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强壮的蜂群是获取大量蜂产品的前提条件,而蜂群能否发展强壮,同等条件下,关键在于蜂群中是否有优质的蜂王,因而怎样培育优质蜂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笔者实践证明,用移卵套管移大卵育王能育成初生重较大的蜂王,蜂王卵巢管数多,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移卵套管的制作方法见《中国养蜂》2004年第1期。使用方法如下:一、培育育王用适龄大卵在开始育王的8 ̄10天前,用竖式隔王板把种王控制在放有两张大蜜粉脾一张大幼虫脾的巢箱内,限制蜂王产卵,让蜂王休息一段时间,在移卵前3天,把种王所在的3张脾换成一张大封盖子脾和一张适合产卵的空脾(空脾要半新…  相似文献   

2.
“工蜂移卵”育王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福仁 《蜜蜂杂志》2003,(11):13-14
关于“工蜂移卵育王” (暂且指西蜂 )之说 ,笔者持否定意见 :即工蜂没有这种能力。笔者认为 ,一些蜂友所见的情形是工蜂产卵所致 ,这种无王群台基内有卵的情况笔者也见过。工蜂与蜂王同是雌性蜂 ,只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食物及发育的场所不同而形成了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工蜂及有完全生殖能力的蜂王。在蜂群失王后 ,工蜂虽不能产受精卵 ,但它仍然保留有维持种族延续的本能。在失王时间较短时 ,它们会向台基内产卵 ,“目的”是培育蜂王 ;在最终未果的情况下 ,才会出现大批工蜂代替蜂王产卵的现象。从本刊 2 0 0 3年第 7期 16页费起充老师《西…  相似文献   

3.
通常在养王实践中,选择繁殖力强、能维持大群、生产性能好的蜂群作母群,这是对的。但是在养王过程中,往往选择母群产卵旺盛期移虫养王,其结果是养出的后代处女王的初生重、外部形态和卵巢管数目不是增加而是减小。这是人们忽略了蜂王的产卵速度与卵重的关系、卵的大小对蜂王质量影响所造成的。育王所用的蜂卵的重量对子代蜂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最重的蜂王是育自较大的蜂卵,蜂王在春天和秋天产卵数相对少时,卵的体积大,在仲夏时节,产卵多,卵的重  相似文献   

4.
在养蜂或分蜂中 ,人工育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移虫 (卵 )育王的方法。本人在养蜂实践中经多次试验 ,掌握了一项不用移虫 (卵 )育王新法。使用工具 :育王框、自制蜡碗、竹制王笼控制器(规格 :长 4 5 5cm 宽 2 5cm 高 2 2cm )。具体做法如下 :1、把自制蜡碗筑在育王框上 ,放入强群中让蜜蜂修好。2、把修好的育王框与蜂王同时放入竹制蜂王(笼 )控制器中 (或塑料蜂王控制器内 )。3、调整蜂脾关系 ,使工蜂十分密集。4、奖励饲喂 ,刺激蜂王产卵。5、经过调整 ,蜂王在蜡碗中很快就能产上卵。6、把产上卵的育王…  相似文献   

5.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4,55(1):15-15
黄文诚先生编著的<蜂王培育技术>详细介绍了移卵套管育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前元 《蜜蜂杂志》2003,(12):13-14
在《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7期 1 6页《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 (以下简称为《习性》)一文中 ,作者认为 :王浆框空台基内的卵是工蜂所“移”。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习性》一文所述情况 ,虽然蜂王是没有离开控产区 ,但在蜂群中除了蜂王有产卵能力外 ,还存在着大量有产卵潜力的工蜂 ;只不过在正常的蜂群里 ,工蜂的这种产卵行为受到“蜂王物质”的抑制而已。中蜂群中发生的“工蜂移卵”现象 ,我认为不应该是“移卵” ,而应是工蜂“产卵”。因为中蜂群失王后 ,容易引起工蜂产卵 ;当蜂群内蜂王质量差、衰老而造成“蜂王物质”不足时 …  相似文献   

7.
优质蜂王的人工培育法湖北省宜城市养蜂协会肖元国优质的蜂王,体健色鲜,产卵力强,卵的孵化率高,对幼虫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培育出的工作蜂生命力强,容易养成强壮的生产群,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基础。所以养蜂工作者在做好蜂场其它工作的同时,必须细心地做好优质蜂王...  相似文献   

8.
用卵育王     
用卵培育蜂王并不是新想法。人们采取割脾育王时,往往也切割卵脾,蜜蜂通常是在卵孵化成幼虫以后才将巢房改造成王台,所以这不能称为用卵育王法。为了用卵培育蜂王,人们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赖登巴赫(Reidenbach,1883),迪克尔(Dickel,1898),迪茨(Dietz,1964),塔伯(Taber,1961)等采用弯头针、特制镊子或其他自制的工具。将蜂卵移  相似文献   

9.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蜂王品质的优劣,对于蜂群的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产卵力强的蜂王,能维持强大的蜂群群势.而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优质蜂王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蜂王的品质呢?广大的养蜂科技工作者在人工育王技术普遍采用之后,对培育蜂王各个步骤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11.
张涛 《蜜蜂杂志》2004,(5):14-15
《蜜蜂杂志》先后编发了费起充、王福仁、杨占立等先生关于“工蜂移卵”问题的讨论,是既可促进蜂业界新老蜂友认真学习蜂学理论,交流、提高科学养蜂技术,又能活跃蜂坛学术气氛的有益活动。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和业余养蜂爱好者,深表赞同和关切。现就西蜂“工蜂移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首先,需要认识工蜂可能移卵的动因在此,我们暂且不论工蜂有无移卵的可能,而需要先认识工蜂移卵育王的真正动因,即工蜂为什么要移卵?大家知道,工蜂即便能够移卵,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现象,或称行为。而真正的移卵动因,则是为了育王—繁衍—分蜂。育王分蜂是蜜蜂…  相似文献   

12.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  相似文献   

13.
培育蜂王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特别是培育优质蜂王,其观念、方法尤为重要.大卵孵化出的幼虫培育的蜂王个体大,初生重量大,卵巢管数多,产卵能力强,蜂群繁殖快,群势强大.这是通过实践证明,大家公认的事实,也是养蜂人力求做到的.  相似文献   

14.
读了《蜜蜂杂志》2003年第7期《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一文,我对“工蜂移卵”现象有和费起充老师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文章中谈到的“工蜂移卵”,是工蜂产卵,而不是蜂王产的卵被工蜂移进王台的。因为蜂群失王已久,巢内无虫、卵,工蜂卵巢已发育,后虽介绍新王,但新王被限制在“多用器”内,所以工蜂在王台内产卵。随着新王的存在,工蜂产卵逐步减少并消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非工蜂移了卵。因为工蜂产的全是雄蜂卵,所以大都在中途被废,数量虽多,不会有一只发育成蜂王。类似情况我见过2次:2001年8月,一继箱取浆群王台内无浆、有卵,但本…  相似文献   

15.
蜂王的质量对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蜂王,对不同日龄培育出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育蜂王的工蜂幼虫日龄的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上的差异都显著(P<0.01),同一日龄幼虫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与卵小管的数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1日龄是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工蜂幼虫选择的最佳日龄.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证实大卵育王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不仅对大卵与普通卵及其培育的蜂王进行了形态对比,而且对它们的生产性能(包括繁殖力,采蜜量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不仅卵大,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增加,而且繁殖力提高15%,采蜜量提高12%,经分析判定,大卵育王在生产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移虫育王法     
幼虫的移植 ,是用移虫针从工蜂房内将适龄的雌性幼虫挑取出来 ,移到人工王台 (蜡碗或者塑料王台 )内。移虫可分为湿式移虫和干式移虫 ;一次移虫和复式移虫。1 .如何获得适龄幼虫2 .5日龄以内的工蜂幼虫移植到人工王台内 ,都可以由哺育群哺育成发育正常的蜂王。用于培育蜂王的雌性幼虫虫龄越小 ,育成的蜂王的一对卵巢里的卵巢管的数量就越多。但刚刚从卵孵化的幼虫不到 0 .1mm ,难以看清 ,移植时容易将其弄伤。人工培育蜂王 ,通常采用1 2— 2 4小时的幼虫。为获得 1日龄左右的小幼虫 ,通常将蜂王饲养在 5框箱内 ,以限制其产卵量 ,并且容易找…  相似文献   

18.
拙文《工蜂能识别蜂卵、蜂幼虫的性别吗 ?》刊登在《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3期 15页上 ,文中提到 :“工蜂移卵”育王可能是中蜂特有的行为和本能。现在发现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行为和本能。2 0 0 2年 8月中旬 ,上海出现第二个高温天气 ,我停止移虫产浆。 8月 2 3日检查一继箱群 ,发现老王已失 ,巢内无卵、无幼虫 ,并发现一体型较小的处女王。为了介绍产卵王培养失王情绪 ,淘汰上述处女王 ,我用海盐产的“多用器”把 8月 2 6日一蜂友赠我的 1框蜂 (带产卵王 )直接放入继箱控产区。 8月 2 8日撤“多用器” (通气不通风 ) ,8月2 9日恢…  相似文献   

19.
(十)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是通过严格选择种群,利用工蜂房内早期幼虫或卵,改造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出优质的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1.育王条件:为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蜂王,育王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丰富的蜜粉源:从工蜂造王台  相似文献   

20.
“养蜂没有巧 ,只要蜜源好。”这句养蜂谚语强调了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却排除了科学养蜂的重要性。养蜂是个系统工程 ,是有巧的 ,巧就巧在科学上。培育优质蜂王这个系统工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子系统 ,更要讲科学。一个抗虫害 ,抗病害 ,群势壮 ,采集能力强的蜂群 ,关键在于有优质蜂王。这一技术的普及又影响一个地区的养蜂事业的发展。所以 ,选育优质蜂王 ,‘必须讲究科学 ,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要在本地饲养一年以上的蜂群中确定父群、母群。群势一年四季都有五框以上足蜂 (中华蜜蜂 ) ,抗逆性强 ,采集能力强 ,从这样的蜂群中确定父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