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病毒分离法鉴定诊断小鹅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12日龄鹅胚,从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雏鹅的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负染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死雏鹅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进行了鹅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省六安地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对具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病死雏鹅脏器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病死雏鹩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鹩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初步鉴定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且该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病毒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取死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的 7日龄吉林白鹅脾脏 ,制成乳剂 ,接种于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 12日龄鹅胚尿囊腔。结果当盲传至第 3代 ,鹅胚死亡 ,电镜负染尿囊液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 ,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5.
自山东省某鹅场病死鹅组织病料中分离到1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SD株。对其进行了PCR检测、电镜观察、回归动物试验和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VP3基因扩增片段为436 bp,与小鹅瘟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5%以上;病毒形态与小鹅瘟病毒基本一致;鹅胚尿囊液毒肌肉接种4日龄雏鹅10日内80%死亡,死亡雏鹅剖检主要病变为肿大,表面有坏死斑,十二指肠肠腔膨大,肠道黏膜脱落。该分离株的确定为小鹅瘟的精准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生强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5日龄健康雏鹅,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病变; 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小鹅瘟病毒粒子.该分离毒株核酸分子量为5 000 bp.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检测患病雏鹅血清中的抗体,监测治疗血清的滴度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标记的小鹅瘟荧光抗体能直接检测患病雏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7.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病变的病死雏鹅病料中分离到疑似小鹅瘟病毒常州株GPV/JSCZ/2004/01。通过磷钨酸负染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小病毒样病毒粒子,取死亡胚尿囊液浓缩后与GPV阳性多抗血清作用显示有阳性琼扩线出现,通过GPV特异性引物和相应的PCR试验,扩增出了特异性的DNA条带。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小鹅瘟病毒常州株。对常州株第3代毒进行番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为10^-3.1/0.2mL。将分离毒GPV/JSCZ/2004/01感染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并连续传代培养,结果显示该毒株在细胞培养传代到第9代时能用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病毒在GEF的感染,表明产生了细胞适应毒(CZ—ca)。取第14代细胞毒(CZ—ca14)10倍比稀释测定TCID50,同时进行雏鹅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毒的TCID50为10^-9.4/0.2mL,对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但原始分离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小鹅瘟强毒株通过连续细胞传代培养可以达到致弱效果,为小鹅瘟病毒致弱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省各市鹅场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肠病料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分离物。经过实验室鉴定,该5株病毒分离能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发生沉淀反应,并均能使用针对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将PCR产物纯化、连接、转化、TA克隆等一系列实验后将获得阳性重组质粒送测序。另外,为了探究该病毒的遗传进化方向,本研究同时对鹅细小病毒VP3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省各市鹅场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肠病料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分离物。经过实验鉴定,该5株病毒分离能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发生沉淀反应,并均能使用针对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将PCR产物纯化、连接、转化、TA克隆等一系列实验后将获得阳性重组质粒送测序。另外,为了探究该病毒的遗传进化方向,本研究同时对鹅细小病毒VP3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分离鹅细小病毒(GPV),本研究将疑似GPV感染鹅的组织样品接种SPF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第4代病毒对12日龄鹅胚的平均致死时间为96 h,ELD50为10-4.6/0.5 mL,PCR和琼脂扩散试验均呈GPV阳性反应,负染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20 nm~25 nm的圆形或六角形病毒粒子,病毒可以被GPV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回归雏鹅后表现典型的GP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为100%.分离株GPV的vp3基因全长1 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有代表性11株GPVvp3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98%,氨基酸同源性为96%~99%.将该分离病毒命名为GPVYBLJ分离株.  相似文献   

12.
将抗番鸭GPV单抗腹水采用透析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成抗GPV荧光抗体,研制检测GPV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结果显示GPV荧光抗体仅与GPV阳性的组织切片或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与番鸭细小病毒(MP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鸭副粘病毒(DPM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正常番鸭组织切片不反应;与间接荧光方法的符合率为92.9%。表明GPV荧光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番鸭小鹅瘟病。  相似文献   

13.
鹅细小病毒BC1105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5月中旬在吉林省白城地区的某养鹅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肾脏、肝脏、脑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选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的14日龄鹅胚,进行鹅胚接种试验,连续传代、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鹅细小病毒,命名为BC1105株。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制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根据小鹅瘟和鹅病毒性肠炎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保存期进行研究,之后进行临床扩大试验。该二联PCR诊断试剂盒能扩增出预期的小鹅瘟375 bp核酸片段和鹅病毒性肠炎223 bp核酸片段,与鸭瘟病毒、鹅副黏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小鹅瘟病毒104 ELD50/mL,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2.5×10-1ELD50;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对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一致;常温下至少可保存5个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能够对小鹅瘟和雏鹅病毒性肠炎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检疫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制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对雏鹅的危害,分别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小鹅瘟JLDA株和鹅副黏病毒JLSY株制作抗原液,应用PALL浓缩技术进行浓缩,保证灭活病毒抗原含量足,比例均衡。选取10号白油佐剂,按油相与水相比1∶1配制成复相制备二联灭活苗,黏稠度低。结果显示,对鹅的免疫效力不低于相应单苗,两种病毒之间没有交互抑制作用,且二联灭活苗安全性能好,疫苗吸收良好。种、雏鹅产生抗体快,免疫种、雏鹅,具有产生免疫力早,保护期长等特点,于2~8 ℃至少保存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