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纳米线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纳米线制作的新型锂电池,这种电池比传统充电电池的储电量提高了10倍.其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电池阳极的储电量.当电池充电时,带正电的锂'离子将吸附住电流中的电子,并移动到阳极.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的剩余充电时间是电动汽车车主很关注的一个参数,由于充电剩余时间受到充电电流的调整进行变换,尤其是普遍使用的动力锂电池充电电流的大小受到充电桩、电池温度和SOC等多种因素制约,提出基于电池当前参数进行快速模拟电池全程充电过程的方法来估算锂电池充电剩余时间。在3 s内完成充电温升和随SOC的电流需求变化仿真,估算出电池剩余充电时间,并在出现异常时进行实时调整与末端矫正,经验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估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用纳米硅线制成的新型锂电池,该电池的技术关键在于提高电池阳极的储电量.当电池充电时,带正电的锂离子将吸附住电流中的电子,并移动到阳极.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放出原来吸附的电子,放出电能,并通过导电胶回到阴极.  相似文献   

4.
动力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简称SOC)估算则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发动机和电机动力分配的一个重要参数。文章以磷酸铁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电池特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LPV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与安时计量法相结合,实现磷酸铁锂电池SOC的实时估算。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该算法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市场》2004,(1):27-27
日本NEC公司开发了有机游离基电池,该电池采用了新原理,即采用锂离子充放电中高分子电的稳定游离基。根据在分子中增加游离基的有机分子特有的特征,估计可实现至少相当于目前锂电池的2倍的大容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拆机电池制作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选定用18650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菲涅尔透镜等作为产品的主要部件。通过各方面性能的权衡比较选择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同时用菲涅尔透镜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效率。  相似文献   

7.
兴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支持下,投资5000万元,成功开发出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并通过国家级实验室的检测。该动力锂电池采用镍钴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并加入纳米面料纤维管及企业自行研制的分散剂HW-1,大幅度提高了电池大电流工作能力,而且采用镍带作为负极导电板使电池放电表面升温不明显。同时,该公司自行研制的添加剂HW-2电解液,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装置,可以极大地降低电解液的燃烧性,解决了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俄亥俄州Nanotek仪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锂离子可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可以将充电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之久缩短到不到一分钟。目前,在电池技术上主要采用的是锂电池和超级  相似文献   

9.
招商引资信息项目名称投资总额生产产品及规模(产量/年)合作方式投资回收期企业名称宝石镶嵌及制造178万美元金项链33.3万条镶嵌首饰8.7万套合资合作2万美元新疆阿勒泰市珠宝工艺总公司生产锂电池300万美元高中档电池系列产品5000万只合资7万美元新...  相似文献   

10.
使用燃料电池的笔记本电脑 日本电气公司(NEC)宣布,该公司将于2004年推出一种使用燃料电池的笔记本电脑,这种电脑的连续使用时间可达5小时,高于目前使用锂电池的笔记本电脑。 电脑内的燃料电池含有一个装有甲醇的容器,电池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产生电能。在燃料用尽之后,用户须重新加注甲醇或是更换新的甲醇燃料筒。这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单一层相变材料与电池直接接触不紧密削弱了传热效果,积聚的热量导致电芯温度增加,存在起火安全隐患问题。基于此研究缺陷,拟结合热塑性塑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加热变软从而贴牢相变材料(PCM)与电池的特性,提出“HDPE-PCM-HDPE”的多层膜结构,旨在综合增强传热效果,提升PCM蓄热量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动力锂电池安全性。针对一个常见的5电芯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侧采用PCM:HDPE=4:1的多层结构,中间部分采用PCM:HDPE=3:1的多层结构时,均热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锂电池健康状态SOH(State of Health)是对锂电池监管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对锂电池健康进行了预测。将锂电池的容量退化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过该网络的传入层到隐藏层,再由隐藏层传输到传出层,进而实现了对锂电池老化数据进行预测,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误差最大不超过0.02,因而循环神经网络对锂电池的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铁质电池不仅比普通金属电池寿命更长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堪称新一代"绿色"电池。它是由以色列研究人员研制的。与常规的碱性电池相比,"超铁"电池的能量高出了50%,即其寿命延长了一倍,或者说其电能提高了200%。主持此项研究的以色列海法市技术研究所将高消耗率定义为:在照相机、CD播放机及移动电话机等的电池里贮存电能的快速消耗。他说:"在高消耗率的情况下,常规的AAA碱性电池每只只能持续使用几分钟,但是在同样情况下,AAA"超铁可充电电池每节可使用一小时以上。"这项已获专利的铁质电池研究是自186…  相似文献   

14.
功能奇特的移动电话电池防遗失电池:这种称为Safeguard的防遗失电池,是针对使用者常常不慎将移动电话遗忘在公众场合设计的。由于手机用户遗失手机的事时有发生,因而这种电池一经面市便十分走俏。该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高频收发装置,其发射部分贴装在电池上,有...  相似文献   

15.
用氯化钴作为原料,碳酸钠作沉淀剂,Co离子浓度为65~70 g/L,氯化钴/碳酸钠(摩尔比)比值在0.63~0.72之间,将沉淀剂加入氯化钴液中,沉淀pH在9.0~9.5,制备锂电池级碳酸钴盐。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前驱体锂电池级碳酸钴盐。  相似文献   

16.
燃料电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设计出以甲烷等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使用气体燃料和氧气直接反应产生电能,其效率高、污染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利用方式。但传统燃料电池使用氢为燃料,而氢既不易制取又难以储存,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此前科学家曾尝试用便宜的碳氢化合物为燃料,但化学反应产生的残渣很容易积聚在镍制的电池正极上,导致断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雷蒙·戈特及其同事使用钢和陶瓷的混合物制造电池正极,解决了残渣积聚问题。这种新电池能使用甲烷、乙烷、…  相似文献   

17.
快速充电及其稳压装置目前世界各国对可充电池的充电仍采用恒流或恒压充电方法,其充电装置没有设置自动检测和控制功能,充电时间一般为7~14h,而且电地容量充不足。由于被充电池的初始状态不一致(如电池只放去容量的一部分),往往还会造成电池过量充电,使电池受...  相似文献   

18.
直接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笔者构建了阴阳两极均为液体杂多酸的光催化剂生物质燃料电池,其中杂多酸既是光催化剂也是储存电子的载体。以葡萄糖为燃料,研究了该电池在不同的燃料浓度、温度和流速条件下的电池性能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磷钼酸的还原度是决定电池功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磷钼酸的还原度呈线性增加。相同电池运行条件下,随着电池燃料浓度的增加和光催化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度增加,电池输出功率增大;随着温度及电池液循环流速的增加,电池的输出功率也增加。经"光照充电"后,该电池可在无光照条件下持续工作放电,试验中的电池输出功率为10 m W/cm~2以上,最大值达31.5 m W/cm~2。该燃料电池可直接、高效利用生物质能,在新能源领域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确地掌握镉镍电池的初充电、正常充电、特殊充电、放电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就能充分发挥镉镍(GNY)电池的效率,延长其寿命,保证森林防火通信电源供应。一、镉镍电池的特点和技术性能镉镍电池,属于化学电源类。使用维护简单,携带方便,可任意放置而不漏电解液,正确使用寿命长,放电平稳,可作为森林防火通信的电源。该电池价格比较高(13元/Ah),并要配有专用充电机。镉镍电池的技术性能:1.额定电压:1.25V。2.容量:不小于标称容量(Ah)。3.寿命:按标准全充、放电200次循环以上,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4.保存期:在符合技术条件时为三年半。5.GNY电池在特殊情况下,可用一小时制  相似文献   

20.
世界规模最大薄膜太阳能基地落户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是一种暴露在太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目前世界光伏行业中,多晶硅光伏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是最主要的两种电池产品。多晶硅光伏电池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屋顶建设,而薄膜电池可以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也可以与建筑屋顶、走廊、玻璃幕墙相结合形成建筑一体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利用太阳能发电。薄膜电池还可为手机及计算机提供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