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实现茶叶病害精准分类,针对茶叶病害图像分类中小样本问题及类别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SimAM-ConvNeXt-FL模型的病害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在ConvNeXt模型中加入SimAM模块,以加强复杂特征的提取。其次针对样本分布不均问题,将Focal Loss函数作为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函数,通过增加数量较少样本的权重来减小样本分布不均的影响。最后使用SimAM-ConvNeXt-FL模型对Plant Village数据集训练,将训练得到的参数迁移到实测的茶叶病害图像上并进行微调,减少过拟合带来的影响,设置消融实验证明模型改进的有效性,并与不同分类模型(AlexNet、VGG16、ResNet34模型)分别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imAM-ConvNeXt-FL模型识别效果最佳,准确率达96.48%, SimAM-ConvNeXt-FL模型较原ConvNeXt模型在茶煤病、茶藻斑病、茶炭疽病、健康叶片和茶白星病的F1值分别提高4.46、3.76、0.43、0.22、5.23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与较强的泛化性,可推进茶叶病害分类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在仅有少量训练样本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植物病害分类精度,采用小样本学习模型作为病害分类器,在匹配网络、原型网络和关系网络3种典型小样本学习算法框架下分别采用Conv4、Conv6、ResNet10、ResNet18和ResNet34 5种浅层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在PlantVillage植物病害数据集上对病害识别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在1shot条件下,匹配网络、原型网络和关系网络对植物叶片病害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2.29%、72.43%和69.45%;其中原型网络+ResNet34为表现最好的组合,病害识别准确率达到了77.60%。在5shot条件下,匹配网络、原型网络和关系网络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7.11%、87.50%和82.92%,各种网络病害识别准确率比1shot条件均有明显提升;原型网络+ResNet34依旧是表现最佳的组合方式,识别准确率达到89.66%。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选小样本学习框架和特征提取网络的组合方式,对于少量样本的病害也能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度量是基于图像处理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方法中的两大关键问题。以感染小麦白粉病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型度量学习的小麦叶部病害严重度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给出了一种滑窗最大值(Moving window maximum, MWM)特征提取方法,对分割后的病斑图像采用滑窗法提取HSV颜色特征和LBP纹理特征,在同一水平条滑窗上取每一维特征的最大值作为这一水平条的特征,这种MWM特征表示方法能有效减弱小麦叶片弯曲、倾斜、拍摄角度不同等对识别率的影响;然后,引入对样本数据具有更好区分性的椭圆型度量,根据样本的类内与类间高斯分布的对数似然比定义椭圆型度量矩阵,为了保持最大化的分类信息,将特征子空间学习和椭圆型度量学习同时进行;最后,利用得到的椭圆型度量计算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实现不同严重度病害的识别。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使得小麦白粉病严重度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100%,优于SVM方法的88.33%、BP神经网络方法的90%。  相似文献   

4.
基于深度学习与复合字典的马铃薯病害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自然环境下小样本病害叶片识别率低、鲁棒性不强的问题,以马铃薯病害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与复合特征字典结合的病害叶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对Faster R-CNN模型进行训练,检测出病害叶片的斑块区域;然后,采用高密度采样方法对整个斑块区域提取颜色特征和SIFT特征,建立颜色特征和SIFT特征词汇表,再由K-均值聚类算法对两类表观特征词汇表进行聚类,构造出复合特征字典;最后,将病害区域提取的特征在复合特征字典中映射后获得特征直方图,利用支持向量机训练出病害的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特征字典中视觉单词数为50时,病害识别的鲁棒性和实时性最佳,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0.83%,单帧图像耗时1.68 s;在颜色特征和SIFT特征组合下,本文方法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对病害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84.16%;在相同数据集下,与传统词袋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提高了25.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式的机械损伤对蓖麻种子发芽生长和榨油后的蓖麻油质量影响不同,因此对产生机械损伤的蓖麻种子进行识别分类非常重要。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蓖麻种子损伤分类算法。以种壳缺失、裂纹和完整蓖麻种子(无损伤)的分类为例,构建了蓖麻种子训练集和测试集,搭建2个卷积层(每个卷积层8个卷积核)、2个池化层和1个全连接层(128个节点),实现分类。为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调整网络结构以及优化批量尺寸参数,得到较优的网络结构和批量尺寸;利用上下左右翻转扩充样本,改变优化器、学习率以及正则化系数对该网络进行组合试验,获得准确率及效率较优的组合。通过Dropout优化减小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过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卷积层为5层、池化层为5层、批量尺寸为32时,该网络模型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2.52%。在组合试验中,Sgdm优化器更新网络可以提高网络的分类性能;数据扩增可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减小过拟合现象;通过Dropout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过拟合;选择学习率为0.01,正则化系数为0.0005时,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4.82%,其中种壳缺失蓖麻种子准确率为95.60%,裂纹蓖麻种子准确率为93.33%,完整蓖麻种子准确率为95.51%,平均检测单粒蓖麻种子的时间为0.1435s。最后,开发蓖麻种子损伤分类系统,验证结果为:种壳缺失蓖麻种子的准确率为96.67%,裂纹蓖麻种子的准确率为80.00%,完整蓖麻种子的准确率为86.67%。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损伤蓖麻种子分类时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在蓖麻种子在线实时分类的检测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秩自动编码器及高光谱图像的茶叶品种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低秩自动编码器及高光谱图像技术的茶叶品种鉴别方法。应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5个品种的茶叶样本高光谱图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确定高光谱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并提取茶叶样本在ROI的平均光谱作为该样本的原始光谱数据。由于高光谱信息量大、冗余性强且存在噪声,运用自动编码器和低秩矩阵恢复结合的低秩自动编码器(LR-SAE)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在自动编码器降维基础上加入去噪处理,提取鲁棒判别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和Softmax分类算法对降维后的茶叶样本高光谱数据分类。通过5折交叉试验验证,LR-SAE-SVM模型的预测集准确率达到99.37%,SAE-SVM模型的预测集准确率为98.82%;LR-SAE-Softmax模型的预测集准确率达99.04%,SAE-Softmax模型的预测集准确率为97.99%。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去噪处理的传统自动编码器,LR-SAE降维之后的分类建模效果有所提升,将其应用于茶叶品种鉴别是可行、高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马铃薯病害叶片检测方法过度依赖大量训练数据以及对未知病害识别泛化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特征对齐网络的小样本马铃薯病害叶片检测模型。首先,收集并整理包含多种病害类型的弱标注马铃薯病害叶片数据集。其次,在支持分支中建立文本语义和视觉语义的多模态双层特征语义表示,并利用预训练网络生成多个候选框。再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候选框区域映射到深度特征空间,并借助无参数的度量方法实现文本语义与视觉语义的特征对齐。最后,将查询分支中的未知类病害图片与多模态视觉和文本语义关联集进行度量计算,根据相似度值快速给出待测图片中未知新类的病害类别。通过在自建的马铃薯病害叶片数据集和开源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所提出模型分别可以实现93.55%和96.35%的识别精度,在跨域数据集上可以实现95.15%和94.06%的识别精度,优于当前经典的目标检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人工感官评审法,基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茶叶嫩芽分级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并大幅提高精度,但常用的识别模型存在着冗余计算量多和模型规格大的问题。为此以采摘自贵州红枫山韵茶场的茶叶嫩芽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工经验将茶样划分为3个等级;在ShuffleNet-V2 0.5x基本单元中嵌入多尺度卷积块注意力模块(MCBAM)与多尺度深度捷径(MDS),提出一种茶叶嫩芽分级模型(ShuffleNet-V2 0.5x-SMAU),聚焦茶样中有利于分级的特征信息;以在两个不同源域上预训练后的模型作为教师和学生模型,提出一种结合双迁移和知识蒸馏的茶叶嫩芽分级方法,借助暗知识的传授进一步增强分级模型分类性能与抵抗过拟合的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在保证模型轻量性的条件下,对测试集各级样本的分级准确率达到100%、92.70%、89.89%,表现出优于采用复杂网络模型的综合性能,在储存资源有限和硬件水平低的生产场景中应用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采茶过程中,采摘到的碎叶、名优茶鲜叶以及能够加工成大宗茶的带叶枝条和完整单叶混杂在一起,影响了名优茶鲜叶的进一步加工。为此,将机采茶鲜叶作为试验样本进行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名优茶和大宗茶鲜叶样本中的单个完整叶片样本进行分类识别并得出结果。在事先去除带叶枝条、碎叶和单芽之后,通过搭建试验台的方式采集到两类样本的光谱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结合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后,使用保留20个主成分的PCA方法进行降维,使用线性判别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分类模型,得到两类样本的识别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可识别出名优茶样本,且使用线性判别算法构建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佳,在样本数200、300、400下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5%、96.67%和96%。此研究提取的分类模型,可以为实际加工中的名优茶机械化采摘和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问句分类作为问答系统的关键模块,对系统检索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对番茄病虫害智能问答系统用户问句进行高效分类,构建了基于word2vec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番茄病虫害问句分类模型。针对问答系统对用户问句的语义信息有较高要求的特点,首先利用word2vec将句子中的词转换为具有语法、语义信息的词向量,利用训练得到的词向量和BIGRU神经网络进行问句分类模型的训练。实验选取了2 000个番茄病虫害相关的用户问句,主要分为番茄病害和番茄虫害两类。结果表明,采用BIGRU的番茄病虫害问句分类模型,其分类准确率、召回率和准确率与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F1分别高于卷积神经网络(CNN)、K最近邻等分类算法2~5个百分点。BIGRU模型结构简单,模型训练参数较少,模型训练速度快,符合问答系统对响应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草莓病害程度诊断方法存在识别精度低、参数量大、推理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双分支特征融合的草莓病害程度快速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以短程密集连接模块为基础,构建一种轻量化的交互式双分支特征融合网络(Interactive bilateral feature fusion network, IBFFNet),用于提取图像的语义特征和细节特征。然后,通过注意力简化的金字塔池化模块获取上下文分支中的多尺度语义特征,利用边缘增强模块丰富空间分支中的边缘细节特征。最后,融合多尺度语义特征和空间细节特征,实现病斑和叶片区域的精确分割。在草莓叶部病害程度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IBFFNet2_Seg的平均交并比达到77.8%,在单张NVIDIA GTX1050显卡上处理速度可达40.6 f/s,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算法实时性和分割精度的要求。此外,在测试集上IBFFNet2_Seg预测病害程度与真实程度的决定系数R2为0.98,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草莓病害严重程度。本研究可为草莓病害精准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茶叶病害检测面临的病害尺度多变、病害密集与遮挡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自注意力茶叶病害检测方法(Multi-scale guided self-attention network, MSGSN)。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VGG16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以获取茶叶病害图像在不同尺度下的局部细节特征,例如纹理和边缘等,从而有效表达多尺度的局部特征。其次,通过自注意力模块捕获茶叶图像中像素之间的全局依赖关系,实现病害图像全局信息与局部特征之间的有效交互。最后,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加权融合,提升了模型对病害多尺度特征的表征能力,使其更加关注关键特征,从而提高了病害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尺度自注意力的茶叶病害检测方法在背景复杂、病害尺度多变等场景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2.15%。该方法可为茶叶病害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叶片图像的番茄病害识别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番茄叶部病害图像中病斑的颜色和纹理的差异,通过提取番茄病害叶片图像的颜色矩(CM)、颜色聚合向量(CCV)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等颜色纹理特征,引入核相互子空间法(KMSM),建立了番茄叶部病害快速识别模型(CCHKMSM)。该模型首先通过高斯核函数,将从不同类别叶部病害图像数据中抽取的颜色及纹理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然后对映射的高维空间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非线性病害特征空间;最后基于非线性特征空间最小正则角对病害进行识别。本研究分别以公共农业病虫害数据集PlantVillage中的9种番茄病害类和1类健康番茄叶片图像,以及实际场景下采集的3种叶部病虫害图像数据集开展算法验证试验。基于PlantVillage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每类样本集数量为350张时,本研究所提出的CCHKMSM模型识别率达到100%,模型训练时间为0.1540 s,平均识别时间为0.013 s;同时,在样本数量150张到1000张的测试区间内,模型平均识别率为99.14%。该识别率高于其他典型的机器学习模型,与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相当。基于实际复杂场景下采集病害图像集的实验中,通过对原始图像切割分块后,对各病害的平均识别率为96.21%。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CCHKMSM模型识别准确率高且计算量小,其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都远低于深度学习等方法。该方法对系统要求低,具有在手持设备、边缘计算终端等低配置感知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水稻病害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使用ECA注意力机制改进MobileNetV3Small模型,并使用共享参数迁移学习对水稻病害进行智能化轻量级识别和检测。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对水稻病害识别模型上微调优化。在开源水稻病害数据集上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非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7.47%,在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9.92%,同时参数量减少26.69%。其次,通过Grad-CAM进行可视化,本文方法与其他注意力机制CBAM和SENET相比,ECA模块生成的结果与图像中病斑的位置和颜色更加一致,表明网络可以更好地聚焦水稻病害的特征,并且通过可视化和各水稻病害分析了误分类原因。本文方法实现了水稻病害识别模型的轻量化,使其能够在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的场景中部署,达到快速、高效、便携的目的。同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水稻病害识别系统,方便于在边缘端进行水稻病害识别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苹果树叶片病虫害快速且准确地识别与分类,研究基于迁移学习的多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比不同模型在苹果树叶片病虫害识别上的准确度。构建VGG16,ResNet50,Inception V3三种神经网络模型,利用从PlantVillage上获取的4种不同的苹果树叶片图片,分别为苹果黑星病叶片,苹果黑腐病叶片,苹果锈病叶片以及健康苹果叶片。按照8∶1∶1的比例将图片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分析VGG16,ResNet50和Inception V3的试验结果。三种模型在使用迁移学习技术的情况下对苹果树叶片病虫害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7.67%,95.34%和100%。与不使用迁移学习的模型相比,使用迁移学习能够明显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以及准确率,为常见的苹果树病虫害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中低对比度、边缘模糊图像的边缘检测问题,参考局部极值与梯度方向两种因素,并结合图像边缘方向趋势,提出了一种单像素边缘跟踪策略。相较于应用广泛的Canny算法,该跟踪策略无需设置全局阈值,实现方式更为简洁、高效;提取的图像边缘连续、平滑、完整,并有效地减少了图像边缘的冗余像素,进而提升了图像后续处理的效率;边缘跟踪方向抗干扰性强,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为了减小检测的图像边缘与真实图像边缘之间的偏差、提高图像边缘检测的精度,参考边缘像素点的相邻区域灰度,以边缘像素点的梯度分布为依据对该像素点进行亚像素定位。经实验验证,经过亚像素优化的图像边缘检测策略可用于检测边缘模糊、对比度低的图像,检测的图像边缘完整、连续且平滑。该策略有效地消除了程序运算中引入的截断误差,提升了图像边缘检测精度,且适用于亮度5~100000lx的高动态成像场景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态集成的黄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作物病害类型的准确识别是病害防治的前提。为提高病害识别的准确度,以黄瓜叶部病害识别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集成的作物叶部病害种类的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图像分块策略提取病害图像的75维颜色统计特征,然后采用不一致度量方法对构建的10个BP神经网络单分类器进行差异性度量,并按照差异性大小进行排序,最后根据分类器的可信度,动态选择差异性大的分类器子集对病害图像进行集成识别。在由512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和正常叶片4类黄瓜叶片组织图像构成的测试集上,所提方法的识别错误率为3.32%,分别比BP神经网络、SVM、Bagging、Ada Boost算法降低了1.37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1.76个百分点、0.78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黄瓜叶部病害种类的准确识别,可为其它作物病害的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苹果叶部病害分类方法精准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的苹果叶部病害多分类算法。通过在原始ResNet18网络的基础上增加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分支,强化网络对叶部病害区域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病害的识别精度和实时性。为更好地引导网络学习到零散分布的病害斑点的特征,引入特征图随机裁剪分支,不仅实现有限样本空间的扩充,还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训练速度。试验以苹果5类常见的叶部病害(黑星病、黑腐病、雪松锈病、灰斑病、白粉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主流分类算法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ResNet18-CBAM-RC1模型病害分类准确率可达98.25%,高于ResNet18(93.19%)和VGG16(96.13%),能够有效提取叶片病害特征,增强对多类病害的识别,提高识别准确率。此外,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37.44 MB,单幅图像推理时间为9.11 ms,可满足嵌入式设备上果园病害识别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家瑜  朱锐  邱威  陈坤杰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5):254-262,272
为了实现在复杂非结构环境下对木薯叶4种主要病害的高精度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选择性注意力机制的木薯叶病害神经网络检测改进算法MAISNet (Multiattention IBN Squareplus neural network)。以V2-ResNet-101为基础网络,先使用多重注意力算法优化加权系数,调整特征通道的语义表达,在特征图中初步构建显著性特征;然后在残差单元之后采用实例批归一化方法来抑制特征表达中的协变量偏移,在特征图中构建出显著性语义特征,实现高质量语义特征表达;最后在残差分支中采用Squareplus激活函数替代ReLU激活函数,保持语义特征在负数域的数值分布,减少特征拟合过程中的截断误差。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经过上述改进后构建出的MAISNet-101神经网络,对4种常见木薯叶病害检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5.39%,明显优于目前主流算法EfficientNet-B5和RepVGG-B3g4等。网络提取特征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木薯叶病害显著性语义特征,是提高木薯叶病害检测准确率的关键。所提出的MAISNet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完成实际场景下木薯叶病害高精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