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温度、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无机盐对鱼类水霉病原真菌拮抗菌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JL04最适培养温度为32℃,最适培养pH值为5,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胰蛋白胨6 g/L、葡萄糖6 g/L、酵母提取物3.5 g/L、硝酸铵3.5 g/L、硫酸镁2 g/L、氯化钙3 g/L、硫酸锰1 g/L,最佳培养时间为1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发酵培养达到对数生长末期的时间缩短了2 h,能较快进入菌体密度最大的时期,为该菌株的高密度生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基因工程菌JZ2316发酵的接种量、pH及诱导剂IPTG添加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0.500 0 g/L、磷酸二氢钾0.667 0 g/L、一水柠檬酸0.355 0 g/L、七水硫酸镁0.250 0 g/L、二水氯化钙0.002 5 g/L、消泡剂0.025 0 g/L、微量元素母液(包括七水硫酸铁5.00 g/L、硼酸0.10 g/L、六水氯化钴0.10 g/L、一水硫酸锰0.33 g/L、七水硫酸锌3.80 g/L、二水钼酸钠0.10 g/L、硫酸钴0.10 g/L)0.010 0 g/L,流加糖为60%葡萄糖(质量体积比),pH为6.9,接种量为10%,发酵OD_(600 nm)达到28添加诱导剂。  相似文献   

3.
对血红栓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血红栓菌固体基质上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值5、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并驯化栽培出了子实体;优化后血红栓菌摇瓶发酵条件:最优培养基为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培养11 d,达到最大产量(24.18 g/L)。发酵罐培养以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10 L罐体装6 L,在温度20℃,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 h达到最大值16.8 g/L。  相似文献   

4.
李学龙  杨镇  王娜  龚娜  马晓颖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7-6158,6161
[目的]优化北高丛蓝莓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一株分离自北高丛蓝莓的内生真菌菌丝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培养基:玉米粉90 g/L,豆粕5 g/L,KH2PO41 g/L,MgSO4 0.6 g/L,维生素B1 10mg/L,以菌丝体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床转速、接种量,以确定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pH值7.0,接种量5%时,菌丝体生长量达到最大.[结论]初步得到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L-色氨酸生产基因工程菌TP01发酵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溶氧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初始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硫酸铵40 g/L、酪氨酸0.2 g/L、玉米浆25 m L/L、磷酸氢二钾10 g/L、磷酸二氢钾5 g/L、七水硫酸镁2 g/L、硫酸钠0.002 g/L、七水硫酸亚铁0.01 g/L、维生素B1100μg/L、维生素H 50μg/L,流加糖为浓度70%的葡萄糖(质量体积比),pH为7.0,温度为37℃,接种量为10%,溶氧控制在20%~30%。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镰刀菌YL2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了镰刀菌YL2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确定该菌种的最适产酶培养基及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31.6 g/L、豆饼粉25 g/L、柠檬酸氢二铵2.0 g/L、硫酸镁1.0 g/L、蔗糖酯1.45 g/L,在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4、50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为80 mL、摇床转速225 r/min、接种量3%、培养温度30℃的最优产酶条件下培养6 d,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为分别6.72和84.36 IU/mL。  相似文献   

7.
采用PDA培养基、PDA-抗生素培养基以及MMN培养基,通过切片法从一年生樱桃(Prunus pseudocerassus)根中分离菌根真菌,用打孔法分离得到纯化菌株,并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切片分离时的表面消毒条件和方法以及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均直接影响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及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该菌利用HgCl处理6 min,接种在改良MMN培养基中分离效果最好,该菌的最适pH 7,最适温度为25℃,最适P浓度KH2PO4和K2HPO4分别为0.50 g/L和1.00 g/L,最适C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N源为尿素.将该菌加入到生长基质中能将炼苗期的樱桃苗的成活率由73%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对一株用于发酵饲料的酿酒酵母菌株进行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酿酒酵母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基初始pH值6.5,转速250 r/min,发酵温度30℃,装液量20%,发酵时间30 h;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7.5 g/L,酵母粉7.5 g/L,磷酸二氢钾0.156 g/L,七水硫酸镁0.496 g/L。在上述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下进行发酵,酿酒酵母活菌数可达8.4×108 CFU/mL。  相似文献   

9.
洋葱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shid N p-nPP比色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产脂肪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生物降解速率。结果表明,该菌种产脂肪酶的最适培养基为菜子油5.0 g/L,酵母膏0.5 g/L,乳化剂Tween-60 2.5 g/L,培养基初始pH 8.0;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9%,培养温度35℃,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时间3 d。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洋葱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活性可达32.935 U/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S13液态发酵生物量,获得菌龄整齐、特性稳定的菌丝体,采用正交设计及单因素分析技术优化了粗毛栓菌S13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玉米粉20 g/L,豆粕60g/L,K2HPO41.0 g/L,MgSO40.5 g/L,KCl 0.5 g/L;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pH 5.0,接种3块菌塞,500 m L三角瓶装液量80mL,180 r/min,30℃发酵5 d。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粗毛栓菌S13液态发酵生物量得到显著提高,可达49.83%(V/V)。该液态发酵工艺为粗毛栓菌S13在工业上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罗尔夫青霉(Penicillium rolfsii)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来提升黄芩苷转化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氮源、发酵接种量、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L_(16)(4~5)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是黄芩粉20 g/L,(NH_4)_2SO_4 0.6 g/L,KH_2PO_4 0.2 g/L,醋酸钠0.1 g/L,维生素C 0.1 g/L,MgSO_4 0.1 g/L,pH 5.0,料液比为1∶30,接种量10%,装液量80 mL/250 mL,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 d,转速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黄芩素含量达到1.83 mg/mL。  相似文献   

12.
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环境中水池边红色附着物、公共浴室红色附着物、空气、果园土壤、汽车修理厂土壤、醪糟、葡萄汁为红酵母菌株初分离材料,采用酸热破壁法提取菌株类胡萝卜素,根据单位体积发酵液类胡萝卜素产量确定了一株高产红酵母(Rhodotorula sp.)菌株R3-2,进一步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最适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3-2菌株为红酵母(Rhodotorula sp.),其所产色素主要为β-胡萝卜素,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5 g/L,酵母粉5 g/L,装瓶量30 mL/250 mL,起始pH 6.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 h。在此发酵条件下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17.6 g/L、639.8μg/g,11.3 mg/L,较原始培养基生物量有所降低,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4.0%和31.39%。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粗榧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考察了培养基、维生素、蔗糖浓度、pH值、接种量对海南粗榧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并利用HPLC技术检测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和培养基中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系培养的最适条件:MS为基本液体培养基、添加蔗糖35 g/L+VB1 10 mg/L、接种量6%、初始pH值5.5~7.0;发酵过程中每5d调节pH值至6.0,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细胞的生长呈“S”型曲线,细胞生长周期为30 d,产物含量在培养25 d时达到最大;细胞活力呈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郑辉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59-161
对谷氨酸棒杆菌JZ3356发酵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溶氧浓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NH4)2SO440 g/L、苯丙氨酸0.2 g/L、酪氨酸0.2 g/L、玉米浆25 mL/L、KH2PO410 g/L、MgSO4.7H2O4 g/L、Na2SO40.002 g/L、FeSO4.7H2O0.01 g/L、VB1100μg/L和VH50μg/L,流加糖为浓度70%的葡萄糖(质量体积比);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6.8,温度35℃,接种量10%,溶氧浓度控制在20%~30%。  相似文献   

15.
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红色素培养基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建  刘青  杨启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75-5378
[目的]对红色素生产菌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粘质沙雷氏菌RZ-21为供试菌种,研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用量对菌体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以黄豆粉为碳源时,菌体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分别为15.994和1.551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牛肉膏为碳源)的1.72和1.91倍;以酪素和蚕蛹粉为氮源时,菌体生物量分别为18.755和19.873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以蛋白胨为氯源)的2.04和2.16倍,红色素产量分别为2.025和1.744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的2.51和2.17倍;全波长扫描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红色素为灵菌红素。[结论]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红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黄豆籼.5%,酪素1%,蚕蛹粉1%,K2HPO40.2%,NaCl0.5%,此条件下,菌体生物量和色素产量分别为26.587和2.642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产类胡萝卜素的海洋红酵母的培养条件。[方法]以海洋红酵母Z44为试验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添加物及培养条件对细胞量及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到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5.0 g/L,酵母膏20.8 g/L,草酸铵4.2g/L,KH2PO44.0 g/L,Na2HPO44.0 g/L,MgSO4.7H2O 0.2 g/L,CaCl20.2 g/L,氟化铵10 mg/L,柠檬酸30 mg/L,L-亮氨酸30 mg/L,L-缬氨酸40 mg/L。在培养基中加入氟化铵、柠檬酸、L-亮氨酸及L-缬氨酸时,红酵母的类胡萝卜素产量是对照值的1.5倍。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为:装液量为250 ml三角瓶中装60 ml的培养基,接种量8%,培养温度30℃,初始pH为5.5,培养结束时间为66 h,培养条件优化后,红酵母的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为28.2 g/L和6.72 mg/L,分别是未优化时的1.26倍和1.87倍。[结论]研究可为海洋红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根瘤农杆菌产琥珀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根瘤农杆菌产琥珀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最终得到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蔗糖70 g/L,酵母粉6 g/L,CaCO_310 g/L,MgSO_41.5 g/L,KH_2PO_40.025 g/L,发酵时间4 d,种子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 7.2,发酵温度30℃,摇瓶转速250 r/min。在上述最优方案下,根瘤农杆菌琥珀酰多糖产量达18.550 g/L,比其初始条件下产量(8.010 g/L)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根瘤农杆菌生产琥珀酰多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贾君  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5-13607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癌农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根癌农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培养基优化来提高辅酶Q10产量。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35g/L,玉米浆50g/L,NaH2PO40.5%,Na2HPO40.5%,KNO30.5%。当发酵液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为12.5%,经32℃培养72h后辅酶Q10产量达到8.1mg/L,比最初条件增加了6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