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因此需要的采茶劳力多,而如今劳动就业面广,所以采茶工来源日趋短缺,工价也连年上涨,劳动力紧张势必造成采茶粗放,茶叶品质下降,工价上涨又直接影响到茶叶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为此积极推广机械采茶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相似文献   

2.
我场是以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营茶场,共有茶园面积2000亩。因茶园面积大,所需劳力多,特别是因采工紧张,粗采滥采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1995年采用机采,使当年毛茶产量达250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1994年130吨增长92.3%,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提高茶场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一、推广机采益处多1.机采可节省劳力,提高功效,降低成本。茶叶生产季节性强,采茶用工多,引进机采后,原来需200多人才可完成的采摘任务,现只需25人左右就可完成,可节省87.5%劳力。机采平均台时产量达400公斤…  相似文献   

3.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用工量大,季节性强的一项作业,采摘合理与否对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生育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手工采茶所花的工时要占茶园常年管理用工的50%以上.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采茶旺季,一些大中型茶场,劳力不足已成为茶叶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限制因素.江苏省农林厅茶叶站近年来在部分茶场开展了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研究,并在有条件的茶场积极进行推广,以提高工效.为探讨实行机械化采茶后对茶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而进行本项跟踪调查与田间取样分析,目的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茶提供田间施肥与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国营民乐农工商联合公司茶场由于体制多变,茶园失管,加上土壤瘦瘠,茶树生势较差,产量较低,职工收入亦比较低.一九八四年兴办职工家庭茶场,茶叶生产连年增产.在一九八四年增产基础上,一九八五年春茶又获得大丰收,至五月五日止,完成茶青365,500斤,比去年同期增产茶青81,900斤,增长28.78%;增加产值32,400多元,增长32.65%.茶场提出办好家庭茶场的三条标准:  相似文献   

5.
机械采茶以其具有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等优点已成为茶叶采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大中型国营茶场,茶园面积大而集中,采摘高峰期需要大量的人力,不仅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采摘净度差,粗老采现象严重,使茶叶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机采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茶叶采摘高峰期劳力不足的矛盾,实行嫩采勤采,最大限度发挥茶鲜叶的经济价值。根据安徽省国营周王茶场的试验推广经验,机采同手采相比,增产10%以上,可适时掌握采摘期,鲜叶质量大有提高,级外茶的比例减少。机来每公斤采摘费为0.09元,只占人工手采的5…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采摘管理,实行手采和机采相结合近年茶季雇工来源减少,工价猛增,加之春茶后期和夏、秋茶季正值农忙“双抢”,采茶劳力矛盾突出,经常出现滥采现象,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认为: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特点和茶区实际情况,推行手采和机采相结合是适宜的。名茶,高档茶用手采;大路茶用机采。既能解决劳力矛盾,又能保  相似文献   

7.
采茶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而费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采茶用工多而外来采茶女工又日趋减少,利用机械采茶已势在必行。1机采茶园取得的效果和经济效益1.且节省劳力,提高1效,降低成本笔者对本市冬瓜岩茶场、黄龙茶场、九曲精制茶场调查,三个茶场茶园面积计666公项,本引用机采前约须采茶工200人左右,引进机采后,只需采茶工50人左右。机采平均台时产量360公斤,平均每人每台时产量70公斤,而手采平均每人每小时只可采8公斤,机采比手采提高功效8倍多。机采平均每斤茶青包括机器损耗,油费等只需0.1元,而手采每斤茶育…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单人电动采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我国茶叶采摘目前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随着产业转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采茶劳力十分短缺。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各茶叶主产地全部出现采摘工严重短缺,比例达20%~60%,采摘工价也比2009年上涨10%~50%,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大范围的采工荒[1]。采  相似文献   

9.
我省茶园机采效益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茶业作为我省农村传统支柱产业和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项目,是农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它对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省茶叶采摘技术相对滞后,特别是绿茶区,茶叶采摘大多以手工采摘为主。加上近年来山区劳力相对缺乏,采茶工资上涨,成本增加,强采、滥采、漏采、不及时采现象较为普遍,使得茶叶产量质量下降,综合经济效益不高,要改变当前这一状况,使我省茶叶生产稳步持续发展,茶叶采摘必须实行机械化采摘,才能省工、省成本、创效益。本文就我省茶叶生产现状,浅谈我省茶叶机采若干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顾海川 《茶叶》1989,(4):17-19
随着我国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增加,采茶所需的劳力日趋紧张,这对茶园面积集中的国营茶场、社办茶场及土地相对集中的专业户更感困难,因而机械采茶已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场于1978年开始进行了茶园机采、栽培技术及加工的研究,由于课题经费后期无来源,于1985年将前阶段试验告一结束,现将本阶段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幼龄或重修剪、台刈后的茶树,一般要经过2~3次定型修剪。目的是促进单轴分枝向合轴分枝转化,树冠向矮、壮、宽、密方向发展,塑造蓬面宽阔的采摘面,为茶树高产、稳产、优质奠下基础。但近年来,由于农村生产体制的改变,茶园由茶场集体经营向个体专业户转化。农村闲散劳力日益减少,尤其是水稻的春插、双抢期间,出现劳力短缺,使正常投产茶园茶叶老在树上不能适时采,造成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另  相似文献   

12.
雷天 《中国茶叶》1996,18(4):40-41
茶叶的科学采摘与管理,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保证茶树旺盛长势的重要生产措施。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福建省上杭县茶叶采摘上出现迟采、乱采、强采,甚至无人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茶叶生产。为探究原因,提出对策,笔者曾对该县主要乡、村茶场的采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以及个人的浅见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马钢生活服务公司茶场(以下简称马钢茶场)有茶园700亩,其中投产茶园550亩,年产干茶4万公斤。近年来,随着人们商品经济意识的增强,茶叶生产上采茶劳力日见紧张,致使茶叶采摘已不能按照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进行,粗采、滥采现象严重,呈现一种无控制的自由状态,严重阻碍了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茶场.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来确保鲜叶的采摘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马钢茶场为扭转茶叶采摘上失控的被动局面,从1991年春茶开始,试对以往的鲜叶验收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改革的具体做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采茶效益显著:兼论我省实现机采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采茶(简称“机采”)比传统手工采茶(简称“手采”)提高工效21倍,降低成本30~50%,且能保证品质,提高单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目前,日本、台湾、阿根廷已基本全面实现了机采,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正在积极研究推广。我国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但进展缓慢。八十年代,机采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生产基层要求解决手采雇工难、工价高的愿望强烈,我省研究推广机采意义重大,实现机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制茶种类多,茶树品种多,老茶园、低产茶园多,丘陵山地茶园多;手采茶园的机采改造,机采茶园培育,机采技术及配套农艺技术等系列技术理论与实践尚未解决。解决的途径:提高认识,加快步伐;立题研究,协作攻关;先行试验,以点带面;系统解决,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机械采茶的效果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广机械采茶技术的紧迫性茶叶采摘是一项耗工最多、季节性很强的茶园作业。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投入茶叶生产的劳力日趋减少,普遍出现滥采和粗采现象,降低了茶叶品员,同时,也带来了劳务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当前鲜叶成本约占茶叶生产总成本的80%,而采茶工资又占了鲜叶成本的40%~50%,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另外,由于手工采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在  相似文献   

16.
英德市岩背茶叶公司前身是英德市岩背镇(现并入黄花镇)南房村的一个村办茶场.种有茶园200多亩,茶树品种多为黄金桂,梅占及其它品种兼有之.办场头几年,因投入不足,管理也不善,加上强采、滥采,导致茶树未老先衰,失去了应有的生产力,对此,群众失去信心,茶场涣散.  相似文献   

17.
英德市岩背茶叶公司前身是英德市岩背镇(现并入黄花镇)南房村的一个村办茶场。种有茶园200多亩,茶树品种多为黄金桂,梅占及其它品种兼有之。办场头几年,因投入不足,管理也不善,加上强采、滥采,导致茶树未老先衰,失去了应有的生产力,对此,群众失去信心,茶场涣散。上世纪90年代,在上级业务部门——英德市茶叶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指导下,茶场改为承包责任制,把茶园作为科技兴茶、改造落后茶园的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春茶采摘劳力尤为紧缺.为此,珪前茶场购置了双人弧形修剪机1台,双人弧形采茶机3台,对黄旦、本山、毛蟹、梅占等四个品种在修剪的基础上,培养整齐树冠,全部用采茶机采茶,大大缓解了采茶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铁观音茶树树冠开张,枝条斜生,分枝部位低、角度大,稀疏不齐,机采效果差,仍需人工采摘。因采摘顶芽未开腱的铁观音鲜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茶叶采摘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采茶劳力十分短缺,往往出现滥采、迟采和采老叶等情况,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及茶树下一轮新梢的萌发生长.因此,广大茶区对实现采茶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近30年来.我国研制的10多种采茶机以及从日本进口的多种采茶机,使用效果都不大理想,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茶园管理水平较差,不适应这类往复式采茶机要求之故.鉴于我国茶国现状,笔者试制了一种新型采茶机——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该机1992年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2225538·5,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茶叶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区劳力日趋紧张,不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着眼,推行机械化采茶,将给我省茶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茶叶生产的下一步突破,关键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这个意义来说,抓住了推广使用采茶机,必然带动了推广茶树良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整个茶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在我省实现机械化采茶,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努力,决不能等待观望贻误时机。要加速进行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使用采茶机做好思想、技术、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