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促进玻璃钢渔船产业健康发展,弥补大型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的空缺,实现中国大型玻璃钢渔船设计建造的自主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完成"十三五"渔业发展目标,本文从大型玻璃钢渔船的远洋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大型玻璃钢渔船船型、作业环境、成型方式和船体结构形式,对比了目前国内玻璃钢渔船的建造技术,分析了当前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存在缺陷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根据树脂和玻璃纤维材料的特性和适用性,从模具的建造形式、原材料的选取、成型技术、深层次连接的混合式船体结构形式和复合夹层的船体板与甲板5个方面,进行技术要点阐述,并在某大型玻璃钢远洋渔船建造过程中进行实验验证,效果良好。本研究为中国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对玻璃钢渔船舭龙骨连接形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舭龙骨在水中所起到的阻尼作用,计算渔船舭龙骨板所爱的应力;并根据4种玻璃钢骨架的剥离试验数据,计算出玻璃钢渔船舭龙骨的连接强度。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选出了适合不同玻璃钢渔船的舭龙骨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玻璃钢材料的特点和玻璃钢船体的糊制工艺等原因,在船体与主机机座的连接上采用了相应的措施,选择了合适的预埋材料和对机座纵桁处的高低差的调整起到或减轻了玻璃钢渔船易产生振动等问题,可有效地提高渔船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玻璃钢渔船,国外叫FRP渔船,船体用玻璃钢材料制造,专门从事于渔业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11.8 kW定置网玻璃钢渔船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定置网渔船性能和推广小型玻璃钢渔船,设计了11.8kW(16hp)玻璃钢渔船。船体总长11.89m,船宽3.30m,型深0.95m,吃水0.70m,设计航速6.5kn,鱼舱装载量6t,满载排水量12.5t,自持力15d。船体结构全部采用玻璃钢材料。型线设计成单折角型舭部、舷顶外飘、巡洋舰尾。船艏、艉、底部用耐磨材料进行了处理。稳性满足Ⅲ类航区要求,操纵性、耐波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玻璃钢渔船与同类型、同尺度、同功率的钢质渔船进行效益对比。通过两种渔船的造价和使用年限的折旧额、维修费用、节能增效、综合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比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玻璃钢渔船的优势和明显的增益结果。使建造企业和渔民尽快提高对玻璃钢渔船的认识,选用玻璃钢渔船,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玻璃钢渔船与同类型、同尺度、同功率的钢质渔船进行效益对比。通过对两种渔船造价和使用年限的折旧额、维修费用、节能增效、综合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说明了玻璃钢渔船的优势和明显的增益效果。  相似文献   

8.
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的优劣影响其生产使用及其行业发展。为探索影响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的因素,根据已建造玻璃钢渔船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影响其建造质量的关键因素。运用鱼刺图分析法进行分析,以影响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的因素为中心目标,分别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与处理、以及建造工艺完善3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将设计因素、原材料因素、工艺因素作为鱼头,其他细分因素作为鱼骨,寻找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绘制复合式鱼刺图;将鱼刺图作为基础模型,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整合、筛选、甄别,建立便于建造现场管理和控制的系统模型。对造成玻璃钢渔船建造质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玻璃钢渔船自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出现以来,因被使用者证实具有使用寿命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维护保养方便、抗风浪能力强等优势而在世界上渔业发达国家迅速推广应用。我国建造玻璃钢渔船能力较10年前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已具备设计与制造中小型各种作业方式玻璃钢渔船的生产技术能力。本文根据我国玻璃钢渔船生产及技术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玻璃钢渔船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齐鲁渔业》2009,26(4):57-57
近日,我省一玻璃钢渔船建造骨干企业成功拿到了为安哥拉建造1000艘玻璃钢渔船的大额订单。该项目订单是在当前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签订的,对推动我省玻璃钢渔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批船依据我国现行的玻璃钢渔船建造规范设计,为4.2m艉挂机敞口钓鱼船。鉴于该批船数量大、尺度小、设备少、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1.
据普查,福建省现有各类海洋捕捞渔船32556艘,平均功率45.9kW。其中拖网渔船4425艘,占总功率的53.3%,产量占总海捕量的42.3%,受燃油涨价和资源衰退影响,许多拖网船亏本经营、全省现登记在册的定置网渔船有7389艘,定置渔船的大型化、钢质化,并向外拓展已成潮流。全省围网船376艘。全省现有渔船总数太多,捕捞结构不合理已成主要问题,减船转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渔船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渔船发展的现状:捕捞渔船数量多、规模大、能耗高,木质渔船仍是捕捞渔船的主体;渔船玻璃钢化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但发展滞缓;远洋渔船建造技术基础初步形成;船型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成效。指出了我国渔船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渔船装备老化现象严重;船型杂乱;主机配置及船机桨匹配差异大;玻璃钢渔船推广应用难度较大;过洋性作业渔船装备面临升级换代;大洋性作业渔船整体性能落后。提出了发展战略:重点推进近海渔船"以小置大、以钢代木"工程,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加快实施远洋渔船装备国产化进程;发展现代化科学考察船和渔政管理船;鼓励发展海上养殖渔船与休闲垂钓渔船。  相似文献   

13.
The commercial fisheries of the lower Amazon: an economic analysis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This study characterizes the fishermen and the commercial fishing fleet of the lower Amazon,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5446 boats operating out of the city of Santarém in 1997.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boats was based on 50 interviews with boat operators. Larger and smaller boats use essentially the same technology,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shing strategies. Smaller boats supply local markets and their catch consists of a large variety of fish species. Larger boats tend to specialize in a small number of catfish species, and supply fish processing plants. Smaller boats are less efficient in terms of 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kg fisherman–1 day–1), but are more efficient economically, earning more for each unit of capital invested than larger boats. Most boats operating from Santarém have a storage capacity of <4 t. Boats in this size (0<4 t) account for 87% of the total fleet direct employment, and 73% of total income. Thus despite the lack of attention from regional policy makers, these smaller boat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income and employment in the lower Amazon region.  相似文献   

14.
渔船是渔民出海捕鱼的主要工具。从古至今,泉州海洋捕捞渔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木帆渔船时期、机帆渔船时期、钢质渔船时期。本文在对三种类型渔船发展历史沿革进行回顾的同时,重点对近20年来钢质渔船的发展变化进行总结,并对渔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江苏省刺网渔业生产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抽样调查获得的2014年江苏省沿海刺网渔船生产数据,对江苏刺网渔业生产和渔获结构时空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刺网渔船基本为本地近海生产,未出现远赴外地渔场生产情况;江苏中部以北近岸水域为刺网渔船主要作业渔场,而中部以南近岸水域少有渔船作业,可能是因为受航道、其它网具占用渔场、或捕捞对象分布习性等因素影响。伏季休渔前后在江苏中北部近岸水域,冬末春初在长江口渔场中部外侧水域,生产情况均相对较好,这可能与捕捞对象产卵、越冬行为相关。吕四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江苏刺网渔船主要作业水域,随着水温季节性变化,其生产范围会相应往北部和南部水域适当扩大;年初主要集中在吕四渔场,年末集中在大沙渔场;伏休前生产范围最广,伏休后生产范围有所收缩。另外,刺网捕捞主要渔获为价值较低的小个体鱼类和虾类,传统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低。由于刺网网目尺寸偏小,加上拖网、张网和多重刺网的泛滥使用,对渔业资源补充造成危害;刺网已经失去了传统上被认为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优良特征,建议管理部门重新考虑相关管理策略,开展针对各个渔业种群进行差别化精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烟威渔场主要底栖动物种类及使用拖网进行捕捞情况,分析了40马力渔船所用2种拖网的结构、性能、渔捞效果,对100-185马力渔船的传统拖网提出了采用双底纲、低口长袖、单拖作业等技术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情速报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雪森 《水产学报》2003,27(6):600-605
The neon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ig fisherie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of O. bartrami fishing-ground better and supply O. bartrami fishing-ground information for Chinese fishing boat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fishing condi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system of O. bartrami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 The system was based on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database, which included the catch data of O. bartrami (total yields, count of total fishing boats, fishing position etc. ) and oceanic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ST, SST gradient etc. ).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bout case-based reasoning was also combined with GIS component technology successfully in the system. The process and function of system establishment are composed of four parts: setting up of case database for central fishing-ground and i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knowledge reasoning of fishery information, GIS visualization analyzing as well as trend forecasting of central fishing-ground and information production mapping. At last as an example of the results, an experimental central fishing-ground forecasting of O. bartrami from 9 to 15 in July 2002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was given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three class similar searching forecasting central fishing-ground would move west, and indicating that forecasting of the system for O. bartrami central fishing-ground was correct by comparing to real fishing-ground from 16 to 22 in July 2002. Consequently, artificial intelligent expert system technology about case-based reasoning is a useful method for fishing condition and fishing-ground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18.
在渔船备件费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建立渔船备件费用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该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的优点。实例计算证明,渔船备件费用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模型可以用于渔船备件费用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遥感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的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开发利用大洋性生物资源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是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发的大洋性渔业资源之一,因此利用卫星来监测渔船时空分布动态成为了解秋刀鱼渔业资源变动的重要数据源。本研究采用峰值检测和阈值分割等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夜间灯光数据进行识别,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渔船位置信息和数量进行提取分析。通过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的渔捞日志和经过筛选的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渔船列表数据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用的夜间灯光渔船识别方法可以精确识别西北太平洋密集作业及外围分散作业的秋刀鱼渔船。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分析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变动。结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数据绘制等温线,进一步分析作业渔场的时空变化,发现夜间灯光渔船作业的温度范围随着秋刀鱼洄游而变化。2016年7—9月渔场的SST波动较大是因为这一时期秋刀鱼在黑潮—亲潮广泛的交汇区域洄游,分布更为广泛,9月之后作业渔场SST变动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将来会对远洋渔场环境实时变化、鱼群分布预测、渔船动态及法律支撑等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 2014 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船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 对渔船捕捞产量及渔获物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江苏沿海渔船捕捞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 多数在近海生产、少有渔船远赴外海生产, 除个别月份, 少有渔船在长江口航道中生产, 长江口近岸北侧常年有该类渔船生产, 在江苏近岸 20 m 等深线附近水域形成了一条连贯、且相对高产的水道走廊。渔船生产具有季节性, 在水温偏低的冬季, 渔船趋于向外、向南扩展生产, 而在水温偏高的夏季则趋于向北扩展生产。渔获物结构比较分析发现, 主捕对象存在季节变化, 分别出现虾类(1—4 月和 10—11 月)、毛虾(2—3 月、5 月和 11—12 月)、梭子蟹(9—11 月)等渔获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 而杂鱼杂虾除 1—4 月和 11 月比例相对偏小外, 其余月份比例均较高, 虾类资源与其他杂鱼杂虾资源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文献比较分析发现, 渔获物中的杂鱼杂虾与经济鱼类幼鱼之间有对应关系。基于研究结果, 建议定置张网伏休时间提前一个月、并加强伏休后渔船捕捞网目尺寸的管理, 以确保足量补充群体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