,间性是双亲以杂合状态携带的间性基因(i)在某些后代纯合的结果,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且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把未分化或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裂球或细胞移入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并使之融合,成为G_0代克隆卵。将G_0代克隆卵移入同期发情的山羊输卵管中培养5d,回收得到克隆胚,选择其中正常发育至8~16细胞的克隆胚,将其胚胎细胞再移入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并进行电融合,构成G_1代再克隆卵。129枚G_0代克隆卵和143枚G_1代再克隆卵移入同期发情的山羊输卵管,获得G_0代克隆羊2只和G_1代再克隆羊4只。介绍了产生克隆动物的各个技术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与克隆动物出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1985年4月15日—11月8日,我们进行了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首先筛选出了应用PGF_2α、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和应用PMSG、PGF_2α、HC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的较理想方案。应用上述同期发情方案,对18头羊进行处理,同期发情率为81.1%。应用上述超数排卵方案,对12头供体羊进行处理,平均每头供体羊卵巢上有12个卵泡发育,有7.7个发育成熟的卵泡排卵,共采集到发育正常的胚胎21个。其中19号供体羊,一次采集到7个发育正常的胚胎。把发育正常的17个胚胎(余下胚胎留作标本)分别移植到10头受体母羊的输卵管内,其中妊娠5头,妊娠率为50%。共获得5个胎儿,移植胚胎成功率为29.4%。在1986年3月5日上午9时,13号受体羊经过148天的妊娠生一公羊羔,初生重为3,05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