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块生境优良、生态原始的芦苇沼泽类内陆湿地,其自然生境及丰富的鱼类资源,为迁徙雁类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及能量补充食源。大量的雁类种群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七星河湿地作为停歇觅食地,七星河湿地保护区成为我国雁向北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旅游胜地     
<正>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是以观赏具有中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湖泊、鸟兽、黄榆、苇荡和杏树林等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区内有各种珍禽258种,其中仅鹤类就有6种,目前世界上仅有的1500多只一类保护珍禽丹顶鹤中,就有60多只在这里生息繁衍,向海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鹤类观赏区之一。区内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潋滟的湖泊,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绿浪翻滚的蒲草苇荡,牛羊亲吻着草地,鱼虾漫游于池塘,渔  相似文献   

3.
把鹤类及其生境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评估鹤对生境的选择性,利用Neu方法通过可获得性系数与可利用性系数比较评估鹤对生境类型的偏好,研究了2001—2006年黄河三角洲鹤类与生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沼泽是鹤类偏好性选择的生境,为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优先选择的生境。潮间带是鹤类回避性选择生境,为白鹤和丹顶鹤优先选择的生境。河道、养殖池、农田和草地4类生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重,鹤类利用较低,年度间利用情况变化大。当生境类型发生改变时,鹤类会自主选择更为适宜的生境并导致对其它生境的选择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采用ANDWI_ISODATA法对2013─2020年艾丁湖的湖泊面积进行了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8%以上;在此基础上,根据湖泊干涸期湖底ASTER GDEM数据,对2013─2020年艾丁湖的湖泊水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艾丁湖湖泊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艾丁湖湖泊面积和水量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2017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17 km2和3369.17万m3;湖泊水量的年内变化呈现春季储水、夏季干涸、秋季和冬季回水的规律;在春冬季,湿地保育区水量丰盈,直接与主湖区形成整体湖泊,呈现“J”形;在农作物生长季的4─6月份,艾丁湖湖泊水量对农业用水的补给占到35%左右,而降水占农业用水的比例只有1%左右。  相似文献   

5.
向海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是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向海保护区居民和外来人员的生产和生活的不合理性,对向海湿地环境造成很大威胁,耕地开垦规模大导致湿地缩小的同时也造成湿地水资源污染,这对水鸟栖息、繁殖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向海保护区自2016年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向海湿地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向海湿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夏季在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对蜻蜓目昆虫进行了采集,分析了该地区蜻蜓目昆虫的地理区系和多样性特征。本调查共采集11种,隶属于4科10属;蜻蜓区系种类偏向古北区;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衡水湖湿地生境多样,不同生境中的蜻蜓多样性指数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2011年察尔森水库向向海湿地应急调水的监测过程,分析和评价了调水前后水量的变化以及水质的改善。为有效改善向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安全,采取适当的补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隐蔽物、水源、人为干扰等多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生境,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顶鹤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不断萎缩,破碎化现象严重,对于丹顶鹤的生存极为不利.适宜生境退化是由于天然降水的波动,但最主要还是人为活动干扰所致.虽然保护区内适宜生境呈现明显的退化,调查表明丹顶鹤的数量却逐年增加,一方面是丹顶鹤的数量还远远未达到保护区湿地的承载量,另一方面可能是丹顶鹤对于退化的生境具有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特点在于其通常具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增强了湿地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其中植物供氧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水量平衡对于湿地处理效果的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碳、氮和磷平衡有助于理解湿地系统的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湿地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通常不等,准确计量湿地的进水水量和出水水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北温带湿地景观,是鸟类重要的栖息、繁殖的天然场所.区内丰富的鸟类资源为开发科普、科研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了给观鸟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介绍了分布于向海的鸟类分目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北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是我国北方红松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个通过森林认证的自然保护区。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有助于提高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为生态功能区划布局,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货币化补偿政策提供价值评定依据。  方法  根据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从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3个维度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全面重新估算。  结果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9 366.42 × 104元/a,平均每公顷价值8.22 × 104元/a,高于已有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价值研究和全国森林的平均水平。按具体项目划分,生物多样性保护(36.80%) > 涵养水源(21.34%) > 保育土壤(19.88%) > 固碳释氧(15.02%) > 净化大气(5.61%) > 累积营养物质(0.80%) > 服务社会(0.39%) > 社区发展(0.14%)。  结论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应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延续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可持续的源动力。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及保育土壤等生态功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891.23hm2,占研究区域的4.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685.14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和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通过记录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Grusmonacha)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了东滩保护区白头鹤生境适宜性,分析了保护和管理野生白头鹤种群的适宜空间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白头鹤主要活动于农田生境和滩涂生境。在农田生境中,白头鹤对居民耕种区及活动区存在明显的选择性(P0.05);公路、植被指数等因子对白头鹤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干扰(P0.05)。在滩涂生境中,白头鹤对潮沟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P0.05),主要分布于生境斑块密度低和植被指数低的区域(P0.05);人为活动对白头鹤分布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不考虑人为干扰因素的制约下,崇明东滩保护区越冬白头鹤潜在适宜栖息地的面积为172.2km2,最适宜生境面积为4.5km2;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白头鹤的实际适宜生境面积为101.7km2,最适宜生境为1.4km2。  相似文献   

14.
潘小艳  王俊  张漪  刘恩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58-159,177
河南省董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和繁殖基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保护区鸟类栖息地现状特点,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公平责任、全民行动三大保护原则,进而探讨了对鸟类栖息地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这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它鸟类栖息地的保护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水资源具有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的特点。针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紧张和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建设、进行生态恢复及杜绝水体污染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荒漠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对河南省南召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1目3科6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为优势种,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Odorrana sp.)为稀有种.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伏牛山区的栾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提出了对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奉节天坑地缝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气候和环境质量条件较好,适宜动植物的生存。保护区内植被保护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依据1991年版《中国植物红皮书一稀有濒危植物》统计,共有植物1285种,其中国家1~3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2、3级保护动物28种,另外还有未见报道过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黑龙江省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文献资料,归类统计和分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结果]经初步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药用植物75科189属241种;优势科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百合科等,优势属有蓼属和堇菜属等;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显著优势,其种类占保护区总药用植物的68.46%;在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78%;保护区共含有7种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其中濒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人参,渐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刺五加、胡桃楸、黄芪、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结论]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加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宣传,严禁进山乱砍、乱挖、乱踩及破坏植被等行为;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需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对区域内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生态补偿是对为保护环境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居民进行补偿。以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生态补偿过程中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公众参与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充分保障在地居民的知情权、生存权以及直接的经济利益,从程序性权利入手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与保障民生共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结合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专题研讨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设计了一套自然保护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共有4个层次7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采用DPS7.55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