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梅凯 《农家致富》2005,(1):39-39
一、保温增温 鹌鹑处于15—20℃的环境里,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比较高;低于15℃,其产蛋率就会明显下降。所以,严冬或早春时.夜间要在笼上加盖保温物,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平方米可以饲养90-100只。或者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建双层塑料大棚.也可以建双层鹑舍,夹层中填充谷壳、煤渣、锯末等,夜间加盖草帘保温。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增温保温技术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凌源市万元店镇温室蔬菜、花卉新品种不断增多,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给温室增温保温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温室建造及管理中进行7项技术改进,使冬季温室内的平均温度比原来提高13~16℃,取得了显著的增温和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3.
韦公远 《农村科技》2006,(11):50-50
一、保温增温鹌鹑在适宜温度15~25℃之间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5%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或早春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夜间在笼上要加盖保温物件,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米~2可饲养90~100只,或在背风向阳处搭双层塑料大棚(两层薄膜间隔5~10厘米)。二、增加光照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14小时光照时间。冬天需人工补充光照。每30~40米~2鹌鹁舍配1只40瓦电灯,每天天亮前2小时开灯,天黑后2小时关灯,保持稳定的光照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周军 《吉林农业》2003,(10):12-12
反季节载培茄子比常规栽培茄子产值增加,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大棚保暖增温 茄子是喜温蔬菜,大棚保温是成败的技术关键。茄子生育所需的适温,苗期白天为25℃左右,夜间15℃~18℃,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农技服务》2005,(12):34-34
1、调控温度鹌鹑在15~25℃的适宜温度下,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0℃时,产蛋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和早春必须采取保温、增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冻冷害辣椒、茄子适于白天的气温保持在25℃以上,夜间15℃以上。番茄白天的温度应在20℃以上,夜间不低于8℃。冷空气来临,应加强保温,或用人工增温措施,防止低温造成冻冷害。  相似文献   

7.
1.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期要密封保温。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一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两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三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遇到-7℃的低温时,要采取增温措施.增加覆盖物、生烟增温等,防止发生冻害,同时,也要严格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发生烧苗。  相似文献   

8.
1、室内建池。将沼气池埋置于畜禽舍的地下,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方便了进料。同时,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御寒性能,及畜禽体的增温效应,使室内沼气池的温度比室外地温提高3℃~3.8℃。2、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太阳能增温搭盖塑料大棚,既可以给沼气池保温,还可综合利用,在塑料大棚内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然而,中国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程度仍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阐明不同气候区增温及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产量及发育期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麦产量及发育期对增温的响应规律。【方法】本文搜集了1990-2017年间已发表的关于中国小麦全生育期田间持续增温条件下小麦产量变化的21篇文献,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田间不同增温幅度及不同时段增温对中国小麦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程度,系统阐明其在不同气候区的差异及规律。【结果】(1)亚热带季风区增温(0-3℃)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其平均增幅分别为8.2%、6.3%和4.7%;温带季风区增温(0-3℃)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穗粒数和穗数,其平均增幅分别为6.8%、3.9%和5.5%,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增温(0-3℃)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其平均降幅分别为10.2%、5.9%和8.3%。其中,亚热带季风区增温0-2℃,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了8.5%,而增温2-3℃时,小麦并未增产;温带季风气候区小麦增产愈为明显,当增温2-3℃时小麦的增产幅度达14.5%;相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增温0-2℃和2-3℃时,小麦分别显著减产10.1%和15.9%。(2)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增温(0-3℃)小麦全生育期持续时间分别缩短了3.3%和7.1%,相反,在温带季风区,增温并未明显改变小麦全生育期持续时间;与此同时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生殖期持续时间并无明显变化,而亚热带季风区小麦生殖生长持续时间却显著增加(8.7%)。(3)总体来看(季风气候区所有独立研究结果)夜间增温0-2℃和2-3℃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小麦分别增产10.5%和15.0%。【结论】田间增温会显著影响中国粮食主产区小麦产量以及发育期持续时间,但不同气候区及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新态势下中国粮食主产区种植制度优化与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Study on ARSRT for greenhouse and its benefi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温室用烟幕增温剂的增温和保温原理、材料选用和比例、制作方法和燃放效果等.研究表明,采用糠醛工业的固体废弃物--糠醛渣、木材工业的固体废弃物--锯末、熟石灰和黄土制成的蜂窝状烟幕增温剂,易燃性好、发烟量大、无有毒气体,对日光温室具有增温、保温、降湿、补充CO  相似文献   

11.
冻冷害 辣椒、茄子适宜温度为白天25℃以上,夜间15℃以上.番茄适宜温度为白天20℃以上,夜间不低于8℃.冷空气来临前,应加强保温,或用人工增温措施,防止低温造成冻冷害.  相似文献   

12.
棚栽小洋南瓜定植后,田间管理应注意调控温度,定植至缓苗期间需严密覆盖棚膜增温,加速生长,缓苗后根据棚温调控,日间保持22℃-28℃。30℃以上适当通风,夜间维持在10℃-12℃,低温寒潮期间棚上盖草苫保温。露地栽培小洋南瓜一般不需控温。  相似文献   

13.
采用苯板隔寒与常规育苗2种育苗方式对晚熟品种松粳9进行育苗试验,研究隔寒增温对水稻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床隔寒增温育苗比常规育苗提前7d播种,提前15d成熟,争抢有效积温200°C左右,保证了松粳9生育期138d左右,需≥10°C活动积温2650℃左右的品种在能够正常成熟,提高产量13.3%。  相似文献   

14.
专家热线     
贵州读者沈菊容问:如何提高沼气池冬季产气率?答:沼气发酵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是15℃,冬季如果不强化保温和采取增温措施,沼气池几乎不产气。提高沼气池冬季产气率必须做好以下四点。一、入冬前大换料时,严禁加入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沼气工程中的传统增温、新能源增温/保温等技术利用现状,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此外,针对南北方沼气工程的差异,分析了其增温和保温技术应用情况和原因,并总结了南北方沼气工程增保温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琪 《当代农业》2011,(3):34-35
春季瓜类蔬菜播后应注意加强保温、增温和保湿管理,结合加温、多层覆盖等措施(如加地膜、小拱棚、晚上盖保温材料、温室加温等).使气温、地温保持在25~30℃最适温度范围.夜间最低气温15~18℃.夜间地温18~20℃.促使尽快出苗和苗齐苗壮。此期主要是促进出苗,管理上以保温、  相似文献   

17.
1.冬暖大棚我省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9×108J/cm^2;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10℃活动积温3142℃,持续167天。冬暖大棚有明显的增温效果,白天大棚的热量主要来自阳光的直射光,晚上大棚依赖于棚墙和地温的释放。我省冬季漫长,建造大棚时要考虑加厚棚墙,适量增加草苫等保温措施。应选择采光合理的琴弦式大棚,棚的后墙和两山应建造15cm以上厚度,能有效地储存白天吸收的阳光温度,  相似文献   

18.
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设计旱地开放式增温系统,并从田间温度变化和冬小麦生育期改变等方面来监测系统的增温效果与可靠性。【方法】参考国际已有增温系统,于2007—2009年在江苏南京设计了中国首个麦田开放式增温系统(free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进行冬小麦全天、白天和夜间3种增温试验。【结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的增温效果明显。3种情景下各增温小区的均匀有效增温面积在4m2以内,其中全天、白天和夜间增温分别使冬小麦全生育期地下5cm的土温平均增加2.2、1.5和1.8℃,地表温度增加2.2、0.9和1℃,冠层温度增加1.5、0.9和1.1℃。3种增温情景下,冬小麦各关键生育期田间温度的日变化及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的变化动态与未增温区的基本一致,增温设施能客观地模拟田间实际气温变化特征。尽管该增温系统略微降低了耕层土壤(0—20cm)水分含量,但降幅仅在0.5—2.2个百分点之间,与对照相比不显著。3种增温情景均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全天、白天和夜间增温两年平均分别可以使冬小麦从播种至抽穗期缩短14、9.5和11.5d,灌浆成熟期延长3、3和2.5d。【结论】从增温效果及其对冬小麦的生长影响来看,该套系统基本适用于模拟气候变暖下小麦生产力和品质响应与适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确保适宜的鸭场环境蛋鸭生产期间最适宜的温度是15~22℃,最低不应低于5℃.因此,冬季鸭舍保温防寒极其重要.入冬前,鸭舍的西、北两侧可砌防护墙遮风增温,鸭舍的门前可采取透明塑料布拱棚增温,夜间和气温低时,再在鸭舍和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同时在鸭舍的活动场地和舍内铺些干燥的稻壳、稻糠或锯末、碎麦秆等,每周更换2~3次.适当提高蛋鸭夜宿密度,每平方米8~10只.鸭舍不但要达到适宜的温度,还要保持清洁卫生.鸭舍要用砖瓦水泥结构,并留有通风门窗,利用温暖天气不定期换气.  相似文献   

20.
冬季沼气池增温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是现代化的气体燃料,既清洁又廉价,在农村已被广大农民朋友利用和认可。然而沼气的适宜发酵温度为8℃~70℃,冬季使用中普遍存在着池温低、产气量不足等缺陷,影响了正常使用。现介绍几种沼气池增温、保温的方法: 1.装足原料,以产气高峰应对较低的池温。沼气池大换料后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