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磷胁迫下水稻不同品种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4个对低磷反应不同的典型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低磷胁迫下根系有机酸分泌这一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能促使水稻根系分泌更多的有机酸,这在耐低磷品种中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碳水化合物代谢参与番茄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土壤中磷主要是以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固定态和有机态存在,所以低磷胁迫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逆境胁迫。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番茄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改变从而启动根部对低磷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对两个番茄品系9号(耐低磷型)和30号(磷敏感型)进行低磷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蔗糖转运蛋白SUT在番茄不同部位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番茄品系9号在低磷胁迫下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在叶和茎中均增加,而番茄品系30号则相反。对番茄糖类代谢起到主要作用的是蔗糖中性和酸性转化酶。转化酶活性在番茄品系30号品系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番茄品系9号品系中转化酶活性主要在根中降低,茎叶中较高。SUT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蔗糖转运蛋白在低磷处理的24 h内,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在番茄品系9号的叶和茎中SUT1的表达较高,根中SUT2表达较高,而SUT4在叶中表达较高。这一结果说明,低磷胁迫下番茄植株地上部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碳水化合物水平的改变,进而影响了蔗糖转运蛋白的表达及对蔗糖在植株的分配,最终影响了植株对低磷胁迫响应的不同。本实验结果为阐明番茄适应低磷的机制,选育开发低磷养分高效吸收型的作物品种,提高养分利用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Cd胁迫对2种基因型番茄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Cd对不同基因型番茄活性氧清除系统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利用人工气候箱内水培的方法,测定了0,15,30 mg/L Cd处理对2种基因型番茄(高积累型‘以色列189’,低积累型‘合作903’)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d处理对番茄活性氧清除系统影响显著,且因品种、部位及酶而不同:高Cd积累品种‘以色列189’茎叶POD、CAT随Cd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低Cd积累品种‘合作903’,而‘合作903’则有降低趋势;茎叶SOD都是先增加后降低。通过分析,发现‘以色列189’防卫酶对Cd耐性强于‘合作903’,SOD对Cd耐性不如POD和CAT。‘以色列189’因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GSH含量,在高积累前提下,没有产生过多的脂质过氧化产物TBARS。  相似文献   

4.
不同磷素水平对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磷素水平对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设置4个(0、0.165、0.660、3.300 mmol/L H2PO4-)不同溶度的磷素水平,采用水培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磷、低磷、高磷都会影响番茄生物量的积累;缺磷使番茄叶片POD、MDA、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植株矮小、瘦弱,叶小且叶色变成紫红色,出现明显的磷素缺乏症状;随着磷供给的增加,番茄根茎叶的磷含量不断增加,低磷使磷素向地上部的转移比例增加,高磷增加了磷在根中的累积;低磷显著影响番茄对K、Ca的吸收;高磷影响K、Ca、Mg向地上部运转。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长指标筛选耐低磷马尾松幼苗优良种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湖南汝城(HR)、四川眉山(SM)及贵州孟关(GM)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探讨正常磷条件(KH2PO4浓度10 mg/L)和轻度低磷(4.0 mg/L)、中度低磷(2.0 mg/L)及重度低磷(0.5 mg/L)胁迫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株高生长量、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GT、FL、JC、HR和GM等种源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在SM和FW种源上,这些指标反而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SM的绝大多数生长指标高于FW,说明SM耐低磷的能力高于FW,并且这2个种源对低磷的耐受能力均高于其他种源;在筛选耐低磷胁迫的马尾松种源时,可以直接采用容易测定的生长指标进行耐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耐低钾小麦品种筛选及其吸钾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在缺钾土壤上进行田间微区和小区试验,筛选耐低钾小麦品种并研究其吸钾特性,试验表明,在缺钾土壤上,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耐低钾力和品种适应性及刘亨官的划级指标进行评定,在微区试验中供试45份小麦品种中耐低钾能力强的占4.4%,7~9级耐性很差的品种占37.8%,其余3~5级介于二者之间的占37.8%,川麦23和89-8耐性在小区试验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它们在缺钾条件下比敏  相似文献   

7.
在两个供磷水平下,以2个磷高效玉米基因型*082和178和2个磷低效玉米基因型掖107和7922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效率玉米基因型在低高磷之间的相对生物学指数、相对根系分泌物指数、叶片的两种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相对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以及相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相对生物学指数、相对根系分泌物指数和叶片的相对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均比磷低效基因型高,而相对丙二醛含量比磷低效基因型低。表明磷高效基因型比磷低效基因型具有较强的低磷忍耐能力、分解吸收磷能力、活性氧清除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野生醋栗番茄耐低磷胁迫的遗传规律,以耐低磷胁迫野生醋栗番茄和低磷胁迫敏感栽培番茄003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构建6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番茄缺磷症状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野生醋栗番茄LA722耐低磷胁迫遗传符合MX2-ADI-AD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等且为负,显性效应均为正,且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于第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的遗传以负向的加性效应为主,多基因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B1、B2和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31.44%、81.47%和78.35%,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环境因素为18.53%~68.56%。利用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耐低磷胁迫的育种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耐低磷胁迫资源的挖掘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低磷胁迫对不同品种草莓幼苗的根系生长和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试验选取4个草莓品种(‘红颜’、‘章姬’、‘甜查理’、‘童子一号’),采用水培的方法,设正常磷处理(KH2PO4 1×10-3 mol/L)、低磷处理(KH2PO4 1×10-6 mol/L)2个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7、14、21、28、35 天,取样对其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于处理后35天,测定其根鲜重、主根长、侧根数。结果表明,草莓幼苗受低磷胁迫后,其主根长度受到了抑制,而同期测定的侧根数、根鲜重、根冠比则显著增加。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磷处理早期就有显著提高,且随着低磷胁迫的延续,其活性持续升高;各项形态、生理指标显示,供试4种草莓品种中,‘甜查理’相对于其他供试草莓品种对低磷胁迫环境适应性较好,说明可以通过选择、改良草莓的根系特性来提高草莓的磷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在低磷和高磷两个供磷水平下,以6个不同玉米基因型种子为材料,对玉米基因型生物性状和磷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下,玉米基因型的相对主根长和相对根冠比均比盆栽试验低,相对干重和磷效率均比盆栽试验高,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试验方法间相对主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干重和磷效率均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玉米耐低钾特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在低钾土壤上研究耐低钾基因型玉米植株茎秆长度性状和苗期叶片耐性指数的遗传模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耐低钾基因改变了植株高度、穗上茎长和穗位高度的各遗传效应;在所有遗传效应中,降低玉米耐性的遗传效应占主导地位;玉米耐低钾特性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是由增强耐性和降低耐性的两种基因类型构成,其互作增加玉米耐性,微效基因及其互作降低耐性。  相似文献   

12.
虽然现行的棉花品种都不抗根结线虫,但是我们还没有对其线虫耐性水平进行评价。如果能鉴定出耐线虫的(产量抑制率低)敏感(线虫繁殖率高)棉花品种,种植这种品种的产量损失就会低于种植耐性更差的品种。本文旨在评价线虫敏感品种对线虫寄生的耐性。在2002年和2003年测定了12种基因型的产量潜力和线虫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2002年的试验中,产量抑制率幅度为18.0~47.3%,在2003年的试验中为8.5~35.7%。虽然在本试验中检测到棉花品种的线虫耐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2年的产量抑制率试验数据表明,在没有抗线虫品种的条件下耐性水平与特定品种的相关性表现并一致:敏感品种并不是一致地表现出耐性,但是抗性种质的表现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木薯茎秆栽培基质氮磷钾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明木薯茎秆栽培基质氮、磷、钾养分变化规律,为木薯茎秆栽培基质的推广应用及有机基质栽培的养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未添加外源养分的条件下,以盆栽法对比研究了木薯茎秆栽培基质在种植番茄和不种植番茄2 种情况下其氮、磷、钾、pH值及EC 值在番茄不同生育期的变化情况。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木薯茎秆栽培基质pH 7.28~7.86,EC 3.28~1432 μs/cm,符合栽培基质要求;全氮、碱解氮含量变化整体呈“降-升-降”趋势;全磷、速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番茄幼苗期前,全钾、速效钾易淋失而导致含量迅速降低,幼苗期之后,全钾、速效钾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木薯茎秆栽培基质+番茄”和“木薯茎秆栽培基质”氮、磷、钾养分变化规律相似,2 种处理基质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基本相同,当茬番茄从木薯茎秆基质中吸收的氮、磷、钾养分是少量的,因此,以木薯茎秆栽培基质种植植物时,必须及时施(追)肥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2份高耐低磷和2份对低磷胁迫高度敏感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河沙盆栽的方法,研究低磷胁迫对玉米地上部生物学性状及伤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交系的总体耐低磷能力为178>511>>492>9782。低磷胁迫下,植株伤流强度减小,伤流液中的磷、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浓度和转运速度都下降,且低磷胁迫对伤流成分转运速度的影响大于对浓度的影响。耐性自交系各性状受低磷胁迫的影响小于敏感自交系。相对伤流强度、伤流液中磷、游离氨基酸和可溶糖的相对转运速度与地上部生物学性状相对值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玉米耐低磷特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对大豆耐低钾品种(系)筛选及低钾对作物形态、生理生化影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铁丰(豆)系列大豆品种(系)在低钾土壤上种植,根据其各生育时期的症状表现和产量表现筛选出对低钾耐性不同的品种(系),并对其进行分类,为培育新的高产且具有低钾耐性的大豆品种(系)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番茄栽种阶段的应用价值,以产量为目标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温室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某农业试验基地日光温室为测试环境,以英石大红为研究品种,在对试验田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后,结合田间最大持水量和当地推荐施肥量设置9个不同的测试组,分别在灌水量和施肥量上进行差异化设置,根据不同组别番茄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探索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执行措施。当以经济产量为目标时,番茄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氮、磷、钾的施用量以中肥标准为宜;当以生物产量为目标时,番茄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氮、磷、钾的施用量以低肥标准为宜。  相似文献   

17.
低磷胁迫下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低磷胁迫下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2种不同光质(蓝紫光、白光)与3个磷素水平(0.22、0.44、0.66 mmol/L)共6个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水平相比,轻度、重度低磷胁迫下番茄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生物量均显著降低,总根长、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低磷胁迫下,相较于白光处理,蓝紫光处理明显增加了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同时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的MDA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而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综上,蓝紫光处理能够增强番茄植株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磷高效利用的大豆遗传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内外收集到不同基因型大豆58份,在低磷土壤上种植,发现不同大豆品种(系)在缺素症状及产量的耐性系数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文中将这些品种(系)分为高产敏感型、高产不敏感型、低产敏感型和低产不敏感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甜菜根系形态及根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三种不同抗磷胁迫能力的基因型甜菜种质材料‘品14’、‘品17’和‘品20’,通过液培和沙培法对低磷胁迫下甜菜根长、根冠比、根系H+及有机酸分泌等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磷胁迫对甜菜根系的形态特征影响显著,与正常磷营养水平比,各基因型甜菜的根系长度和根冠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其中抗磷胁迫能力最强的‘品20’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2)甜菜根系主要分泌草酸、乳酸、马来酸及反丁烯二酸,其中大部分为草酸和乳酸,在低磷胁迫下,只有抗磷胁迫能力最强的‘品20’此两种酸的分泌达到显著增加水平;(3)不同基因型甜菜受磷胁迫后,近根区生长环境变化各异,其中抗磷胁迫能力最强的‘品20’H+的分泌量的增幅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NaCl、单Na+、Cl-胁迫对不同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番茄耐性品种的生理机制,以醋栗番茄、辽园多丽、红宝石和辽园红玛瑙4种不同基因型番茄为试材,比较研究了50,100,150 mmol/L的NaCl及等渗150 mmol/L单Cl-、单Na+溶液胁迫,对番茄苗期相对生长量、盐害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4种番茄幼苗的地上部相对干鲜质量、相对株高、相对叶片数、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盐害指数逐渐升高;通过各项指标鉴定醋栗番茄、辽园红玛瑙耐盐性大于辽园多丽、红宝石;等渗的NaCl及其单离子Na+、Cl-胁迫,Cl-离子伤害最小,Na+离子对番茄的毒害比Cl-离子敏感;4种番茄在50 mmol/L NaCl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其他高盐浓度胁迫则为非气孔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