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蔗叶粉碎还田对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上甘蔗收获期蔗叶处理方法的不同,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蔗叶焚烧和蔗叶粉碎还田对当年宿根蔗的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甘蔗螟虫以二点螟为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黄螟和二点螟混合发生为害,但条螟种群数量最大.与蔗叶焚烧处理相比,蔗叶粉碎还田处理中,螟害导致的螟害株率相当,分别为94.17%和91.39%,但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3.86%、12.29%和17.23%、13.57%,表明蔗叶粉碎还田有利于减轻甘蔗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2.
甘蔗组织培养是提高甘蔗新品种繁育效率,降低繁种成本的重要手段,其在甘蔗新品种繁育推广应用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以云蔗06-407、云蔗03-194、云蔗03-258及云蔗05-51这4个甘蔗新品种的心叶为材料,研究不同2,4-D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需要的2,4-D浓度不同.以云蔗03-258为抗褐化材料研究甘蔗抗褐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加入PVP或活性炭能有效地减轻组织酚害.  相似文献   

3.
蔗叶还田与焚烧对改良土壤效果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良土壤是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台糖22号第一年、第二年宿根为材料,采用蔗叶还田,焚烧蔗叶的方法,通过田问试验对比,调查出苗数、分蘖率、保水保肥力、有机质及速效N、P、K转化情况等。结果表明:蔗叶还田能有效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土壤中水分、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速效N、P、K含量,是一种成本低廉且能提高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蔗叶还田对甘蔗工艺现状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火烧蔗叶后不做任何覆盖为空白对照(CK_1),以火烧蔗叶后覆盖地膜为常规对照(CK_2),对单独的蔗叶覆盖和蔗叶+地膜覆盖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蔗叶+地膜覆盖可提高出汁率,但对重力纯度、纤维分、甘蔗含糖分、甘蔗还原糖没有促进作用;蔗叶覆盖增加宿根甘蔗发株数,提高发株率,有效茎数增加,株高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重,甘蔗产量极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甘蔗副产物主要指甘蔗制糖外的产物,为可再生资源,其产量极为丰富,可利用形式多样。如何合理开发甘蔗副产物的价值和潜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且对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甘蔗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蔗梢、蔗叶、蔗渣和糖蜜4个方面综述了甘蔗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往每年榨季糖料蔗砍收后,在田间留下大量的蔗叶(叶梢),通常以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但近年来因污染环境已被明令禁止。如何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已成为糖料甘蔗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糖料蔗叶的营养成分,以及蔗叶还田、蔗叶作为饲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木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存在问题。建议通过研究开发小型实用多用途的蔗叶粉碎机械设备,形成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蔗农提供蔗叶粉碎还田作业服务;研发推广蔗叶回收机械,扩大利用蔗叶处理加工生产规模,形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多头并进,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以促进蔗糖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间试验研究了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旱地蔗园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叶不同还田模式的甘蔗产量差异不显著,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处理的总苗数较焚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有效茎与焚烧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对宿根蔗垄上前期与后期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不同蔗叶还田模式对甘蔗行间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宿根甘蔗不同地膜、蔗叶还田覆盖模式的试验表明,地膜全覆盖的甘蔗农艺性状、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地优于不覆盖的对照;不同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都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旱地种植宿根蔗,因地制宜选择、应用合理的蔗叶还田和地膜覆盖模式,是一条提高和稳定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 ,如何加快蔗渣综合利用的步伐 ,产生高附加值的效益 ,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广西有丰富的甘蔗资源 ,目前种蔗 780万亩 ,按亩产 4吨计 ,可产原料甘蔗 31 2 0万吨 ,蔗渣对蔗比 2 3%左右 ,同时可产出蔗渣71 7.6万吨 ;供造纸的蔗渣除髓率 40 % ,蔗髓供糖厂  相似文献   

10.
APSIM模型对甘蔗叶面积指数和蔗叶含氮量的模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业生产系统模型-甘蔗模块(APSIM-Sugarcane)模拟和检验了广西亚热带蔗地的新植甘蔗叶面积指数和蔗叶含氮量状况,并模拟分析了甘蔗生长过程需氮量状况。结果表明,模拟叶面积指数和蔗叶含氮量的状况都与甘蔗真实生长过程相吻合,叶面积指数和蔗叶含氮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回归统计检验显示回归线都接近1∶1线,决定系数分别为0.94和0.79,表明模拟的准确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甘蔗逐日需氮量的动态分析反映了应用APSIM-Sugarcane模型可为甘蔗产业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蔗叶过腹还田对甘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N、P、K养分相等的情况下 ,探讨了蔗叶过腹(牛粪)还田、蔗叶过腹配施化肥 (N、P、K)、单施化肥 (N、P、K)3个处理对甘蔗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蔗叶过腹还田可以提高甘蔗萌芽率和后期生长 ,但甘蔗糖份在3处理中最低 ;单施N、P、K化肥利于甘蔗的分蘖和前期生长 ,提高了成茎率 ;蔗叶过腹配施N、P、K化肥处理 ,甘蔗产量最高 ;分蘖初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 3叶叶绿素、 3叶比叶重在3种处理中差异不明显 ;3种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通透状况 ,其中以蔗叶过腹还田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个甘蔗品种不同虫节率蔗茎与健康蔗茎,全虫节段与无虫节段的螟害甘蔗的甘蔗蔗糖分和蔗汁品质分析表明,螟害蔗茎的甘蔗蔗糖分随着虫节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直线回归关系.螟害蔗茎的蔗汁品质比健康蔗茎的低.全虫节段比无虫节段甘蔗蔗糖分降低了1.46~2.90个百分点,重力纯度降低了1.74~4.28个百分点.螟害蔗茎为甘蔗生长中后期受螟虫危害所致.防治甘蔗生长中、后期螟害是一项提高甘蔗蔗糖分和改善蔗汁品质,提高甘蔗产量和甘蔗综合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甘蔗种植国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450万hm^2,平均每公顷产蔗80t左右,每年可制糖3800万t,但每年都将65%的甘蔗用于酒精生产(年产酒精1300万m^3),以供应汽车作燃料,减少大气污染,35%的甘蔗用于产糖,糖年产量1350万t,其中出口量为900万t左右。巴西甘蔗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圣保罗州,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为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一般采用5次宿根的栽培制度,种植方法采用免耕法,开深沟50cm以上种植,少施或不施化肥,每年施1次酒精废液,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全部使用健康的专育苗圃种苗,不用大田生产的蔗尾,防止甘蔗病虫害发生。目前甘蔗种植,收获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正向全面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蔗梢(叶)进行氨化、微贮、青贮等方法制作饲料,对蔗渣培育食用菌进行试验研究,找到适合贵州蔗区开展副产品加工利用的有效途径。以甘蔗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中心,对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探讨,提出建设生态农业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崇左市组织实施了甘蔗生产“六化”(良种化、智能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契约化)示范片,原料蔗产量获得较高产量。据2003年12月市政府组织甘蔗生产(六化)示范片检查验收,平均亩产原料蔗7.255吨。龙州县科技局示范片亩产原料蔗9.79吨(新台糖25号);江州区科技局示范片亩产原料蔗8.43吨(新台糖25号)。同时,市县调进大批新台糖25号和粤糖93-159甘蔗良种,建立良种繁殖基地8160亩,设立高产高糖示范片。全市含地区推广甘蔗良种面积210.6万亩,占甘蔗面积242万亩的87 % ,比上年增加23.1个百分点。崇左市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甘蔗梢包括甘蔗蔗茎顶部生长点及以下2至3节,约占全蔗茎10%-15%。蔗梢含丰富的氨基酸,开发蔗梢饮料及其浓缩汁,是甘蔗综合利用的好途径。本文在测定新台糖22号蔗梢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保留氨基酸、降低制品色值、降低浑浊度为目的,采用安全的豆浆—石灰法澄清蔗梢汁,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南宁地区蔗增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甘蔗种植面积最多一年达164万亩,产原料蔗625万吨,产糖70万吨。但科学种蔗水平低,甘蔗单产不高,提高单产潜力较大。只要贯彻好现行有效的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并配套好,提供产糖100万吨需要的原料蔗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甘蔗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费工费时的传统甘蔗生产技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耿马甘蔗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而甘蔗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生产投入成本高、宜机化程度低、地膜回收难、蔗叶利用率低等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加快绿色轻简高效物资研发、提高蔗叶蔗梢资源化利用和加强技术标准宣传与培训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抗原直接包被间接ELISA检测甘蔗黄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优化甘蔗黄叶病毒(SCYLV)抗原直接包被间接ELISA实验条件,统计结果表明,甘蔗蔗汁和蔗叶SCYLV粗提液包被抗原合适体积为150μL,最佳的抗体浓度SCYLV-IgG多克隆抗体(一抗)稀释1500倍,碱性磷酸酶羊抗兔IgG(二抗)稀释20000~30000倍,最佳反应时间为1~2h。应用这一优化体系,分析甘蔗不同部位的蔗茎和不同叶位的叶片SCYLV滴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上部甘蔗蔗茎SCYLV病毒含量显著高于中下部蔗茎组织,最高可见肥厚带叶(+1叶)及其上一叶(-1叶)的嫩叶组织SCYLV病毒含量显著高于最高可见肥厚带叶以下第2叶(+3叶)和第4叶(+5叶)的老叶组织。甘蔗幼嫩组织部位SCYLV滴度较高,更适合于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