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双季引种巴西陆稻IAPAR-9的气候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巴西陆稻IAPAR-9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从气候角度对广西双季引种巴西陆稻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得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广西大部地区不适宜双季引种巴西陆稻;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广西推广发展巴西陆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广西甘蔗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苏永秀  李政  孙涵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52-255,259
根据甘蔗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确定了广西甘蔗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a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考虑地形的影响,按1km×1km细网格推算出无测站地区气候区划因子的空间分布,并对广西甘蔗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优化广西甘蔗布局以及趋利避害提高产量和含糖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划分巴西陆稻"IAPAR9"适宜种植区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贵州多年引种巴西陆稻 (IAPAR9)的试验资料与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影响生育的关键气象因子和指标 ,并采用GIS技术推算出贵州不同地理背景下 1km× 1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 ,对巴西陆稻的适宜种植区域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4.
GIS在广西龙眼种植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广西具有发展龙眼的适宜气候条件,却由于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而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广西龙眼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龙眼生长发育的限制性气候要素,确定了龙眼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89个站点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平台上按1 km×1 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了小网格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其残差部分进行空间内插;将推算结果和插值结果进行迭加,实现对区划指标小网格栅格数据的订正,使推算的结果更为精确。采用GIS技术对龙眼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该区划按种植龙眼的气候适宜性,将广西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绘制了龙眼优化布局的细网格区划专题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龙眼品种的优化布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并分区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采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气候区划方法,对江西万安县脐橙种植区进行综合气候区划,使农业气候区划朝气候规划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八角的气候生态特性及其经济布局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八角的气候生态特性,在分析八角生长发育对气候、土壤、地形等生态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及1:25万地形数据,采用GIS技术及小网格气候资源分析方法,对广西八角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按照区划结果将广西八角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给出了细网格区划专题图,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发展八角的对策建议,为广西八角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Holdridge分类系统的内蒙古草原类型气候区划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105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的年降水量、年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确定了内蒙古各草原类型区上述三个气候要素的界限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内蒙古草原综合气候指数(GCI),确定了定量化的内蒙古草原类型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对该指标划分的内蒙古草原类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内蒙古草原类型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划分的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内蒙古实际的草原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内蒙古草原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贵州西部春薯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贵州西部地区15个气象观测站1978-2010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春薯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贵州春薯生产安全布局、品种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马铃薯平均气象产量与同期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出春薯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有8个:海拔高度、生育期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7月平均气温、7-8月昼夜平均温差、5-7月降水量,每个指标分3级,对应最适宜、适宜和次适宜。通过对各站点的气候资料及其对应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基础信息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式。依托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模式进行网格距为100m×100m以及精确到贵州西部地区乡(镇)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得到春薯最适宜区占贵州西部面积的52%,适宜区占45%,次适宜区占3%。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纹党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选取≥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干燥度、年日照时数4项气候要素作为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按照气候分区,分别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对区划指标按照100m×100m的细网格点进行推算。用GIS软件制作完成细网格的甘肃省纹党种植气候区划,划分出最适宜、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区划结果表明,甘肃省陇南山区的文县、武都、宕昌、舟曲的大部分地区,礼县、西和的部分地区,成县、康县的少部分地区,是纹党种植的最适宜或适宜气候区,是发展纹党生产潜力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木薯的生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木薯的主要产区,不过因木薯对气候条件较为敏感,导致了广西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适宜木薯的种植。由此,通过对木薯的生长特性及以往种植经验的研究,选择出了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以及年日照时数这4个指标作为木薯种植的生态气候区划指标。以县为单位,根据2 a收集到的各县的气象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木薯种植的气候进行区划,按照木薯种植对气候的适宜性把广西各县分别划为最适宜、次适宜、适宜以及不适宜种植木薯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江西省优质早稻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在亚热带山区气候考察多项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地形,地貌特征,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融合农业和气象专家的思想,利用1961-1996年的气象资料和GIS中的数字高程数据,进行江西省优质早稻适宜种植区的划分和评价,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南平市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紫花苜蓿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地形、地貌特征,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过程,融合牧草生长信息和农业气象专家的思想,进行南平市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的划分和评价,为南平市紫花苜蓿种植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86个气象站点1992-2005年的气象数据为依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992-2005年香蕉平均气象产量与同期气候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香蕉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根据广东86个站点1970-2009年的气候资料及对应站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基础信息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区划指标空间分析模型,推算出1km×1km的气象要素分布图。依托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综合评分标准进行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得出广东省气候上最适宜种植香蕉的土地面积占17%,适宜区占18%,次适宜区占25%,不适宜区占40%。研究结果可为广东香蕉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南平市锥栗气候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平市气候分析和锥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地形、地貌特征,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结合果树和农业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利用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GIS中的数字高程数据,进行南平市锥栗适宜种植区的划分和评价,为闽北锥栗种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适宜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和生育期下限温度等热量指标;利用1971—2000年全省81站逐日气象资料,在50km×50km网格上内插得到水稻生育期活动积温和可能生育期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Et数的实测值对比,结合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将黑龙江省水稻适宜栽培区初步划分为五类,得到各水稻主栽品种的适宜分布区域,结果可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指导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区金银花气候生态适应性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和收集金银花生态方面的相关资料,以金银花道地产区之一的山东费县、平邑等地气候条件为参照,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金银花的气候生态规律和环境因子对金银花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归纳提炼出对金银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的气候指标因子,建立气候指标因子的空间分析模型Y=f(、L、h),应用1∶250000地理信息资料和GIS分析技术将四川盆区金银花生产划分为四类区域,为四川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盆区东北部的南江、通江等地为最适宜区,而沐川绝大多数区域仅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City Star(3.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广西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开展了容县沙田柚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开展县级农业气候区划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8.
广西名特优水果气候适应性分析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分析了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等广西主要名特优水果适宜生长的生态气候指标,确定其在广西适宜栽培气候区,提出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为发展名特优水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陕南柑桔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是柑桔种植北缘地带。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根据陕南秦巴山区近30a的气候资料,采用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4个因子作为陕南柑桔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柑桔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并对各适宜区柑桔生长气候条件优劣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陕南柑桔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海拔700m以下的浅山丘陵区,在适宜区内,应根据地形特征,选择冷空气不易堆积的"难进易出型"丘陵坡地栽培,以减少冻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