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醴陵双季稻栽培历史很久,晚稻连年螟害严重。示范区位于醴陵东乡,靠近浏阳,包括汆溪、南桥、潼塘、渣江,黄甲、三铺,富里等地,稻田面积约3万5千亩,是醴陵螟害突出严重的地区。过去这里全都是双季连作,因连作晚稻往往遭受严重的螟害,后被迫改为间作。近年政府号召连作比间作能增产,才又逐步恢复连作。今年间改连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水稻主要害虫——螟虫,消灭螟害,增加水稻产量,华东区于1953年9月1日至九日在南京华东殷业科学研究所举行了"华东区1953年治螟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代表,除华东农林水利局、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华东各省区的代表外,尚有我国水稻重要产区的中南、西南两大行政区的代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的代表。就这次座谈会的性质和出席  相似文献   

3.
茶稻间作系统水稻旱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安徽山区茶园的气候和生态特点 ,提出了茶园间作水稻进行旱育稀植的一整套技术方法和操作措施 ,为茶园旱作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紫云英是湘、赣一带广泛种植的冬季稻田豆科绿肥作物。它的优点是:(1)播种期限长,一般自白露到寒露。湖南湘乡中稻区有立秋播稀的;宜春农业试验站有霜降後数日犁田播种的,每亩青量仍可達1,700斤;(2)成熟期较苕子早,在立夏前後(苕子到芒种),因此,稻田留种的,早禾插秧推迟不多,如加工加肥,可不减产;(3)青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螟的办法很多,但针对某一地区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办法的还不多,往往是一般性的布置。兹将我在邵阳地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解决邵阳螟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能得到各地从事治螟工作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一、消灭越冬螟虫:肯定消灭越冬螟虫是根治螟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但在具体作法上,不能把消灭越  相似文献   

6.
一、示范区的基本情况 示范区选择在南昌县历年螟害发生最严重的向塘、吴石两个区,沙潭等10个乡,共有水田面积154,457亩。其中:双季稻田占35.42%;一季早稻田占43.36%;一季晚稻田占21.22%。栽培制度极为复杂,群众有“栽要栽到秋,割要过霜降”的说法,恰当的形容了水稻移栽、收割的连贯性,因此也就为三化螟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  相似文献   

7.
1994~1997年,在安徽省霍山县原种场进行茶稻间作技术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新辟茶园5年内实行茶稻间作,由于采用施肥及地膜覆盖等措施,比单作茶园土壤肥力有所增加,夏季地面温度下降,茶园内相对湿度增加,有益于系统对光、热、水、气资源的充分利用,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稻谷3300kg,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对解决贫困缺粮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稻田培育蟹种在唐海县已是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利用稻田培育出大批幼蟹,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有名的稻田养蟹之乡,1亩水稻田可收水稻500kg,蟹种0.5kg,培育成二龄扣蟹50kg,产值1万元,亩利润5000元。  相似文献   

9.
针对吉林省主稻区的部分稻区化控难的稻稗和稻李氏禾进行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抗性特征的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稻区已存在对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产生抗性的抗药突变型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和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Leersia orygoides L.(SW)]。不同稻区间抗药特征、发生频度有差异,延边稻区、松原稻区发生多种抗药生态型稻稗,而且抗药突变型发生频度高;延边稻区、通化稻区发生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  相似文献   

10.
今年农业科学通讯二期上刊登了我的"请螟虫专家争鸣"的短文后,不久,就听到有人说:"自己应当先鸣起来"。我不是螟虫专家,只不过做了几年治螟的推广工作,没有什么系统资料可以用来争鸣。但是为了螟虫问题争鸣的实现,我想先就栽培治螟和毁灭稻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请专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就稻鸭共育前、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作简单的介绍,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稻思达在稻田环境中的降解与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思达(Oxadiargyl),化学名称为5-特丁基-3-[2,4-二氯-5-(炔丙氧基)苯基]-1,3,4-恶二唑-2-(3H)-酮。这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研究开发的新型恶二唑酮类芽期选择性除草剂。其杀草活性极高,在杂草芽前或芽后早期施用,对水稻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双季稻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已显著提高,因此,“单改双”“间改连”在许多地区已成为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双季稻生育期长,给害虫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晚稻螟害特别严重。而且早稻一定要早插,晚稻才能赶上季节;因此,运用迟栽避螟的方法,已不适应于双季稻地区。要想双季稻区根本解决螟害问题,就得首先解决如何才能把越冬螟虫消灭得好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改制后的新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禽种业》2008,4(22):72-72
鸭子放养在晚稻田里,担负起“稻田卫士”的责任。近日,由奉化市农技服务总站攻关的稻鸭共育生物防治技术,赋予了一群鸭子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南方稻区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与单季常规晚粳相比,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偏低,是造成参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单季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高于常规品种,在出糙率和精米率上有竞争优势,但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方面却低于常规品种。2年试验相关分析表明,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常规晚粳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且年度之间差异较大。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说明每穗实粒数是决定杂交晚粳组合产量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杂交晚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杂交晚粳稻育种应重视稻米外观品质的改良和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开展河北滨海稻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模式研究,对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规格、产量、利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产量为750~1 200 kg/hm~2,成虾体长90 mm左右,体重30 g左右;水稻和虾的总利润为77 598.6~109 098.6元/hm~2,较单一种稻模式总利润高75 264.597~106 764.597元/hm~2。  相似文献   

18.
19.
冀东滨海稻区随着农业机械化推广普及,水稻采用插秧机插秧,虽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提高插秧质量和降低成本,但给本田化学除草带来除草不彻底形成草荒不利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出了机插秧稻田发生草荒的原因,归纳出了稻田杂草发生的群落组合,制定出了相应的科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河北滨海稻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模式的试验,对该区域稻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产量、规格、成本、利润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模式的构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每公顷产量约为750-1200kg,成虾体长90mm左右,体重30g左右;每公顷水稻和虾的总利润为77598.6-109098.6元。比单一种稻模式每公顷的总利润高75264.597-106764.59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