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冬小麦农大93(单核期花药)为实验材料,运用Mg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线粒体基因atpA,atp6,atp9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差异,且它们的RNA编码异常〔1,4〕。atpA、atp6和atp9是线粒体基因参与ATP酶合成的3个功能性基因,ATP酶是生物能量代谢过程中具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种酶。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有关该酶在不育花药中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的报道。本研究选用了K型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为材料,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对其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花药组织中的ATP酶活性变化进行定位分析,从翻译产物水平上探讨线粒体3种基…  相似文献   

3.
水稻胚乳发育中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磷酸铅沉淀技术 ,对水稻 (OryzasativaL .)胚乳发育中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在胚乳游离核期和细胞化期 ,胚囊壁、细胞核和质膜上有ATP酶活性分布。在生长分化期的早期 ,ATP酶主要定位于胚乳细胞质膜上。在灌浆高峰期 ,糊粉层细胞的质膜、胞间隙和胞间连丝上有显著的ATP酶活性 ;亚糊粉层间的质膜上ATP酶活性较高 ;淀粉胚乳细胞的质膜、衰退的细胞核上有ATP酶活性分布 ;胚乳细胞的液泡、蛋白体周围分布有ATP酶。综合观察结果 ,认为ATP酶主要参与胚乳对物质的吸收和贮藏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菜豆细胞膜系统上Mg^2+—ATP酶热稳定性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选用耐性菜豆85CT-49762为实验材料,运用膜Mg^z+-ATP酶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细胞热锻炼前后膜系统热损伤的特点。结果表明:①细胞质的热凝固可能是膜热破坏的原因之一;②液泡膜比质膜对热更加敏感;③细胞膜系统上ATP酶失活不是导致膜热破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对7个甘蔗种和品种进行研究。甘蔗茎韧皮部细胞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质膜、伴胞核、小囊泡、充分发育的液泡膜和 P—蛋白上。野生种和栽培种茎韧皮部细胞 ATP 酶活性较高,而生产品种则较低。认为甘蔗茎韧皮部 ATP 酶活性与糖分的运输和抗性等有关。茎韧皮运输中,可能有 P—蛋白和 ATP 酶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7.
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桑蚕五龄幼虫中肠组织细胞中ATPase的亚细胞分布,ATPase仅大量分布在中肠圆筒形细胞的微绒毛和杯形细胞在肠腔的开口处、肠壁肌肉的肌质膜上、部分细胞的细胞质膜和细胞器及细胞质中。ATPase的这种分布状态与细胞的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水稻幼苗根细胞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幼苗经冷处理 ( 1℃ ,1 50 μmol/(m2 ·s) ,2d)后 ,根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均明显下降 ,而经低温锻炼 ( 1 4℃ ,75μmol/(m2 ·s) ,3d)的幼苗根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升高 ,锻炼后的幼苗再经冷处理 ,其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均与冷害前相近。  相似文献   

9.
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桑蚕五龄幼虫中肠组织细胞中ATPase的亚细胞分布。ATPase仅大量分布在中肠圆筒形细胞的微绒毛和杯形细胞在肠腔的开口处、肠壁肌肉的肌质膜上、部分细胞的细胞质膜和细胞器及细胞质中.ATPase的这种分布状态与细胞的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器中的定位与活性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机制,该文以抗性不同的毛白杨(高抗种)和北京杨(高感种)为研究材料接种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利用DAB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活性。通过分析酶活性区域的电子密度发现:无论抗病种还是感病种,接种后均发现细胞中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反应;抗病种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仅明显高于该种未接种的对照,也明显高于接种处理后的感病种,并且定位更广泛,在细胞壁、细胞间隙、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及质膜上均有大量定位;感病种酶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在质膜、局部核膜上有少量定位,且定位范围及强度均小于抗病种。   相似文献   

11.
毛竹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ATP酶的超微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埘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 De Lehaie]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的ATP酶进行细胞化学定位.竹秆基本组织细胞分化早期,细胞具有较高的ATP酶活性,细胞核、质膜、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膜系统上都具有ATP酶活性.随着基本组织的分化和发育,长细胞液泡膜上的ATP酶活性增强,而短细胞液泡膜上 ATP酶活性相对较弱;至仞生肇发育后期,质膜上的ATP酶活性升高;次生壁发育期,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显著增强,而长细胞的相对较弱;细胞核、质膜、线粒体、胞间连丝、内质网、质体膜、运输小泡膜以及细胞质内和胞间隙都具有ATP酶活性.在次生壁发育期液泡膜上已观察不到ATP酶反应物.长细胞质膜ATP酶活性从第4年开始降低,短细胞质膜的ATP酶活性始终很高,且无论生长期还是休眠期,短细胞一直保持旺盛的物质主动吸收和活跃的新陈代谢过程.同时短细胞内大量的运输小泡,具有的ATP酶活性,以及胞间连丝沉积有大量的ATP酶反应物,都表明短细胞与周围细胞间频繁、活跃的物质交流.短细胞不仅在物质运输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竹秆继续成熟的过程中可能参与长细胞次生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选用耐性菜豆85CT-49762为实验材料,运用膜 Mg~(2+)-ATP 酶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细胞热锻炼前后膜系统热损伤的特点。结果表明:①细胞质的热凝固可能是膜热破坏的原因之一;②液泡膜比质膜对热更加敏感;③细胞膜系统上 ATP 酶失活不是导致膜热破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要用4个品种、3个浓度、3个喷施时期的4×3×3完全随机裂区试验,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2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U-2对普通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四个供试品种各处理最高杀雄率分别达到99.5%,99.9%,97.2%和100%;杀雄率达到95%-100%的处理,其最高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达到66.9%,30.4%,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2的主要化学杀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U-2的适宜喷药时期为雌雄芯原基分化至化粉母细胞形成时期,反映在植株外部形态上为基部第二、三节间伸长期。(2)适宜喷药剂量为1-2kg.hm^-2。但不同品种对药剂的反应程度不同,针对某一具体品种而言,其最佳喷药剂量的范围却较窄。(3)BAU-2的化学杀雄效果取决于品种、施药量和施药时期,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论述了Ca2+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胁迫条件下(低温,干旱,热激等),胞内Ca2+常常显著增加,这种增加可以启动基因表达,激活保护酶活性,并参与活性氧代谢使植物能够适应环境胁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新型化学杂交剂BAU-2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经BAU-2处理后,在灌浆过程中输送到籽粒的物质浓度变小,干物质积累减慢,从而导致籽粒干物积累减少,粒重降低,而籽体积受影响较小。(2)BAU-2药剂浓度对籽粒灌浆有影响,表现为浓度越高,影响越大。(3)不同品种受影响程度不同,在两个供试品种中农大015对药剂较2410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用叶锈菌生理小种260,与小麦近等基因系Tc Lr26及其轮回亲本Thatcher (Tc)分别组成不亲和组合和亲和组合,在7日龄小麦叶片上接种叶锈菌,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对TaSnRK1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pSuper1300+-SnRK1表达载体对TaSnRK1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由RT-qPCR结果可知,该基因在不亲和组合中,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下降,且在12 h达到峰值;而在亲和组合中,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表达量远远低于不亲和组合。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SnRK1蛋白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TaSnRK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拟南芥At Myb2基因(GenBank登录号:AK229140)的c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拟南芥中叶片提取的总RNA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将拟南芥ATMYB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蛋白定位分析.结果表明:At Myb2基因cDNA全长为816 bp,编码272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具有2个典型的MY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DNA结合区,分别为23-70、79-118位氨基酸,属于典型的R2,R3-MYB转录因子;经过氨基酸比对发现,拟南芥ATMYB2蛋白与水稻的ATMB18蛋白同源性最高,为44.60%.对拟南芥At Myb2基因进行RT-PCR扩增,结果表明基因片段未发生任何突变;通过拟南芥ATMYB2与EGFP形成融合蛋白对AT-MYB2进行了定位,发现ATMYB2蛋白在细胞核内能够表达,符合作为转录因子的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钟俐  李冠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4040-4049
【目的】对接种白粉病菌前后的甜瓜叶片中Ca2+ 进行细胞定位分析,并探讨外源Ca2+ 对白粉病菌胁迫下3种同工酶的影响,为研究甜瓜在白粉病胁迫下的信号转导及抗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抗病性不同的甜瓜幼叶在白粉病菌胁迫下的Ca2+ 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法,对不同外源Ca2+作用并接种白粉病菌的甜瓜叶片的POD、CAT和S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白粉病菌2 d时,Ca2+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肉细胞胞质内聚集;液泡和细胞间隙内Ca2+水平急剧下降;接种白粉病菌6 d后,抗病品种‘MR-1’胞质内Ca2+水平又逐渐恢复至接种前的状态,Ca2+主要分布在液泡和细胞间隙,而感病品种‘JS’叶肉细胞内Ca2+在细胞基质中分布集中并聚集成大的沉淀颗粒,细胞结构逐渐破坏,直至死亡,在液泡和细胞间隙未发生Ca2+恢复现象。外源Ca2+对3种同工酶谱的作用结果为:与对照相比,营养液增施6 mmol•L-1 CaCl2可明显缓解白粉菌对甜瓜的伤害,其POD、CAT和SOD同工酶活性高于对照水平;营养液增施75 mmol•L-1 的LaCl3 显著抑制了甜瓜幼叶POD、CAT和SOD同工酶的活性。【结论】白粉病菌胁迫下,抗病性不同的甜瓜叶片中Ca2+的时空定位分布有差异:抗病品种中Ca2+由胞内钙库(即液泡)释放入细胞基质,之后又被泵回液泡,而感病品种中Ca2+仅发生从液泡向胞质释放的过程;外源Ca2+可能增加了Ca2+向甜瓜叶片内的运输,促进白粉病胁迫信号向植株体内的传递,提高甜瓜叶片保护酶的表达量及其活性氧清除水平,从而延缓白粉病胁迫对甜瓜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