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菜地随着城建规模的扩大,面积越来越小,且蔬菜连片种植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辣椒较大规模单作生产受病害影响,难以获得高产,农药污染控制难度大。2007年我们在西充县中岭乡、义兴镇、多扶镇进行了辣椒——玉米间作控制辣椒、玉米病害试验研究,通过椒——玉间作对辣椒、玉米病害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辣椒和玉米健康生产,缓解了菜粮争地矛盾,又便于农事操作,深受农民欢笑。  相似文献   

2.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2002年开始进行辣椒与玉米间作和单种辣椒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其中辣椒与玉米4:4间作方式效果最好,在667m^2面积上辣椒产量2000kg左右、鲜食玉米600kg左右,既能充分利用光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又能控制病害减少用药。有利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深受农民的欢迎。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郊菜地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面积越来越少,且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辣椒越夏生产难以获得高产稳产。我站于2004年2月,在广安区浓溪镇红色村采取种植2行辣椒、1行玉米的方式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模式既有利于控制病害的滋生,促进辣椒和玉米健康生长,缓解菜粮争地的  相似文献   

4.
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氮、磷和钾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和辣椒产量的增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辣椒//玉米间作(10:2)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辣椒第1行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低于单作,问作辣椒中间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单作接近;(2)间作辣椒第1行叶片含氮、磷量低于单作辣椒,间作3、5行辣椒叶片含氮、磷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从第1行到第5行逐渐增加.间作辣椒叶片含钾量在前期低于单作辣椒,后期则高于辣椒单作;(3)间作玉米含氮量高于单作玉米.前期间作玉米叶片磷、钾含量与单作玉米前期接近,后期低于单作;(4)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时的产量.可见,辣椒//玉米间作(10:2)条件下,辣椒第1行的N、P和K的吸收受到玉米一定的影响,辣椒中间行的N、P和K的吸收利用效率增加,辣椒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3.29%和28.36%.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常年西瓜种植面积在12万公顷左右,辣椒种植面积在10万公顷左右,除少部分实行瓜、菜、粮、棉间作套种外,大部分茬口为小麦--玉米(大豆)--西瓜;西瓜--棉花--西瓜;西瓜--小麦--玉米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间作蔬菜对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云南通海县设置甜玉米与甘蓝和辣椒间作试验小区,研究了甜玉米与蔬菜间作种植对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甘蓝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甘蓝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均低于其它种植模式、小菜蛾虫口密度也明显低于其1∶4带型及其它种植模式。玉米与辣椒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间作辣椒霜霉病、蚜虫及棉铃虫虫口密度均低于辣椒单作田。由此,玉米与甘蓝、辣椒以2∶4带型种植对玉米、甘蓝和辣椒主要病虫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到较佳的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群体结构,以期克服辣椒连作所产生的连作障碍,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辣椒,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辣椒间作玉米、辣椒间作黄瓜、辣椒间作大蒜及辣椒单作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良好,品质最佳;辣椒间作黄瓜或大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品质适中;辣椒单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最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经济效益最好的辣椒种植模式,本试验通过辣椒与玉米不同行比间作方式,进行多样性种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辣椒2:10型(2行玉米间10行辣椒,带宽4.7m)的间作方式病害发生轻,在5个处理中经济效益最高,总产值为22748.64元/hm^2,比辣椒净作高11.0%,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望都县是辣椒生产基地,然而近几年辣椒生产中的“三落”(落花、落果、落叶)问题,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辣椒与玉米间作,在物定的模式和管理一能解决这一矛盾。辣椒栽培和玉米间作,符合共同互利原则。由于辣椒植株矮,增加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玉米充分利用空间潜力发挥个体优势,从而达到穗大、粒多、产量高的目的。同时玉米为辣椒遮阳,使辣椒因高温所致的日烧病、病毒病等显著减轻,从而解决辣椒生产中棘手的“三落”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找出辣椒产量最高的辣椒-玉米的最佳间作密度。[方法]研究辣椒-玉米不同面积比下辣椒产量(值)、玉米产量(值)和净增产值,并采用插值分析近似获得玉米-辣椒其他占地面积比值间作密度下辣椒的产量情况。[结果]辣椒-玉米的不同间作密度其产量和产值有显著的区别,间作模式的总产值大小顺序依次为:辣椒-玉米(10∶2)、辣椒-玉米(15∶5)、辣椒-玉米(8∶4)、辣椒-玉米(8∶1)、辣椒单作。[结论]采用合理的间作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辣椒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1.
3种间作套种模式对朝天椒田间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小麦—辣椒、玉米—辣椒、小麦—玉米—辣椒这3种间作套种模式下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的田间生态和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朝天椒单作模式相比,间作套种模式可降低田间土壤的根际温度、提高相对湿度、减少光照度。朝天椒的病毒病和疫病病株率、害虫蛀果率均显著降低,产量和产值升高。3种间作套种模式中,小麦—玉米—辣椒模式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间作辣椒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和玉米间作,符合共生互利原则。由于辣椒植株矮,增加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玉米充分利用空间发挥个体优势,从而达到穗大、粒多、高产的目的。同时玉米为辣椒遮阳,使辣椒因高温所致的日烧病、病毒病等显著减轻,从而解决辣椒生产中棘手的“三落”(落花、落果、落叶)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和病害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增加了对光、水和肥的利用率,减少了遮阴以及增加了光合作用,从而延缓叶片衰老,具体表现为间作玉米叶片衰老速度均比净作慢,其中与大豆间作以2∶3差异最显著,与马铃薯间作以1∶2、3∶2、2∶7和4∶4差异最显著。由于大部分病害是玉米锈病,只在活体叶片上才能够生存,因此衰老较快的叶片发病较重。另外,间作能够很好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以马铃薯间作模式2∶1、2∶7、1∶2和2∶2差异最为显著。研究还表明,间作能够增加复合群体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辣椒间作茴香对辣椒疫病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设置辣椒单作及辣椒间作茴香的小区试验,比较2种模式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和酶活性差异,通过Logistic模型对2种模式的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辣椒间作茴香有利于茴香生长,可促进辣椒根系发育;间作模式下,辣椒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极显著高于单作模式(P<0.01),2种模式的根直径和根体积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间作模式下,辣椒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的渐近最大值和最大瞬时增长率显著低于辣椒单作模式(P<0.05),2种模式的初始增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间作模式可显著延长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间(P<0.05)。间作模式下,辣椒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模式(P<0.05),但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辣椒间作茴香可降低辣椒疫病的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延缓辣椒疫病暴发时间,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酶活性,增加辣椒抗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辣椒/玉米间作(10∶2)条件下,对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贮水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期间作辣椒第1行和第5行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显著高于单作的玉米和辣椒,生长期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显著高于盛果期;生长期间作辣椒的平均非毛管持水量比单作辣椒高54.86%,呈显著差异。(2)收获期玉米单作地的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地;收获期土壤平均贮水量相比播种前增加了64.95%。(3)间作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中间行显著高于第1行,与单作无显著差异性;间作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单作。从水分利用角度来看,玉米和辣椒间作能提高土壤持水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也是提高田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1玉米—天鹰椒间作1.1茬口安排。辣椒于4月上中旬育苗,6月中旬定植,9月下旬~10月上旬拉秧。1.2间作形式。2行玉米,4行辣椒。玉米大行距2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2700株;玉米行内种植4行辣椒,亩留苗4000双株。1.3防治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的防治重在防治蚜虫,随后用0.  相似文献   

17.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开展综合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处理7(A3B1C3D2),即玉米密度(2200(60cm×25cm)株.667m-2),辣椒密度为(1720(50cm×45cm)墩.667m-2);玉米剪叶1/2,喷0.2%硫酸锌溶液。  相似文献   

18.
正间作就是几种作物相间种植,即一行A一行B,通常将高的喜阳植物与矮的喜阴植物间种。间作增加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农作物合理的间作,有效利用了地力、光能,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了高产、稳产和高效益。辣椒间作玉米可减少辣椒病毒病、日烧病的发生,降低田间温度,改进田间小气候环境,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1间作模式6行辣椒1行玉米。2种植品种辣椒:辽红二号、韩国红都F1、园艺五号、苏润红  相似文献   

19.
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玉米、辣椒单、间作盆栽对比试验,测定土体土、根际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植株全钾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并对单、间作条件下玉米和辣椒钾素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可以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含钾量和生物学产量,而间作辣椒地上部分含钾量与单作无显著差异,生物学产量低于单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辣椒与玉米间作的高产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辣椒、玉米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