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红水河二级电站位于红水河水库下游1.5km的刘子文村,利用水库西干渠灌溉余水发电。电站总装机3×250kW,设计水头13m,单机引用流量2.5m~3/s,1号、2号两台机组于1983年10月运行发电。1988年电站扩建,3号机组于1989年3月运行发电。电站有10kV输电线路与系统联网。随着小水电工作重点的转移,电站建立了经济责任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调度及运行管理两个方面,探讨提高渠道电站发电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强调水头、流量两个因素在渠道发电中的经济性与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并对运行水位界定的合理性与发电效率,以及选择水位、流量的最优控点,改善机组运行条件,优化工况,实现渠道电站低耗、高效的经济技术双优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石头河水库建库初期,功能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从1996年开始,水库功能逐渐转变为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及发电。随着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建成,水库功能的变化对1号机组影响巨大。这就要求对1号水轮机进行增效改造,使其适应水库水能条件的变化,并解决长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这两方面要求,研究了改造的途径,提出了可行的改造方案,设计了具体的改造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可资同类老电站增效改造借鉴。  相似文献   

4.
飞来峡水利枢纽运行以来,始终表现出水量利用率低、发电效益低的状况,汛期尤甚。分析认为,洪峰流量4000~5200 m3/s的场次洪水过程,水库调度可使机组不停机,减少机组停机时间;优化机组运行环境,提高发电水头,减少水头损失和洪尾提前回蓄等措施,都能有效提高枢纽水量利用率,明显提高发电效益。措施在实施中不会给防洪调度带来不良影响,对今后水库调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调度及运行管理两个方面,探讨提高渠道电站发是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强调水头,流量两个因素在渠道发电中的经济性与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并对运行水位界定的合理性与发电效率,以及选择水位,流量的最优控点,改善机组运行条件,优化工况,实现渠道电站低耗,高效的经济技术双优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合水水库地处粤东韩江水系 ,梅江河一级大支流宁江河中游 ,是兴宁市最为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总库容 1.1亿 m3 。合水水电站是利用水库结合下游灌溉、工业、民用水进行发电的坝后式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 32 6 0 k W,其中有 196 2年兴建的 2× 35 0 k W机组 ,1989年因农田灌溉需要重建了一台 1× 16 0 k W机组及 1992年新建的 3× 80 0 k W机组 ,共三个电站 6台机组。自 1992年新机组投产以来 ,在逐步完善内部管理的基础上 ,不断挖潜革新 ,以强化管理、科学调度为核心工作内容 ,以安全生产取效益 ,不断扩大发电规模 ,全站由 1992年的总…  相似文献   

7.
新型双向潮汐发电水轮机组性能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多年运行数据,分析了潮位与运行参数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双向灯泡贯流式水轮机多工况运行的水力特性,并对原始设计水轮机的灯泡比、导叶安放角、导叶及转轮叶片翼型等进行了优化设计,综合多个设计方案确定了优化后的水轮机整体流道尺寸.对优化设计的机组还进行了模型机组模型验收试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江厦潮汐试验电站6号机组中,真机的实际运行表明新型水轮机组可实现正反向发电、抽水和泄水等6种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正、反向发电效率较潮汐电站中运行的其他机组均提高了6%以上,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节约水资源,充分利用水能发电,在原有水电调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机组分类处理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短期经济运行模型。为适应调度要求, “以电定水”模式的梯级水电站的短期经济运行,兼顾了上下游电站利益、水量平衡、生态平衡,做到梯级电站群水能利用率最大,且经济性最优。整个过程分为上下游电站负荷分配和站内机组优化分步进行的策略,在优化中首先对同一电站的机组进行分类,根据机组能量特性曲线的异同将同一能量特性的机组归为一个等效机组。另外在进行负荷分配时采用有效约束区间,有效避免了水电机组出力在汽蚀震动区内,带来机组损坏的问题。该方法的实现使得梯级电站之间的出力分配有了理论依据,便于调度人员根据优化结果下达发电任务。机组分类和模型分步优化的方法避免了整体优化时约束条件过多无可行解或进入死循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福建沙溪流域水电站群统一调度系统,采取统一测算电量、最优分配各台机组负荷、龙头水库小流量补偿下游电站发电流量、利用区间洪水等经济优化调度措施,提高了流域整体水量利用率和水能利用率。该调度系统对流域串联式水电站群经济调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运行管理方面,探讨提高小水电站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强调水头和流量两个因素在发电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强调调度管理和设备管理是提高电站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小水电站普遍存在供水量不足,对利用小水电站机组宽裕量多发无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根据机组工作特性曲线结合水头和流量确定机组最佳效率区,确保机组在最优工况下运行,实现全站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解决非线性、非凸、多约束、复杂时空耦合等导致的梯级水电站调度问题,降低耗水率,提高整个梯级水电站群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水平,以金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了电网需求、机组安全等约束条件,融合逐步优化动态规划算法与智能算法,实现日发电计划的精细化编制,并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优化算法(POA)进行优化调度后,水电站发电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电量增加幅度在2.7%~3.4%.研究了梯级电站的厂内负荷分配与机组组合的问题.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与优化算法,建立了满足水电网电力输电安全约束、设备安全管理等多目标的机组开停机和负荷调节优化模型,以耗水率最小为目标将负荷分解到电站各机组,计算各时段机组出力过程.在实际运行中,电站超出日发电计划出力,在偏差考核范围内尽量满发,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增效扩容改造后水电站的发电、生态和社会效益更稳定发挥,优化水力发电机组运行组合,根据电站现存问题,结合考虑“引红济石”调水量后的径流水能计算成果,合理确定与五里峡水电站工程实际相匹配的装机容量和机型。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比选获得的技改方案,能较好匹配电站日常运行水能指标。机组装机容量和台数能适应径流丰、平、谷年来水量的灵活调节,水能利用率及转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弃水量减少,达到预期良好的技改增容和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第三抽水站利用上游余水发电、抽水时间远大于发电时间的特点,为了优选出可逆式水泵机组最佳发电方案,介绍了利用水泵机组倒转发电的基本情况及其效益,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水泵机组倒转发电方式;从经济方面对水泵机组倒转发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对江都三站多年发电收益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投资与收益的关系方面,分析比较了3种发电方式的净效益终值.结果表明,大型泵站利用上游余水倒转发电,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发电功能的取舍与发电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抽水与发电的主次关系和综合效益;与建站时采用变极发电方式相比,江都第三抽水站更新改造采用变频发电方式,虽然增加了变频机组,但主电动机成本下降,总设备费用下降,发电功率提高了30%~35%,且不影响水泵机组抽水效率,技术可行,运行可靠,容易实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河流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与普及,考虑河道生态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结合海南省牛路岭水库一库两站联合调度问题,分析确定了适宜、次小、最小三种生态需水量,建立了牛路岭一库两站生态-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并开发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程序。针对丰、平、枯三种典型年份,通过优化调度计算,得出了不同年份各种生态需水量情况下的发电效益值,并将其与牛路岭水库现状调度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河道生态需水对发电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优化调度模型在兼顾河道生态需水的基础上,可明显增加牛路岭水库的总发电量。本研究既为牛路岭一库两站联合调度提供技术支持,又可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多年调节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的合理控制是保证水库(群)长期正常运用的关键。在分析了多年调节水库发电量与水库蓄能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其年末消落水位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使用模糊多目标动态规划的方法进行求解,在给定权重下可一次性得到多年调节水库的最优年末水位及相应的最优发电策略,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如何在广西现有源荷特性的基础上更好开展水电优化调度,以广西电网直接调度的五大流域主要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水电站的调节能力、运行水头、气象因素、径流特性等分析,结合源荷关系中的水电预测难、负荷变化快、调度关系复杂、综合用水多等特点,提炼出流域电站特性差异和电源负荷变化差异的有效结合点,提出不同调节类型水电站在...  相似文献   

17.
龙羊峡节水增发电考核系统研究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梯级调度的原则是龙羊峡和刘家峡两库联合调度,龙羊峡是多年调节水库,针对这一特点,结合龙羊峡和刘家峡两库联调原则,提出多年调节水电站节水增发电考核计算方法,以提高电厂的水能利用率,并开发了相应的可视化计算软件,便于电网调度。  相似文献   

18.
梯级引水工程水位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引水工程整个系统在进入稳态运行后,在各站的抽水流量或首级站进口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做出运行决策,调整各梯级站间的水位,达到整个系统总能耗最小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大型引水工程各梯级站水位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解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电站过速试验中机组转速升高的影响因素,着重从模型机组飞逸特性曲线及机组转动惯量两方面分析。在水电站过速试验中,由于机组不带负荷,水轮机工作点必然在飞逸曲线上,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机组过速试验结果,证明了影响转速升高的最主要因素是模型机组飞逸特性曲线,转动惯量对转速升高的影响不大。同时文中以某一水电站机组过速试验中转速高于设计值为例,分析了设计值与试验值差别的原因所在,为该电站的设计及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且对类似工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