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杨寒冰报道】一批采用《蜂蜜》团体标准的优质蜂蜜产品2016年12月17日陈列在"我国蜂业首部团体标准《蜂蜜》新闻发布会"现场,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记者们纷纷掏出手机扫描特级品蜂蜜加贴的"优质溯源蜂产品"证明标志和标志上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到这款产品的产地及生产情况,还可以看到进入蜂蜜生产企业的网站,了解企业的相关隋况。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北京举行的这次"我国蜂业首部团体标准《蜂蜜》新闻发布会",有来自新华社、  相似文献   

2.
颜志立 《蜜蜂杂志》2015,35(2):14-15
<正>2014年10月至11月间,江顺良理事长率领的台湾养蜂协会"金秋之旅湖北蜂业参访团"一行25人专程赴鄂交流访问,以纪念台湾养蜂协会到大陆参加海峡两岸蜂业交流10周年。访鄂期间,台湾代表团向我们赠送了一本印制精美的《台湾养蜂协会简介》图册,详细介绍了台湾各县市的蜂场数、蜂群数以及1976年至2013年38年间的蜂场、蜂群、蜂蜜和蜂王浆、蜂蜡产量等  相似文献   

3.
转地蜂场执行国家禁用兽药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05,25(4):8-10
2004年7月,欧盟重新同意进口中国蜂蜜,但是蜂蜜中不得含有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硝基呋喃、甲硝唑。经普查,2004年浙江省缙云县执行国家禁用兽药的转地蜂场占蜂场总数的98.59%,没有饲喂过国家禁用兽药的蜂群占蜂群总量的98.77%,这与送检蜂蜜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要杜绝国家禁用兽药对蜂蜜的污染关键在于各级蜂协或蜂业合作社就地将蜂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无公害蜂产品技术培训和法制教育,并与龙头企业合作进行蜂业产业化经营;对蜂农生产的无公害蜂产品实行优质优价;建议修订国家《蜂蜜》标准,应与国际《蜂蜜》标准接轨;堵住禁用兽药污染蜂蜜的漏洞;企业要鼓励蜂农生产有机蜂蜜。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欧盟借我国蜂蜜氯霉素残留超标,禁止中国蜂蜜进口,并引起日本、美国蜂蜜进口国连锁反应,我国蜂业损失惨重。中国蜂蜜出路在何方?面对严峻现实,2003年浙江省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与杭州常青蜂业公司实行产、供、销联合,蜂、工、贸一体化,有效地提高了蜂农生产蜂蜜出口合格率,取得了可喜成绩。2003年3~7月,浙江省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组织会员蜂场生产油菜、荆条、椴树蜂蜜131.6t供应杭州常青蜂业公司。此批蜂蜜经该公司按出口蜂蜜标准(尤其是氯霉素)检验合格率为97%。浙江省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自1993年2月1日成立以来,现有会员110名,…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15日,由西双版纳州工商联、总商会主办的“发展养蜂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暨西双版纳澳洲坚果蜂蜜创新研发交流会在景洪市召开。会议邀请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主任、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张进杰研究员,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安徽农业大学蜂业研究所所长余林生教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沈立荣教授,云南省蜂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蜜蜂研发中心赵洪木主任,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站长杨爽博士,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蜂产品实验室贾光群主任等蜂产业专家,与西双版纳州、市相关单位、商会负责人和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牵头,2018年5月成立国家优质蜂产品科技创新联盟,提出蜂业提质工程项目,主旨是要壮大我国蜂业科研力量,优化研究布局,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协同创新,引领蜂产业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天宝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宝康)、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开展“生产成熟蜜优质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课题研究。在改革生产的蜂蜜品质低、收益差和落后的蜜蜂饲养技术方面,研究提出多箱体饲养强群、多个浅继箱生产成熟蜜的方法,取得蜂蜜高产优质高收益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发展特点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的东西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和宜人,蜜源植物多样性丰富,蜜蜂品种资源优良,蜂业发展基础良好。自从2010年重庆市蜂业纳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以来,蜂产业体系重庆试验站的示范蜂场全部建设完成,科学养蜂技术示范推广体系构架已经建成,全市各区县养蜂热情高涨,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重庆市蜂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政府相关部门已全面认识到蜂业对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在蜂业项目和配套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2.由于今年蜂业的发展,蜂蜜质量得到保证,蜂蜜价格上涨,蜂农收益增多;养蜂技术普及率提  相似文献   

8.
五千年以前,长白山区出现了肃慎人,后来经过挹娄、勿吉、靺鞨等时期,自10世纪初(五代期间)演变为女真人,女真经历了两次强盛时期(金、清)发展为满洲人,为此,清朝称长白山为先祖发祥地。700多年来,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女真人,继承了祖先以蜂蜜为甜食的传统习惯,与长白山中蜂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翻阅此期稀少的历史资料,有关蜂业的内容象点滴星光一样闪现出来,我们将这些宝贵的零散史料集中起来,并经过考证和研究,从中了解到一些女真时期长白山区蜂业生产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1~13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标准化学术论坛在安徽黄山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养蜂学会主办,黄山市徽州区农业委员会和安徽农业大学蜂业研究所承办。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相似文献   

10.
马良 《中国蜂业》2014,(6):52-53
<正>黑龙江省蜂业以优良的东北黑蜂蜂种和甘美的椴树蜂蜜闻名全国。规模化养蜂的低投入高产出研究,是组装集成近年来我省蜂业成果如"东北黑蜂高产蜜胶蜂种选育的研究"和"中药生物制剂防治蜜蜂大小蜂螨研究以上技术"等,按照"规模化养蜂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在省内有代表性蜂产品主产区研究建设绿色高品质蜂产品示范基地,提高蜂农效益。尝试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养蜂合作社+蜂农"的运作模式,促进蜂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聚焦蜂之饮     
《中国蜂业》2012,(8X):22-22
<正>蜂饮品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目前的市场状况及未来前景与机遇如何?本期"特别策划"以"蜂之饮"为主题,选取了北京市蜂业公司、福建涵江蜂产品开发中心、山西平定金得蜂蜜饮料有限公司、新疆百信草原蜂业有限公司等几家生  相似文献   

12.
陈渊 《蜜蜂杂志》2015,35(5):44-45
<正>蜂蜜的低价和"一口价"收购,不但打击了蜂农生产优质蜂蜜的积极性,更使他们蒙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付这种不合理的经营方式,蜂农见蜜就取,把浓度高的蜂蜜带回家零售,质量差的售给收购商,个别人甚至做了一些不该做的"小动作",蜂产品经营商为处理劣质蜂蜜伤透了脑筋,消费者更吃不到好蜂蜜,这样就形成了蜂蜜市场的"怪圈"。我国的养蜂场常用追花夺蜜来解决经济来源,蜂蜜市场的不景气无形中会影响到养蜂场的效益,这种年复一年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舒兰市养蜂技术协会陈友会长多年来一直坚持生产高浓度成熟蜂蜜。2007年椴树受虫灾,许多蜂场蜂蜜减产的情况下,舒兰蜂协20余户协会会员与吉林天茂蜂业、北京蜂道馆、武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月,国际养蜂联合会发布“关于蜂蜜欺诈行为的声明”,该声明代表了国际养蜂联合会对于蜂蜜纯度、真实性以及伪劣品检测的官方立场,旨在为全球蜂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为消费者和相关利益者的可靠依据文件而服务。这是一个严峻和现实的问题,值得蜂业界深思。我国蜂业怎样跟上国际蜂业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其的差距;我们怎样提高蜂产品的质量,面对蜂产品全球贸易化的挑战……对此,业内人士纷纷献计献策,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下面附“声明”全文译文(编辑部特邀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秘书长龙学军翻译),以及特约了杨玉华老师和李子健老师的文章,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和全国蜂业同仁献计献策、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叶振生 《中国蜂业》2012,(7X):32-35
<正>毋庸置疑,《中国蜂业》(原《中国养蜂》)是蜂业界公认的第一媒体,创刊早,历史久,层次高,受众多,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引导蜂业科技潮流,传播先进技术,推进蜂业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发挥巨大作用,为蜂业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曾是这个媒体的一位编辑,我很自豪。2006年我从杂志社退休,刚7个年头,蹭地杂志就出刊到300期,真是了不得!300是个平常的整数,后面串上"期",透示出这个杂志的渊远、厚重与活力。这是多代编委和编辑传承和耕耘的结果,也是广大读者持久厚爱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马平报道]为了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蜂蜜生产概况,加快我国蜂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蜂产品溯源工作的开展,表彰近年来我国蜂产品市场的优秀企业.2013年9月6~8日,以"中国蜂蜜,大有可为"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蜜蜂工作会在山东省文登市隆重举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蜂产品协会、文登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国蜂业同行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话蜂蜜市场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7.
<正>蜂业是我国的优势空中畜牧业,传统养蜂呈"养蜂—蜂产品"单向线性发展为主,长期以来养蜂的主要目的聚焦在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蜂产品方面,行业同质发展现象普遍存在,优势产业得不到优质发展。当前,在全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蜂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蜂产品在国内明显供过于求,消费者争夺趋于白热化。"大而全,样样有"的大众化蜂业企业,很难在当下的买方市场立足。身为基层  相似文献   

18.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12,(7X):31-31
<正>《中国蜂业》创刊之初叫《中国养蜂杂志》,自1934年1月创刊以来,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下放等历史变迁,几度被迫停刊,但是在全国养蜂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爱护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正确领导和编辑人员的努力下,到2012年7月已经出版300期。它见证了我国养蜂事业曲折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养蜂生产和科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养蜂生产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中国蜂业》致力于宣传政府关于养蜂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措施,报道养蜂科研成果和先进养蜂技术,  相似文献   

19.
《蜜蜂杂志》2021,41(1)
正【何邦春报道】2020年11月14日,在宜春市举行的"2020年江西省蜂蜜品质评审大赛"颁奖典礼会上,赣州市赣县区蜂业协会会员、长洛乡留田村蜂农何章明蜂场生产的"赤楠蜜"荣获中蜂蜜组"金奖"。本次蜂蜜评审大赛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省蜂产业技术体系、省养蜂研究所承办。这届大赛是继2019年首届中蜂蜜品质大赛后,又一次蜂蜜大赛盛事。全省32个县市区的96个蜂蜜样品参加了大赛,在经过初评、专业机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古有源 《中国蜂业》2004,55(3):30-31
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我国出口蜂蜜提出检测四环素族抗生素的要求,90年代初欧盟国家又要求蜂蜜中不得检出杀虫脒.2002年初因氯霉素残留,欧盟全面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食品,我国蜂蜜、蜂王浆不能向欧盟出口,蜂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也严重受阻,这给我国蜂业界,包括养蜂、出口加工企业、外贸部门以及蜂产品经营部门敲起了警钟.高度重视并切实有效地解决蜂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了提高我国蜂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扩大出口的当务之急.如何从源头抓起,按照欧盟等进口国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留监控体系,做到科学养蜂、合理用药已成了蜂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